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老一辈革命家中,最有个性的,恐怕非许世友将军莫属了。从早年的敢死队长,到后来的开国上将,在他几十年的军事生涯中,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的热血传奇。
许世友出生在河南的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曾经到少林寺习武,学成下山后,因为失手将鱼肉乡里的恶少打死,他不得不离开家乡投军。他起初是在军阀的队伍里,因为无法接受部队的腐败风气而心生厌恶,1927年时成为一名正式的共产党员,从此开启了革命生涯。
01
加入红军之后,凭着自幼习得的一身好武艺,多次加入敢死队,敢打敢拼,几次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多年的战斗生涯给许世友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但脾气还是一如既往的直率和火爆。
1936年,许世友已经是红四方面军的骑兵师师长,转年,党内正在纠正张国焘错误的影响,因为过程中出现一些偏差,许世友觉得应该从事实出发评价张和红四方面军,但是他的意思没有表达清楚产生了误解,急火攻心之下,吐血住进了医院。
在医院里,他思想转不过弯来,就想着拉一支队伍去打游击。他的想法被老战友知道后,觉得此举非常危险,于是就上报了中央。
虽然许世友的行为性质算得上恶劣,但毛主席觉得事出有因,不能一概而论,在毛主席的建议下,许世友等人都被轻判。但是他心中仍然不痛快,最后毛主席来看望他们几个,一番长谈后,误会终于解开。
恢复自由的许世友,毛主席给他安排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到“抗大”去,在这里,通过政治、军事以及国内外形势的学习,许世友觉得获益匪浅,让他更坚定了革命一定能顺利的信念。
去掉了思想包袱的许世友,全身心地投入到战斗中去,他在抗战以及解放战争中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53年时入朝参加夏季反击战。1955年时被授予上将军衔。
02
许世友的直筒性格,大家都非常清楚,这个当年差点拉队伍打游击的开国上将,有时候炮仗脾气一上来,谁的面子都不好使!1973年时,我军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要将八大军区的司令员对调,这是怎么回事呢?
当时我国共设立11个大的军区,大部分的军区司令员都已经在岗位上待了十多年,无论是环境还是周边同事,都是非常熟悉的,这样实际上是不利于军队管理的。
一来是在一个地方久了,人员难免产生懈怠,做事喜欢按照老习惯、老办法处理,缺乏创造力,长期下来,不利于发展。
二来,因为相处久了,下级对于上级的性格秉性等很清楚,很容易投其所好,不但影响办事效率,还容易滋生腐败,不利于军队建设。
所以毛主席等中央领导觉得,应该要对军区进行整顿,当时有3个军区的司令员刚刚上任时间不长,所以就只让其余8个军区的司令员对调。
03
毛主席将这些军区领导找到北京开会,将其中的利害关系跟大家讲清楚,这是有利于我军建设的好事,不要产生误会,有思想包袱。
转天在正式公布对调命令时,开会前,毛主席让王洪文点名,王洪文翻看名册,第一个就是许世友,他念道:“许世友!”按理说叫到名字的人应该答到才是,结果许世友眼睛朝上看,盯着天花板,脸色也不好看。
王洪文只好硬着头皮又喊了一声,许世友的脾气上来了,手中的茶杯往桌上重重地一放,发出砰的一声。
王洪文本来是想通过点名在众位军区司令员面前立威,结果第一个就踢到了许世友这块铁板。还是一旁的周总理,将花名册拿过来,从李德生等其他将军开始点起,这些司令员们才纷纷答到。
许世友虽然看不上王洪文,但是对中央的决定还是服从的,他和其他司令员在10天内就完成了对调。
这次对调在国际上也引发了关注,大家看到了我国为加强军队建设所做出的努力,当时中苏关系恶化,国际形势纷繁复杂,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这个决定也是为可能到来的冲突做好充足的准备,解放军永远是捍卫国家安全最可靠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