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政治秀的俄罗斯,却遭遇了战场上的严重挑战。
10月2日,俄军从红利曼撤退被视为俄罗斯军事行动的失利,顿巴斯地区的战略计划受到极大的影响。
这对于刚刚举行“四地公投”、宣布将用一切手段保卫领土的莫斯科而言,简直是极大的羞辱。
然而,令俄罗斯喘不上气的是,乌克兰的攻势并未停止,也不仅局限于顿巴斯。具体来说,乌军有三个新动作,将影响俄乌局势。
1、乌军炮击新卡霍夫卡。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0月3日报道,乌克兰军队对新卡霍夫卡进行了导弹袭击,当地政府称共听到了8次爆炸声。
新卡霍夫卡属于赫尔松、位于乌南,而乌南是乌军反攻的另一战线。
乌军一直在双线作战,说明前期西方的武器支持是给力的,目的就是分流俄军、拉长战线、极大地削弱俄军的战斗优势。
这对于亟需兵力补充及后勤补给本就不足的俄罗斯很是难受。因此,俄军目前最大的任务就是尽快取得突破、化被动为主动了!
2、乌克兰封锁通往俄解放区的道路。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0月3日报道,扎波罗热州行政机构总委员会委员表示,乌克兰封锁了通往扎波罗热州解放区的道路。
尽管扎波罗热已经举行公投,但只有70%的地区被“解放”,剩下的30%和首府扎波罗热市仍处于乌军的控制中。
如此尴尬的形势,就必定导致了俄乌的潜在冲突。按照俄方的说法,乌军以各种方式不许居民前往解放区,包括炮轰载有平民的车队。
注意,这只是俄方的一面之词,乌军阻止的行为是正常且可以理解的,但是否炮击过平民还不能一概而论。无论如何,重要的是,乌军的行为暗示了俄稳固“公投后的四地”困难重重。
公投的四地,也是乌军双线反攻的争夺区,无论是出于反攻的战略意义还是维护领土完整,乌军都会拼尽全力。这一点,俄罗斯不会意识不到。
既是守住前线,也是维护面子,俄罗斯的压力只增不减啊。
3、乌军要重建海军。
据央视新网10月3日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2日讲话中宣布,乌克兰将打造海军新舰队并实施所有重建海军计划。
不难想象,乌应该不是突发奇想要重建海军,而是防止俄军的海上登陆。而乌克兰这一计划公布的背后,也少不了美国的支持。
只不过纯用乌克兰的海防力量对抗俄罗斯还是不太行的,俄乌之间的海上力量较量,更多地集中在俄美之间。
据俄新社9月29日报道,俄罗斯新接收了两艘核潜艇,即“科尼亚兹·奥列格”号和“新西伯利亚”号。
这两艘核潜艇已经在此前的一系列军事活动中证明了自己,并非“纸老虎”,即使面对号称“全球第一反潜舰队”的美国海军时也游刃有余。
俄增强海基核力量,一剑指向乌克兰,一剑指向美国,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自己能够顺利解决俄乌冲突。
对此,美国不会无动于衷的。
据美国《防务新闻》称,号称“史上最强航母”的“福特”号将在10月3日开始服役后的首次部署,与法国、德国、瑞典等国的海军舰队一起在大西洋进行演习。
美国的意图很明显,即使不和俄罗斯开打,也要把武器配备到位。也就是说,俄美双方都已经把各自的王牌武器部署到了该部署的位置,就像是在互相“放狠话”。
总的来看,俄美在多方面的对抗都是在“极限拉扯”。尽管双方都知道直接起冲突的后果不堪想象,但就怕万一,一旦打起来了,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
因此,还是希望俄美双方保持理智为上,将冲突降到最低烈度,用和平而不是战斗的方式结束俄乌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