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了美国最怕中国什么,就明白了中国对俄乌战争的处理有多高明

2022年10月16日16:05:04 军事 1399

有人说,美国最怕中国的政治制度,因为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可以集中14亿中国人的力量,这种万众一心的力量是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匹敌的。

明白了美国最怕中国什么,就明白了中国对俄乌战争的处理有多高明 - 天天要闻

美国国会

有人说,美国最怕中国的科技发展,因为中国在很多科技领域弯道超车,直逼美国引领世界,比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在大型工程机械制造领域,在航空航天领域等等。

也有人说,美国最怕中国的经济规模,因为中国的经济规模稳居世界第二,超过了历史上的日本、苏联和德国所占美国经济的比重。

自强不息,欢迎来到天择杂谈,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美国最怕中国什么?又是采取什么战略举措的?

要说美国怕中国的政治制度、怕中国科技的飞速发展,怕中国的经济规模,这倒也是事实,不过笔者认为,美国最怕中国的战略定力,不被美国带节奏,还是按部就班地发展,这是美国最为害怕的事。

大家知道,中国在打完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以后,基本上没有再发生过什么战事,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把主要精力集中于于内部事务,不断发展经济和科技,不断完善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

正是中国心无旁骛、一心一意谋发展,才使得中国的经济和科技走上了稳步发展的快车道。

1991年爆发了举世瞩目的海湾战争,1999年爆发了科索沃战争,2000年美国遭受恐怖袭击,美军出兵阿富汗,2003年美国又打了伊拉克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

在美国发动的多场战争中,中国都保持了战略定力,没有被美国的节奏带乱,在美国发动战争的阵阵炮火声中,在巡航导弹的爆炸声中,中国的经济狂飙突进。

中国经济2000年超过意大利,2005年超过法国,2006年超过英国,2007年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强国。

2010年,是对于中国特别有意义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中国经济实现了双超,一是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是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将原先的制造业大国美国、日本和德国抛在了身后。

中国的经济奇迹令世界瞩目,各国的经济学家纷纷研究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提出了人口红利论、制度优越论等等。

后来美国的政治精英认识到,中国经济的发展秘诀就是四个字:韬光养晦,不被外界纷扰的世界所干扰,专心做好自己的事。

按照美国精英的推测,只要中国不受外界的干扰,专心做好自己的事,专心发展经济和科技,中国经济在未来10年内就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在出席香港2020年度经济高峰论坛时指出: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规模在2014年就已经超过了美国,如果按照市场汇率计算,中国经济在2030年就会超过美国。并预测在2049年,中国的济规模达到美国的2倍。

林毅夫还强调了一句:这基本上已经是国际共识。

林毅夫这么说并不是捕风捉影,而是有事实依据的。

比如日本经济研究中心(JCER)在不久前对中美两国的经济发展做出预测,做出的结论是:不用10年时间,大约在2028年或者2029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就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到2035年的时候,中国的经济规模达到美国和日本两国的总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中国经济将在2030年超过美国。

诸如此类的预测还有很多。

但是这些预测都基于一个基本的前提,中国的发展节奏没有被打乱甚至打断,中国的发展按部就班,中国没有被卷入世界上大的冲突中。

只要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世界上所有的技术、资金、人才都会不断聚集到中国,中国的制造业会不断发展,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

如果中国在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的基础上,再变成世界第一制造强国,中国的综合国力必然超过美国,美国的精英已经认识到这一点。

美国这个国家为什么厉害?一个根本的原因是美国的纠错能力,也就是发现错误并加以纠正,重新回到正确发展的轨道,只要发展的方向对了,美国就能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继续保持世界超级大国的位置。

明白了美国最怕中国什么,就明白了中国对俄乌战争的处理有多高明 - 天天要闻

拜登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美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比重的降低,美国总结了许多经验教训,主要有两点:

一是美国主导的多场战争得不偿失。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以及阿富汗战争都花费了2万多亿美元,但是获得的经济利益并不多,巨额的军费开支令美国不堪重负。

美军为什么最后坚持从阿富汗撤军,根本的原因是美国没钱了,美国官方统计,在阿富汗的美军,每天要花费3亿美元,每个美军士兵每年耗费80万美元,随着美国经济的衰退,美国不得不从阿富汗撤军。

虽然特朗普和拜登的执政理念并不一样,但是从阿富汗脱身却是两人的共识。

美国人发现,如果美军亲自下场发动战争,必然耗费巨大,与其亲自下场,不如发动代理人战争,打一场代理人战争不仅可以达到目的,而且花费并不大。

所以在这次俄乌战争中,美国采取了拱火但不亲自下场的策略。

俄罗斯警告美国不要提供射程超过300公里以上的远程火力,任性的美国竟然严格按照这一要求进行军事援助。

比如美国的海马斯火箭炮,如果使用Block1导弹,射程可以达到165公里,如果使用Block1A导弹,射程可以达到300公里,如果配备美国最新研发的ATACMS导弹,打击距离可以提升到500公里。

