据“新华社”报道,当地时间1月13日,乌克兰政府宣称该国苏梅州、波尔塔瓦州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等地再次遭到俄罗斯军队空袭,俄军发射了数十枚导弹和多架自杀式无人机,乌克兰防空部队拦截了其中7枚导弹(应该是8枚),另有超过20枚导弹因遭到乌军电子战系统干扰而没有命中目标。
在对《乌克兰真理报》以及全国联合新闻广播发表的评论里,乌克兰空军发言人尤里·伊格纳特中校表示,除了被乌军防空火力拦截的8枚导弹外,俄军在空袭中发射的20多枚导弹都没有击中目标,“这意味着什么?它们一定是落在田野里的某个地方,在半空中爆炸了,或者是受到了乌克兰电子战系统的影响。”
尤里·伊格纳特中校称俄罗斯导弹的性能和可靠性正在不断下降,并宣称乌克兰军情总局局长布达诺夫中将也持类似观点,即俄军导弹的效率在降低,无法到达目标,自杀式无人机也有这种情况,“我们希望这种趋势在未来能够持续下去,可能有什么东西在发挥影响”。
在1月13日的空袭中,到底是不是有超过20枚俄军导弹,也就是大多数俄军导弹没有抵达目标,就因为自身故障或者遭到电子干扰而坠毁,我们不得而知。但俄军导弹的可靠性似乎确实在不断降低,稍早一些,1月10日,俄罗斯媒体报道称,1枚KH-555空射巡航导弹坠落在了俄罗斯南部伏尔加格勒附近,这种事故正变得越来越频繁,俄罗斯媒体认为这与制裁有关:
俄罗斯军工企业无法再获得某些西方生产的军民两用零部件,被迫使用俄罗斯或其他国家生产的零部件,很明显,这些替代产品在性能和可靠性上,都无法满足严格的军用标准。
分析人士则认为,除了制裁导致无法获得高规格零部件外,俄罗斯军工企业在质量控制等方面很可能也出了问题,俄罗斯军工业甚至比“部分动员”更早就进入了战时状态,完不成国防部订单的话,相关企业负责人将面临刑事诉讼;而工人们虽然能拿到较高的工资,但没有休假,几乎每天都要上班,紧张工作来完成俄罗斯国防部的订单,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出于疲劳还是不满,都会导致工人们生产效率的下降,甚至故意出现工作失误,俄军的紧张需求也促使俄罗斯国防部在接受订货时,不会执行严格检验标准,就像对那些几乎可以被称为废品的老旧炮弹一样。
至于乌克兰军队是否使用电子战系统成功干扰了俄军巡航导弹,我们同样不得而知。《金融时报》的报道认为,在电子战领域,俄军要领先于乌军,原因是俄罗斯军队在战前就向电子战领域投入了大量资源,乌军总参谋部负责电子战和网络战的伊万·帕夫连科上校承认,俄军能够利用电子战有效干扰乌军发射的“海马斯”火箭弹和“神剑”炮弹,俄军在空袭时也使用电子战系统制造虚假目标并试图借此暴露乌军防空系统位置。
不过,乌军在电子战方面并非一味被压制,2014年后的顿巴斯战争中乌军就吃够了俄军电子战优势的苦头,除了在电子战领域投入资源外,还获得了西方的支持,乌克兰军队成功找到了俄军电子战系统的弱点,在对克里米亚等地俄罗斯军事目标进行打击时,成功李永乐这些弱点,并抑制了俄军电子战装备的工作。
制裁很难一下子就达到目标,但却在不断发挥作用,尤其是针对俄罗斯军工业。通过拆解缴获的俄军装备和导弹等,可以发现,相比西方产品,俄军武器和导弹更加粗糙,大量使用西方制造的军民两用甚至民用零部件,这必然导致性能和可靠性的下降,要知道,很多精密零部件,军用标准要比民用或者工业用标准严苛许多,尤其是可靠性要求,后者很难满足恶劣环境下的稳定性需求。
同理,大量使用电子零部件的电子战设备就更是如此了,说俄罗斯军工业制造的反炮兵雷达在前线只能运作两周,绝不是空口无凭。俄罗斯在电子工业领域的落后,会直接反映在武器装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