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音速领域落后中俄,美军加大测试投入,“全球鹰”发挥余热

2022年10月08日14:50:21 军事 1654

高超音速领域落后中俄,美军加大测试投入,“全球鹰”发挥余热 - 天天要闻

本文作者:南山过客

提起美军的“全球鹰”无人机,相信大家并不陌生,这款无人机是美军主要的情报收集装备之一,常年在中国周边活动。不过近些年美军认为,由于“全球鹰”无人机缺乏隐身能力,难以在实战中生存,因此计划在2027年将其全部退役。但最近美军为这些无人机找到了新去处——为高超音速导弹试验收集数据。

环球网援引美国“动力”网站报道,数架退役的“全球鹰”20型和30型无人机将划归到五角大楼“空中靶场”项目。经过改装后,“全球鹰”将成为追踪高超音速导弹的半自主无人飞行器。

“动力”网站称,“空中靶场”项目将开启“美国高超音速发展的新时代”。

据了解,早在2021年诺格公司宣布,退役的“全球鹰”无人机将为五角大楼的“空中靶场”项目服务。“全球鹰”将送往达科达州的大福克斯空军基地改装,安装遥测数据和监控被测系统,改装后的“全球鹰”将被称为“靶场鹰”。

新型“靶场鹰”将具备高空、长续航空中测距以及支持高超音速飞行器和其他远程武器测试的能力。

高超音速领域落后中俄,美军加大测试投入,“全球鹰”发挥余热 - 天天要闻

“动力”网站表示,“空中靶场”项目是美国高超音速武器计划的一部分。多年来,对高超音速武器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向来是五角大楼重要的关注点,在2023财年五角大楼申请了50亿美元的预算,不过复杂的后勤一直制约着美国在高超音速领域的进展。

文章称,目前美军仍使用老旧的导弹试验场追踪船队收集遥感数据,比如上世纪60年代的“太平洋追踪者号”和“太平洋收集者”号。

通常每艘测量船只事先被分别部署到高超音速导弹预定的飞行轨迹海域,以便对其飞行轨迹进行连续的监测。然后使用船上的雷达等传感器追踪和记录有价值的飞行数据。

高超音速领域落后中俄,美军加大测试投入,“全球鹰”发挥余热 - 天天要闻

不过,这种数据收集方式将耗费大量时间和资源,在太平洋上确定船只位置也并非易事,因此五角大楼每年仅能获得4到6次的试验机会。而且更让美军感到担忧的是,测量船的每次出动简直是在提醒对手:美国要在太平洋进行高超音速导弹试验,快来围观。

虽然近些年五角大楼尝试用飞机取代导弹测量船,比如美国导弹防御局湾流G150飞机、P-3“猎户座”巡逻机和WB-57侦察机,但多次试验结果表明,导弹测量船依然是首选。

高超音速领域落后中俄,美军加大测试投入,“全球鹰”发挥余热 - 天天要闻

而“靶场鹰”项目主任布赖恩•派克向“动力”网站表示,“靶场鹰”将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作为无人系统,“靶场鹰”能够更贴近飞行的高超音速导弹,这是飞机无法做到的。而且“靶场鹰”也能收集比测量船更高质量的试验数据。

因此“靶场鹰”将成为五角大楼“空中靶场”项目最合乎逻辑的选择。

“动力”网站表示,目前已经有4架“靶场鹰”重新服役,根据诺格公司此前发布的照片显示,预计共有24架将投入到“空中靶场”项目。首批“靶场鹰”将于2024年进行测试。

五角大楼为此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指标:如果“靶场鹰”试验结果良好,那么将计划未来每年进行50次高超音速导弹试验。

军事分类资讯推荐

俄军集结五万重兵,准备大举进攻苏梅,关键时刻,美国表态了 - 天天要闻

俄军集结五万重兵,准备大举进攻苏梅,关键时刻,美国表态了

俄乌两国的决战,即将在苏梅打响?日前,泽连斯基收到消息,俄军已经在边境集结了五万重兵,随时有可能发动进攻。或许有人不解,一场边境大战,又不是打到基辅了,怎么能算是“决战”呢?老实说,如果乌军抵挡不住这波攻势,导致苏梅丢失,这场冲突大概率真就
【早报】京杭大运河新增一现代化物流枢纽||抖音回应陈芋汐被网暴‖以军发动空袭,炸毁一架民航客机 - 天天要闻

【早报】京杭大运河新增一现代化物流枢纽||抖音回应陈芋汐被网暴‖以军发动空袭,炸毁一架民航客机

天 气济南:白天晴,最低气温23℃,最高气温 33℃。山东:今天白天到夜间全省天气晴间多云。最低气温15℃左右,最高气温 34℃左右。本 地{}【京杭大运河新增一现代化物流枢纽】5月24日,山东省重点项目韩庄港码头1至4号泊位工程顺利通过交工验收,标志着京杭大运河新增一现代化物流枢纽。韩庄港位于京杭大运河与微山湖交汇...
西方媒体称,俄罗斯要求北约承诺禁止前苏联国家加入,俄方否认 - 天天要闻

西方媒体称,俄罗斯要求北约承诺禁止前苏联国家加入,俄方否认

据新浪军事援引路透社报道,有消息人士称,俄罗斯提出了新的停战条件,要求北约做出书面承诺,排除乌克兰、摩尔多瓦、格鲁吉亚等前苏联国家加入北约的可能性。对于此事,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予以否认。他强调,目前是俄乌之间的谈判,不涉及格鲁吉亚问
刷新中国航天新速度!走近“零窗口”发射背后的人 - 天天要闻

刷新中国航天新速度!走近“零窗口”发射背后的人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今天(29日)1时3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发射升空。火箭飞行约18分钟后,将探测器送入地球至小行星2016HO3转移轨道。此后,探测器太阳翼正常展开,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天问二号是我国首次实施的行星际取样返回任务,这项任务具体是什...
一个更强势大国正在崛起,我说的不是中国,更不是印度 - 天天要闻

一个更强势大国正在崛起,我说的不是中国,更不是印度

一个更强势大国正在崛起,我说的不是中国,更不是印度。现在,全世界的目光,更多聚焦在美国,聚焦在特朗普的各种抢头条上;但如果冷静地看,在世界另一极的欧洲,重大变化正在发生,欧洲领头羊的德国动向,值得高度关注。德国换了新总理,默茨替代了朔尔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