然而美国提供给乌克兰的16套海马斯多管火箭炮,射程只有70公里,乌克兰要求提供射程更远的火箭弹,美国就是不同意。

在欧美国家给乌克兰的军事援助中,美国是最大方的,但到目前为止,美国给乌克兰提供的军事援助也才169亿美元,这种小钱对于美国来说就如毛毛雨一样,比直接参战的费用少多了。

按照美国这种军事援助的力度,美国可以支持乌克兰一直和俄罗斯打下去,不断利用乌克兰给俄罗斯放血。

但是乌克兰要加入北约,美国却第一个不同意,因为乌克兰加入了北约,就和美国直接绑定了,美国想不下场都不行,这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也不符合美国的国家战略。

二是制造欧亚大陆的混乱,使制造业回流美国,使美国重新回到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的位置。

美国政治精英知道,如果欧亚大陆总体上仍然和平与安静,全球的制造业必然继续向中国转移,这是已经被历史证明过的事实,中国的制造业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中国从2010年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的时候,美国政府就清醒了,奥巴马更是把口号喊得贼响:重振美国的制造业,使美国重新回到制造业第一大国的位置。

然而制造业是重资产行业,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大量的蓝领工人,还且建设的周期长,投资回报慢,加上美国的人工成本高,所以美国的制造业仍旧在不断萎缩中,全球的制造业仍然在不断向中国转移。

特朗普上台以后,他认为要重振美国的制造业,光喊口号不行,必须要打垮中国的制造业,特别是要打垮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唯一的办法就是利用美国已经拥有的技术优势,发动贸易战。

所以特朗普政府又是制裁中兴,又是制裁华为,又是制裁中国高校,又是实施芯片禁运,又是限制学术交流,将各种可能的手段用了一个遍,然而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的趋势并没有根本改变,中国制造业仍然在不断发展。

拜登政府上台以后,立即改变了策略,制造欧亚大陆的混乱,以使制造业回流美国。

如果客观评价拜登政府,笔者认为拜登政府确实比奥巴马政府,比特朗普政府高明多了,拜登、布林肯沙利文等人都是战略家,都在不断修正美国曾经犯过的错误。

美国挑起俄乌冲突以后,奥巴马政府与特朗普政府没有做成的事,拜登政府却做成了,欧洲的制造业正大量转移到美国。

明白了美国最怕中国什么,就明白了中国对俄乌战争的处理有多高明 - 天天要闻

海马斯

这一段时间,美国的《华尔街日报》、德国的《商报》等诸多西方媒体都在报道一个现象,欧洲的制造业正在加速向外转移,其中,就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转移到了美国。

比如德国汽车巨头大众要在美国扩大业务,荷兰化工巨头OCINV要在美国的得克萨斯州扩建一家氨气工厂,卢森堡钢铁巨头安塞乐米塔尔钢铁集团要在得克萨斯州建立新的工厂。

诸如此类的报道还有很多。

欧洲由于能源价格上涨,制造业成本大幅度上升,使欧洲的化工厂、钢铁厂等多数企业减产甚至关闭,对欧洲的产业链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将制造业转移出去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欧洲政治家可以讲格局、可以讲精神,然而企业家必须要挣钱,必须要活下去。欧洲企业青睐美国是有原因的,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美国政策的影响。美国为重振制造业制定了很多政策,比如拜登政府签署的《芯片法案》以及《通胀削减法案》等等,对于到美国投资建厂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对清洁能源、半导体、医药和其他高精尖技术等行业,进行大量的补贴,这对于很多企业有相当的吸引力。

其实美国这些做法明显违反WTO规则,但却非常有效果,德国媒体称:美国越来越强硬的贸易保护主义,直接导致了欧洲在制造业竞争上的劣势,并称这是美欧之间的贸易战。

第二个方面是,美国的能源优势。欧洲的能源价格居高不下,但美国则不同,美国本身是能源供应大国,虽然在俄乌战争开始以后,美国的能源价格上涨了一些,但是美国加大产能后,能源价格很快就降下来了。

天然气为例,目前欧美市场天然气的价格差达到10倍以上,这为企业节省了相当大的成本,而且美国社会总体上稳定,不必担心有战争或者战乱,美国国内的消费市场也非常大,在美国投资建厂也就理所当然了。

第三个方面是,美国仍然把握制造业的关键环节。制造业有很多环节,其中研发和设计环节是最关键的,也是利润率最高的环节,美国制造业虽然空心化了,但是转移出去的只是生产制造环节,而研发和设计环节仍然保留着。

