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现代军工产业的发展,日本的起步时间远远早于韩国。19世纪中期到末期,日本通过明治维新,科技实力有了长足的进步,现代军工产业也随之萌发。一战期间,日本的一些军工企业,例如三菱、三井、住友和安田等,获得了绝佳的发展机会,成长为世界级的军工企业。到二战爆发前夕,日本的军工产业非常强大。
相比之下,韩国的现代军工产业是在其独立建国之后才起步的,比日本晚了100多年。但是现在韩国的军工产业却发展地更好,而日本的军工产业则显得落寞一些,可谓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近年来,韩国装备在全球军火贸易市场十分活跃,获得了欧洲多国的青睐,近期韩国与波兰签署了一份交易总额接近150亿美元的超大额军火订单,创造了韩国军火贸易的新纪录。
而日本的装备在全球军火贸易市场几乎毫无作为,日本媒体表示,造成日本装备势微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日本受二战失败的影响,长期以来,被禁止向其他国家出口武器。由于长期无法参与国际军火市场竞争,导致日本军工企业规模逐渐萎缩。日本媒体表示,要不是为了满足日本自卫队的装备需求,日本的军工企业几乎没有存在的意义。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2014年日本政府放宽了武器装备出口限制,准许日本军工企业对外出口一些武器装备,不过大多数国家对日本装备不够了解,所以看得客户比较多,但是真正下单的又非常少。另一方面,相比韩国的装备,日本的装备价格普遍比较高。如果不考虑性价比,大多数国家就会选择美制装备。如果考虑性价比,韩国装备又是不错的选择。
出口不利导致日本军工企业营收和利润有限,一些军工企业为了及时止损,甚至退出了防务板块。例如去年安井就将旗下的造船业务,出售给了三菱重工。时间再往前推两年,小松制作所决定不再发展装甲车业务。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小松是日本防卫省的重要合作伙伴,承担着日本陆战自卫队新型主战坦克和装甲车的研发工作。
日本媒体表示,日本政府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如果任由当前的问题发展下去,未来某一天,日本可能丧失武器装备的自主研发能力,到时候日本只能依赖国外装备,这是非常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