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29战斗机,是由前苏联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研制的单座双发、全天候、多功能、高机动性中型战斗机,北约代号“支点”
上世纪60年代末,针对美国空军的FX计划,也就是催生出F-15鹰式战斗机的计划,前苏联总参谋部相对应提出了先进战术战斗机计划,规划开发两种新型战斗机,以构成一个新的战术航空系统,在此背景下,米格-29轻型战斗机和苏-27重型战斗机机在同一时期平行研制,
由于前苏联时期,军方对设计局的分工不同,米格设计局长期设计野战前线战斗机,这类战斗机一般以条件较差的前线机场为基地,执行中、近、短距、空优作战任务,兼顾对地支援,当时,苏联有种独特的前线战斗机概念,这种前线战斗机以战区前沿敌军目标为作战对象,对战斗机作战半径不高,载油量不大,因而,重量轻,机动性较好,可以弥补苏联航空工业跟美国的差距!(所以这就是被称为 机场保卫者的原委)
1977年,米格-29原型机完成首次试飞,1982年投入批量生产,第一架量产型于1983年8月交付苏联空军开始使用,1977年11月,美国侦查卫星拍到苏联正在试飞两种新型战斗机,于是取名拉明K和拉明L,其中拉明K是苏-27,拉明L就是米格-29,
直到1986年7月,苏联派出6架米格-29战斗机访问芬兰,西方才有机会看到这种传说中令人生畏的神秘战斗机,
作为前线战斗机,米格-29的主要任务是摧毁距离基地60至200公里范围内的所有空中目标,无论战区气象条件如何,对方使用哪种电子对抗措施,以何种飞行方面突袭,正处于什么高度,一句话,对入侵敌机“大小通吃”!(不过脱离苏联特等的环境后就算了)
不过,1991年苏联解体后,米格-29在出口方面败给了苏-27系列,米格-29仅得到了来自马来西亚等少数国家的少量订单,另外,在90年代的几场局部战争中,米格-29在美制战机前表现平平,91年的海湾战争中,被美国F-15鹰式战斗机击落两架,
F-15嬴式战斗机
1999年,科索沃战斗中,南联盟的骑士中队又不敌西方国家空军的F-16战隼,又被击落数架,(光看战绩米格-29输得很惨!但当时美国和西方国家的电子干扰和电子压制很厉害,相当于米格-29是一个瞎子,打一个睁着眼睛的壮汉!就算你性能再好,米格-29使不出劲来!这对米格-29多少有点不公平!)
F-16战隼战斗机
尽管如此,苏联解体后,经过重组的米格集团始终没有忘记曾经在苏联时期辉煌的米格-29,它们不断对米格-29进行现代化改进,先后推出了米格-29S、米格-29SE、米格-29M、米格-29M2、米格-29K、米格-29SMT等多种改型,
另外,为了验证推力矢量技术对提高战机近距离格斗和短距起降的影响,并为推力矢量技术在米格-29等战机改造应用提供技术支持,米格集团在米格-29M2的基础上研发了米格-290VT技术验证机,并于2003年进行了首飞,
后在2005年莫斯科国际航展上首次进行了展示,
并在随后进行了8分半的飞行表演,以一系列高难度的超级机动动作,吸引了世人的眼球,引起了轰动,
其风头甚至盖过了同样采用矢量推力发动机的苏-37
米格-29舰载型:米格-29K
米格-29K以米格-29战斗机为基础研制的单座双发舰载战斗机,加装拦阻钩和机翼折叠,虽然当年竞标舰载机败给了苏霍伊的苏-33海侧卫,后用在俄罗斯卖给印度的原“戈尔什科夫”号航母上,(更名为维克拉玛蒂亚号)
后米格设计局用米格-290VT发展成支点家族的另一杰作,米格-35新支点!
米格-35集成米格设计局所有成就的最终生产型,该战斗机各方面性能大幅度提,载油量和载弹量增加,特别是拥有西方第四代战斗机的完善航电,因此不再依赖战管协助,成为支点家族中唯一可执行独立作战的战斗机!
米格-29支点系列从冷战走到现在,从当初被戏称为“机场保卫者”(要怪就怪作战理念吧)到如今米格-35的大航程,支点家族正在努力适应新的战场环境,
但作为一代名机,支点家族的米格-29那令人着迷的超机动能力和顽强战场生存能力足以可以令它载入航空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