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援引乌克兰通讯社的消息称,17日夜间,乌克兰武装部队东部集团发言人谢尔希·切列瓦蒂在新闻广播中表示:“在利曼(俄方称红利曼)和库皮扬斯克方向,敌人已经集结了一支非常强大的部队——超过10万名军人、900多辆坦克、超过555门火炮,还有大约370门自行火炮。”
其实在这个方向上,之前俄军的近卫坦克4师等部队就在哈尔科夫反攻后一直驻扎于此。因此是否发动进攻还有待观察。另外,对于俄军而言,目前的进攻能力并没有得到解决,俄军只能缓慢进攻的情况下乌军并不是完全无力对抗的。当然,要想再打出去年9月的哈尔科夫反击也不太可能。
只是另外一方面,近日,台媒披露称,台军方官员承认, 6月29日正式从台湾省退役的美制“霍克”防空导弹将被美国回购,用于援助乌克兰。这是个很有趣的事情。因为“霍克”式防空导弹性能其实已经十分落后,乌克兰所面对的俄军空天军对于“霍克”导弹非常熟悉,“霍克”导弹对俄军目标射击效果、甚至装备可靠性本身都是严重存疑的。只能说这批导弹属于聊胜于无,也许可以用于对付前线的俄空天军苏-25攻击机,但是以“霍克”导弹的设计目标来说,它们本身是“天竺葵”-2、“柳叶刀”这样的无人机/巡飞弹非常喜欢的目标。
北约的防空系统造价昂贵,并且较少考虑伴随野战防空,因此北约目前严重缺乏相关防空装备。仅仅乌克兰低烈度的防空作战就已经将北约可以匀出来的防空导弹消耗殆尽。同时,乌克兰的炮兵火力依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这说明已经进行了一年多的高强度地面战状态下,北约自身的工业能力依然无法满足乌克兰的战场需求。而乌克兰的军事工业基本已经被破坏殆尽,完全依赖于北约的援助,所以可以看出北约的工业能力确实不行。
俄罗斯经历了被动去工业化,现在甚至需要借助伊朗的产能。美国和欧洲去工业化则是主动的,过去四十年里新自由主义的发展过程中他们过于依赖于来钱快的金融和高端制造业,但这种极具效率优势的模式因为丧失了其国家主权外围的中低端制造业和大量工业人口的保护,效率优势严重衰减。以至于哪怕是一直保持着的军事工业,欧美的现有155炮弹、火炮身管产能也无法满足乌克兰的炮兵需求。
回想起来,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时,欧美甚至需要动员军人踩缝纫机去生产口罩,也是这种去工业化的缩影。没有中低端实体产业和相应工业人口的支持,要想快速扩张军事工业产能几乎不可能。这种局面,对于大规模消耗战来说是很不利的。西方目前的状态无法进行大规模全面陆地战争,甚至可能连乌克兰的反攻也无法支持。
因此,乌克兰和俄罗斯双方都进攻无力的情况下,战线最终会处于某种稳定平衡状态,那么届时俄乌冲突就可能走向冻结。西方最终会将乌克兰吞下作为农产品生产地和商品、资本倾销地,大家都有个“美好的未来”。
以现在的局面,这场烂仗可能会在今年逐步走向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