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4100多字,需用时14分钟,看官们耐心阅读,原创不易,欢迎点赞关注。
俄乌冲突进入了一个相对胶灼的状态,7月29日,俄罗斯准确攻击了乌克兰国家安全局,造成了超过10名以上的乌克兰高级军官丧生,那么俄罗斯为何要发动此次攻击?以后会成常态吗?之后,梅杰韦德夫再次声明了俄罗斯使用核武器的条件,是什么呢?俄乌和谈何时来到,关键看美国的利益盈亏点,那么这个点到底是什么呢?本文将为你深度剖析俄乌冲突升级或停止的各种可能。
乌国安局官员遭团灭
7月29日,俄罗斯弹道导弹准确地命中了乌克兰国家安全局,乌克兰大量军官阵亡。
近期,俄罗斯方面对敖德萨港口进行了连续的导弹袭击,对于前段时间乌克兰方面对俄军方高级官员的打击,俄方进行了一系列的反击。
值得一提的是,俄方此次使用了大量的导弹,这和以往的地面推进有着明显区别,很可能意味着俄乌冲突进入入冬前的最后阶段,也意味着俄后方的导弹供应充足。
因为俄方在入冬后对乌方能源设施或取暖设施的打击已成定局,所以现在依然采用雨点般的导弹打击战略,从某种层面上证明俄方的导弹供应得到保证。
就在前两天,俄空天军对乌克兰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发动导弹袭击,准确命中了乌克兰国家安全局一栋办公楼。
造成了乌克兰大量军官阵亡,据俄罗斯《报纸报》网站报道,此次“斩首行动”至少造成了乌方十名以上的高级军官死亡。
此次打击,也是对乌克兰方面对克里米亚大桥袭击的一种报复,因为用子母船的方式袭击克里米亚大桥,由乌方、美方、北约方面的所谓安全部门共同策划。
对克里米亚大桥的袭击也一直没有间断,所以对乌决策部门的打击,特别是打击发动袭击大桥的核心机构,就是俄方对破坏克里米亚大桥的反击和震慑。
这些事实也说明,虽然乌方在偷袭和破坏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代价是不成比例的。
也是在警告乌克兰,如果胆敢再对俄罗斯本土或者周边实施破坏的话,俄方的回击将会让乌方的损失成倍增加。
也说明在双方的较量中,俄罗斯导弹袭击的精准度和“斩首效应”正在快速显现。
就在俄方此次行动后不久,30日,乌克兰再次对莫斯科发起了无人机攻击,两架无人机俄罗斯的商务区发生爆炸,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泽连斯基称战争已来到俄领土。
最近几次的乌克兰无人机袭击,都是有目标的,针对的就是俄罗斯国防部,但始终没能靠近俄国防部,这或许也是乌安全局遭报复打击的另一原因。
双方你来我往也从侧面反映了战事状态的胶灼,俄罗斯乌克兰北约方面的冲突将陷入一个持久的状态。
当然,这种状态是极度的危险,因为这样不排除乌克兰或北约方面铤而走险,造成战争的进一步升级。
就在30号,俄罗斯前总统梅杰韦德夫再次警告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乌克兰,定调了俄罗斯使用核武器的四种情况。
俄何种情况下动用核武?
就在乌克兰无人机多次企图袭击莫斯科之后,俄罗斯安全会议副主席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表示,如果乌克兰人在北约支持下的进攻成功,夺走了我们部分土地,那我们将不得不令俄总统2020年6月2日签署的政策(《俄罗斯联邦国家核遏制政策原则》)生效,动用核武器。除此以外别无他法。
其实这就很明确了,包括乌东四地在内,都会成为俄使用核武的条件。
有评论认为,这是俄方再次将核武使用条件放低,当然这也是被逼无奈,因为俄方面临的不仅是乌克兰,还包括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多国。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核武使用门槛将大大降低,这是对北约的震慑,美国发动代理人战争,无非是为了自己利益,一旦这个利益平衡点被打破,美方就会选择和谈。
而且纵观近代以来的很多战争,都是在进入拉锯战之后进行和谈的。
而这种拉锯战对于俄方来说,并不是什么坏事,从30号梅杰韦德夫的核武使用底线就可以看出俄罗斯能接受的底线是什么。
在以下这四种条件下俄方将使用核武器:
首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及乌克兰,向俄罗斯及其盟国使用核武器或者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时,俄将启用核弹。
那么,很简单,这里面什么有两个方面的要素:一是俄罗斯的盟国,二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俄罗斯的盟国包括,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亚美尼亚、吉尔吉斯斯坦、委内瑞拉、朝鲜、古巴、叙利亚、尼加拉瓜。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指的是什么?包括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
从目前的态势看,这一点没有看到相应的苗头,之前的集束炸弹因为其密集型遭到诟病,用过以后百年内都会对该地造成影响,大量的哑弹埋入地下,随时可能有平民丧生。
其次,对俄罗斯进行非核打击但是威胁到俄罗斯核反击力量时。目前乌克兰虽然对莫斯科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无人机打击,但是并没有涉及到俄核反击力量。
再次,收到俄领土或俄盟国领土将遭到弹道导弹攻击的准确情报时。
有人在这里 反驳了,说克里米亚算不算俄领土,乌东四区算不算俄领土。
其实梅杰韦德夫的表态已经很明确了,是!但是为什么没有核武反击呢?注意定语,是弹道导弹打击,乌袭击克里米亚用大桥用的自杀式快艇,和弹道导弹有明确的区别。
最后,俄当局或军事的关键设施受敌方影响,导致俄核打击力量瘫痪时,这一点其实和第二点可以合并,意在指俄核打击力量遇到攻击时。
比如乌方的无人机如果真造成俄核力量打击瘫痪时,就一定会发起核反击。
之前的伊拉克、利比亚、阿富汗等,北约的正规军,多个国家都直接派兵参与,为什么乌克兰没有,只能偷偷摸摸的通过雇佣兵进行,就是惧怕俄罗斯的核打击力量。
所以,底线和战争的规模也基本被限制了,如果战争升级,一定是上面几条发生了变化,我想美方的代理人战争,除了敲打俄罗斯之外,就是通过战争牟取利益。
在常规武器使用到极限以后,美国的老旧库存也清得差不多了,再想从中渔利就必须升级战事,美方就要掂量掂量了。
那么美方的盈亏比例点到底在哪里呢?什么才是俄乌和谈的最后归宿呢?
