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一支红军游击队在深山中进发,前往既定地点参加作战会议。而让红军战士们没有想到,安全的作战会议居然会变成战斗现场,拥有60余名战士的游击队,最终仅仅只有八九人成功突围。每一名幸存战士都在念叨着:该死,老首长这个叛徒该死。
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红军游击队为何伤亡如此惨重?这名老首长又是何人?事后调查,红军游击队遇伏事件,与前几日送到中央军区的内部密信有关。叛徒的首要目标不是红军游击队,而是中央军区的司令员项英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陈毅。
1935年10月,中央军区通过内部联络密线,收到了来自北山地区的密信。密信中指出,大部分土匪和国民党军队已经被反清剿,湘南地区急需项英和陈毅坐镇,加强领导防止湘南失守。当时看到这份密信,项英当场就要拉着陈毅出发。
密信究竟是谁发出的,为何能让中央军区如此信任?这还要提到一个人,那就是龚楚。龚楚在大革命时期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更加直接参加了相当多的重要军事活动。
白色起义后,龚楚、张云逸和邓小平创建红七军。1931年,整编后的红七军进入湘南地区,打通与江西中央苏区的最后障碍。进入中央苏区后,红七军参谋长龚楚,也得到了党的重用。
1934年,由于在第五次反围剿行动的失利,中共苏区的红军主力不得不立即战略性转移,避免主力部队承受不必要的损失。而在转移前夕,中共中央成立中共中央分局,任命项英为书记,陈毅也被任命为中华苏维埃中央办事处主任。
随后,中央军委成立中央军区,项英任司令员和政治委员,而龚楚被任命为军区参谋长,可以说是中央军区的二把手。
1935年,龚楚率兵出征,前往湘南地区收容溃散的红三十四师战士。当年10月,龚楚突然向中央军区送出了密信。这就是前面提到的,邀请项英和陈毅前往湘南“加强领导”的密信。
也正是因为龚楚的亲笔信,再加上中共特委机关后方主任的亲笔签名,项英才对密信深信不疑,所以才会直接拉着陈毅就要前往湘南坐镇。万幸的是,陈毅坚决不肯动身,指出龚楚此人骄傲自大,一贯目中无人,不可能如此谦虚,其中必然有诈,建议项英等待几日再出发。
万幸的是,项英也没有冲动,而是听从了陈毅的建议。而龚楚已经叛变,收不到项英和陈毅回信后唯恐暴露,遂决定对自己的老部下贺敏领导的北山游击队下手,打着开会的名义,给北山游击队设下埋伏。
事实上,早在湘南地区征战的过程中,龚楚就已经叛变投敌。经不起失败、对革命没有信心的龚楚,在国民党的利诱下叛变。而龚楚当时担任中央军区参谋长,也被称作红军第一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