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俄罗斯国防部公报称:俄军以退出红利曼,组成了新的防线阻击乌克兰军队的进攻…这么一个简短的公报居然让我们的央视军事栏目发布了快讯,这说明俄军的这次撤退非同小可,属于战役级别的失败。
那么红利曼在哪呢?从上面的图片当中看它在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州以西与哈尔科夫州交界(橙色圆圈),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可以说是刚刚独立的顿涅茨克州的门户,俄军从这里撤退让刚刚独立的顿涅茨克非常尴尬,乌克兰军队可从这里迅速突进。
无人机拍摄到的从热列别奇河公路桥通过向托尔斯克方向撤退的俄军,而守卫红利曼的是俄多支王牌部队。
1日俄军官方确认,红利曼的守军“撤离到了新的防线”。这意味着红利曼之战的结果已经尘埃落定。而目前,乌克兰军队已经占领了此前俄军一直坚守的红利曼-克里米纳之间的要点基罗夫西克。
据乌军方面称正在对包围圈内残余的殿后俄军进行清缴,也就是虽然俄第58集团军策应仍有不少俄军在包围圈内,乌方称有数千人,俄军在红利曼战斗中的损失目前还难以判定。
根据各方面消息,大部分守卫红利曼的俄军应该是在1日和今天上午这段时间从基洛夫西克方向冒着乌军炮击甚至是直射火力突围,技术装备和辎重自然损失惨重,人员伤亡也绝不会小。这支大部分由精锐俄军和顿涅茨克老兵组成的顽强部队已经失去战斗力了。
图中红利曼处于突出部,两个蓝色箭头是乌军从两翼进攻,为了避免合围俄军拼命突围。
当然,在红利曼俄军在不利条件下的防御作战是顽强的,也并非徒劳的。至少为俄军在斯瓦托夫-克里米纳-北顿涅兹克一线组织新的防线争取了一定的时间。
但通过“红利曼战役”,乌军方面进一步验证了自己的兵力/兵器、情报(北约提供)、士气、指挥体系优势,进一步巩固了从哈尔科夫突袭战以来所掌握的战略主动权。
深壕里这些罐子是无人机在扎波罗热州科帕尼前线拍到的,让人联想到是不是水雷和化学品罐子。
高空俯瞰非常的密集,似乎是俄军在阻止乌军的进攻,但问题是目前乌克兰进入到初冬,道路非常泥泞,机械化部队难以前进,乌军只是发动营级步兵分队徒步进攻,这样的防线起到的作用很有限。
而这也基本可以判断出俄军无力在短时间内完成新的有生兵力和装备的补充,更无力发起有力的反击,将继续处于军事上的战略被动。
刚刚独立的四个州,土黄色为乌军反击后夺回的面积。
至于新的斯瓦托夫-克里米纳-北顿涅兹克防线,俄军也不见得能守住。因为这条防线与之前相比,长度并没有大幅度缩减,还没有自然屏障或地形优势,这就意味着:俄军用于防御的兵力密度无法增加,而近一个多月战场态势急转直下就是因为兵力太少的原因;而乌军有极大的战场主动空间,能充分运用其战略主动权调动俄军,寻找和制造出俄军新的防御薄弱点,并复制之前的胜利。
有军迷们会问:俄军人数不足技术装备优势就不能弥补劣势吗?
问题是从乌克兰危机开始俄空天军就没有完全取得制空权,更严重的是俄乌两国空军在乌东地区进行的对地支援架次已经持平了。俄罗斯方面的空中优势正在迅速丢失,没空军优势,这仗就更难打了。
由于突然失去战略主动权和战争潜力远远无法匹敌整个北约,俄军已经陷入了类似克里米亚半岛战争那样的军事困境。
这个困境不是靠前几天进行局部动员甚至是全面动员能够解决的。因为单纯人力无法弥补工业生产能力的差距!要不然日历上写的21世纪,许多人都认为俄乌战争是二战技术标准的战争,俄军的绝大部分装备都属于1960或者70年代标准,信息化程度太低了,乌军总体上虽然也这样标准,但是得到了北约信息化的支持,战场感知、指挥协调…等方面大大好于俄军。
当然,俄罗斯手握有核弹作为底牌,不可能被乌克兰反攻入腹地,但也许俄国将面临一次类似克里米亚战争那样的侮辱性结局,阿拉斯加也因此贱卖给了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