过盈亏点美就和谈?
俄乌冲突如今陷入焦灼,其实乌克兰是想停止的,甚至这场冲突都是俄乌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
目前来看,俄乌之间还没有胜者,唯一胜利者看似就是美国。
最近,美国军工企业的业绩相继披露,各大公司业绩爆棚,美国赢了。
但是只能是短期赢了,赢的是钱。
但是长期看,是输了,输的是自己一手制定的各种规则被自己亲手肢解,金融霸权、经济霸权等都面临重大挑战。
另一方面,美国对俄罗斯所做的一切,也让其他国家看清了套路,提前应对,对于美方来说着实是得不偿失。
的确,美国出一点意见,给一些军援,就可以把俄罗斯拉入战争的的泥潭。
欧美关系变了,俄乌冲突以前,欧洲主张独立,主张俄罗斯成为欧洲一员,代表就是法德两国,默克尔和马克龙主导。
其实这个战略对欧洲是绝对有利的,但是这并不是吗,美国想要看到的,美国要的就是肢解欧洲,肢解欧元,离间欧洲与俄罗斯的关系,一个疲弱的俄罗斯和欧洲,才符合美方的最大利益。
那现在完全是合了美国的心愿,从这点来说,美国的这个战略是损伤了欧俄,肥了自己,当然我国一直追求的是多极化,两级化自然不是我方追求的,G2也非我方所愿。
无论是从欧盟还是北约来看,欧洲基本上已经被美国控制了,美方之前要求欧洲各国的军费提到2%,但是没人听,现在不要说2%,他们自己就会提升,这就是美国的目的!利用俄罗斯制造欧洲危机的目的已经达到。
而现在,欧洲的武器大多都是从美国购买,比如洛马公司2季度净利润增长8.1%,达到166.9亿美元,超出预期159亿美元,俄乌冲突以前其股价低于340美元美股,现在已经达到了454美元每股。
另外,美国近年来从能源进口国变成了能源出口国,对美国经济影响巨大,之前欧洲一直购买俄罗斯的能源。
因为成本的原因,美国的石油天然气等出口到欧洲要高于俄罗斯,但现在因为战争原因,美国完全禁止了欧洲从俄罗斯进口能源,美国的高价能源也得以进入欧洲地区。
能源和粮食做为控制一个地区的关键因素,而欧洲这两点已经被美方控制。
刚才说了,短期看,美国似乎是赢了,但是失去的确实长远的,甚至是美国霸权存在的根基。
首先就是美元的武器化导致全球的去美元化,美元是美国全球金融霸权的基础,而这一点,正因为美国对俄罗斯的金融制裁而逐渐的被其他国家抛弃。
其次,美国把战略重心全部放到了欧洲,将对其他方向的战略造成一定的弱化,比如中东、中国等地区。
美方不止一次宣扬,中国才是最大的竞争者,也证明美国的重心还是在印太地区,而印太地区的指向就是我国。
所以,短期的俄乌冲突可能对美国的布局影响不大,但是如果陷入持久战,势必会分散美国的精力,从这点来看,美国就不会让冲突的时间拉的过长,但是对我们来说,确实一个很好的战略机遇。
那么,俄乌冲突到底什么时候或者什么状态可以停下来?如果美方一直能通过俄乌战争获取到利益,那么这场战争就永远不会停。
但是战争的根源其实就是利益的分配不均。
目前俄乌冲突下来,只要战争不再升级,我想欧洲地区以后绝对会有长时间的和平,不敢说这一战能打出50年和平,20年总是可以的。
俄乌冲突能停下来的唯一原因,就是美国想让这场战争停下来,那么什么样的条件或者状态停下来,就显得最为重要。
如果一旦俄罗斯发力,乌克兰北约陷入被动,这时候美国叫停,俄罗斯就有了更多的筹码,美方很可能得不偿失。
美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受损,逼迫乌克兰让步和俄罗斯签订“城下之盟”,美国在欧洲的大哥地位将荡然无存,欧洲像立陶宛这种小国自然也会掂量,这对美国绝对是不可接受的。
所以,目前看来或许是进入持久战反而对俄罗斯更有利,毕竟战争消耗的能源,这一点俄罗斯不输北约的所有国家。
俄乌冲突什么时候结束,不是乌克兰能决定的,在选择成为代理人那一刻,他就丧失了所有的主动权。
对于俄罗斯,它面临的不只是乌克兰,而是整个北约,一旦这场战争俄罗斯能保住一定的战果,也算是赢得了巨大的胜利,欧洲方面也会达到一个相对的平衡,北约的东扩也达到极限,很可能会出现一个阶段性的和平。
对于美国,如何结束?何时结束?就成了考验它的终极难题,而美俄双赢才是最佳平衡点,一旦选择错过时机,很可能近一步失去自己的全球霸权地位。
大家认为俄乌冲突什么时候会结束呢?美国敢向俄罗斯的核底线发出挑战吗?欢迎大家点赞、转发和评论,你们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