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要有高水平的设计和研发人才,也需要有设计研发机构做支撑,而美国在这方面具有相当大的优势。

所以随着俄乌战争的进行,欧洲的能源价格居高不下,投资环境不断恶化,以及高端人才的不断流失,欧洲制造业持续向美国转移,这是美国不断给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让俄乌战争不断进行下去的根本原因。

然而令美国没有想到的是,欧洲的制造业也在不断向中国转移,尤其是在高端制造业方面。

根据中国商务部9月份公布的数据,2022年1月至8月,中国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了20%,而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的比例同比增长了33.6%,是同期中国整体吸收外资增速的2倍多,而这些外资多数来自于欧洲。

过去4年在华投资最多的4个欧洲国家分别是,德国、法国、英国和荷兰,他们的平均投资占到总额的87%,其中德国占比高达46%。而俄乌战争使这一趋势更加明显了。

比如德国的化工巨头巴斯夫集团,与中国湛江洽谈5年一直拖拖拉拉,却在今年7月份决定加快合作步伐。

明白了美国最怕中国什么,就明白了中国对俄乌战争的处理有多高明 - 天天要闻

中美竞争

而欧洲的道达尔、英力士以及达诺巴德等一批企业,已经与国内多个城市达成合作,加快向中国进行产业转移。

对于这种趋势,美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所以急于让中国和俄罗斯捆绑,给中国打上俄罗斯帮凶的标签,这样就可以给欧洲国家以及企业施压,不让欧洲的制造业向中国转移。

然而中国从一开始,就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一方面劝俄罗斯和乌克兰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一方面进行人道主义救援,但绝不对任何一方进行军事援助,或者出售任何武器装备。

美国拿着放大镜在找中国援助俄罗斯的证据,但就是找不到,连美国自己也承认中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偏袒任何一方,按照事情的本来面目去处理问题。

后来美国又企图利用台湾问题搞乱中国,但是美国的阴谋并没有得逞。

中国仍然在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步骤不断向前发展,美国一直在试图打断中国发展的节奏,但是一直没有得逞。

所以说,明白了美国最怕中国什么,就明白了中国对俄乌战争的处理有多高明。

美国人说,未来10年是决定性的,可以肯定的是,美国还是不停地想办法打乱甚至打断中国发展的节奏。

作为我们自身来说,对付美国的遏制战略最为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专心做好我们自己后,一心一意谋发展,只要我们经济增长一直超过美国,我们的经济规模必然超过美国,科技实力也会追上美国、超过美国,综合国力也会超过美国。

只要我们能够顺利实现,我们已经确定的,到2035年国民经济的综合发展目标,这就意味着美国的遏制战略彻底破产,中国面临的很多问题也会烟消云散。

明白了美国最怕中国什么,就明白了中国对俄乌战争的处理有多高明 - 天天要闻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

美国折腾就让他折腾去吧,我们既不要给他们下药,也不需要踹他几脚,美国自己就会倒下,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不折腾,最后胜利的一定是我们。

军事分类资讯推荐

交通科研老兵:冻土变“芝麻糊”,如何在“芝麻糊”上修路是非常大的挑战 - 天天要闻

交通科研老兵:冻土变“芝麻糊”,如何在“芝麻糊”上修路是非常大的挑战

5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来自交通领域的代表围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勇当开路先锋”与记者见面交流。在见面会上,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基础研究创新中心副主任田波分享了一段在高原上搞科研时的难忘经历。当时由于临近春节找不到帮手,他们只能自己搬运砂石料和水泥。“卸完...
德国资助乌克兰生产远程武器 俄罗斯警告德“已再次成为敌人” - 天天要闻

德国资助乌克兰生产远程武器 俄罗斯警告德“已再次成为敌人”

新华社北京5月29日电 德国总理弗里德里希·默茨28日宣布德国将出资支持乌克兰生产远程武器。虽然默茨并未明确表态会否向乌克兰提供可打击俄罗斯境内目标的“金牛座”巡航导弹,但是俄方已视德国“直接卷入”俄乌冲突,并警告德国“已再次成为敌人”。 5月9日,德国总理默茨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出席新闻发布会。新华社记者彭子...
震撼!国内首次海上软着陆火箭回收试验,在烟台海阳圆满成功 - 天天要闻

震撼!国内首次海上软着陆火箭回收试验,在烟台海阳圆满成功

5月29日4时40分,箭元科技元行者一号验证型火箭在海阳东方航天港进行了首次飞行回收试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元行者一号验证型火箭为全尺寸薄壁不锈钢火箭,直径4.2米,总高度约26.8米,起飞质量约57吨,试验飞行时长125秒,飞行高度约2.5公里。本次飞行试验顺利完成点火起飞、满推力爬升、变推力调节、发动机一次关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