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熟悉近代史的都知道,“塔山阻击战”是我军历史上打过最艰难的战役之一,这场战役最终能够获得成功,有一个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说他是大功臣一点都不为过,他就是吴克华,有着“塔山英雄”称号。
1913年,吴克华出生在戈洋县,家庭条件很普通。那个时候,社会局面比较动荡,他看尽了群众遭受的苦难,见到过很多家庭妻离子散。
为此,他内心升起了一颗拯救广大群众的火苗,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深刻地认识到,只有革命才是唯一的出路。于是,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决定干出一番事业。
01
1928年,戈横暴动发生,领导者是方志敏,暴动之后,红10军组成,接着,军校出现。当吴克华得知这样的消息后,第一时间进入了学校学习,这样的机会不多,他认为必须要抓住,只有抓住机会,才能学习本领,为日后痘敌打下基础。
刚进入军校时,吴克华的表现一般,甚至有时候还拖后腿,没少被教官训斥。据了解,有一次吴克华将训练的枪支弄丢,气的教官不知道说什么好,想过将他开除。
在军校,丢掉枪械是一件没法原谅的事情,毕竟枪械是军人的底,没有枪械就像是厨师没有了刀。
方志敏得知此事后,将吴克华叫到了身边,狠狠训斥了一顿。对于犯下的错,吴克华进行了检讨,吸取了教训。当时,革命正值用人之际,也就没有开除他。
后来在训练中,吴克华开始改变,比别人多练,比别人多学,很快,吴克华在部队脱颖而出,成了榜样人物。对于他的改变,学校是看在眼里的,为了鼓励他,将他任命为了大队长。其实,学校这样做也是为了激励其他学员,只有共同努力,革命之路才会越加好走。
02
当上队长之后,吴克华不敢松懈,对待事情更加谨慎认真,立下过不少战功。
后来,吴克华成了红10军的骨干,先后跟随部队参加了长征,经历了反围剿。长征结束后,他被组织上派到了红大进行深造,在他的身上,组织上看到了希望。
1948年,正值解放战争的关键时刻,吴克华担任了山东纵队支队副司令,后来又成为纵队司令,主要负责塔山阵地。
塔山这个地方非常重要,很有战略意义,从这里可以直接进入辽沈平原,一旦这里出现问题,那么我军就会陷入被动。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东野将锦州的驻军已经包围,为了救锦州的驻军,蒋介石亲自到了沈阳,调了5个军支援,当时国军方面的发展态势本身就不好,再丢掉锦州可就更难了,所以还派了海军和空军,下了血本。
对于蒋介石的排兵布阵,东野下了命令,让四纵队必须守住塔山,不能让敌人走过。一旦让敌人汇合,之前所做的一切都将打水漂。
10月10日凌晨,国民党方面派了四个师的兵力,朝着塔山阵地猛攻,在四个师的背后,还有飞机、战舰、火炮掩护。如果单单从火力程度来说,我军根本没法比。交战之后,双方损失都很大。
03
很快,双方开始对阵地展开争夺,谁也不让谁占领。当时的战斗是非常激烈的,血腥味十足。
经过6天的战斗,四纵队圆满的完成了任务,没有让敌人走过。这是一次壮举,要知道,敌方的兵力可是我们解放军的四倍,而且还有强大的火力支持。
塔山阻击战,我军总共歼敌6000多人,为锦州方面争取了时间。也正是因为这场战斗是吴克华指挥,他成了“塔山英雄”。
当然了,严格一点来说,所有拼命战斗的都是英雄。
新中国成立之后,吴克华先后当过兵团副司令、海军军区司令等职位。参加第一次大授衔时,他获得了中将军衔,非常了不起。
1980年的某天,吴克华见到叶帅,叶帅说了这样一番话——“你真是不得了,五大军区的司令员都当过,当司令员的次数来到了16次,妥妥的司令员承包户啊!”
1987年2月,吴克华永远离开了人世。临终前,他留下了遗言,将自己的骨灰埋在塔山,要和那些牺牲的战士在一起。
结语
虽然吴克华已经离开我们很多年,但他的事迹不会磨灭,会一代代传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