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风采 | 姜良彪:41年,守护黄土高原最绿的4平方公里

2022年07月16日02:51:21 军事 1216

退役军人风采 | 姜良彪:41年,守护黄土高原最绿的4平方公里 - 天天要闻

卫星地图,陕北,米脂县,在千沟万壑的黄土丘陵中搜索“高西沟村”,随着地图放大,几团浓绿从沟壑群中跳脱出来,鲜亮得像是谁刻意在这片区域涂抹了颜料一般——这里就是高西沟村,被誉为“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的高西沟村,退役军人姜良彪为之奋斗41载的高西沟村。

龙头山,高西沟村40座山峁中的一座,伫立其上可以一览高西沟村沟、坡、梁、峁、岔交错的全貌。2021年9月13日,姜良彪特意换上崭新的布鞋,站在这个山头,向来陕北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高西沟村水土治理成效。

退役军人风采 | 姜良彪:41年,守护黄土高原最绿的4平方公里 - 天天要闻

“高西沟村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你们坚持不懈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与时俱进发展农村事业,路子走的是对的。”

习总书记的一席话,让姜良彪内心温暖到今天:“有总书记的肯定和鼓励,我们几十年的坚守就有了更强劲的动力!”

锁住黄土地上的“英雄绿”

今年66岁的姜良彪是土生土长的高西沟人,挺直的身躯、敦厚的体型、常年日晒呈黝黑的皮肤,让他身上交织着军营与陕北黄土大地赋予的气质。

1956年,姜良彪出生于这个总面积只有4平方公里,却分布着40座山峁和21条沟岔的陕北村庄。1975年,19岁的姜良彪加入中国共产党。一年后,他响应国家号召,光荣参军,在宁夏贺兰山麓渡过了艰苦却毕生难忘的4年军旅时光。1981年,退役返乡的姜良彪投身乡村建设事业,先后任村党支部委员、村主任。1995年至今,任高西沟村党支部书记。

从军营到乡村,从军人到村干部,从青葱到华发,不知不觉,姜良彪已经在乡村一线奋战了40余载,把人生的根脉深深地扎在陕北大地上。

退役军人风采 | 姜良彪:41年,守护黄土高原最绿的4平方公里 - 天天要闻

退役军人风采 | 姜良彪:41年,守护黄土高原最绿的4平方公里 - 天天要闻

姜良彪成长与为之奋斗的村不是一般的村,它是陕北地区水土治理的一面旗帜,全国有名的“英雄村”、“红旗村”。

高西沟村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城以北20公里处,全村195户600人。村庄地处无定河左岸支流金鸡河流域的深沟中,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为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全年降雨量不足,且集中于夏季,易引发暴雨山洪,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曾经的高西沟“山上光秃秃,沟里洪水流,连年遭灾荒,十年九不收”,从上世纪50年代末起,勤劳勇敢的高西沟人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征山治水,填沟打坝,在以粮为纲的年代,主动退耕还林还草,探索出农、林、牧并举的“三三制”模式(耕地占1/3、林地占1/3、草地占1/3),硬生生将一个荒芜贫瘠的小山沟改造成了山清水秀的“小江南”。

两代人艰苦奋斗20多年,至上世纪80年代,已经基本实现了“泥不下山、洪不出沟”,“黄河中下游没有高西沟4平方公里的泥”,创造了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奇迹。

姜良彪是村里第三代第四届党支部书记,1995年,接力棒传到姜良彪手上时,他39岁,正是干劲与经验平衡得正好的年纪。“群众对我期盼很高,希望我能带领着大家把高西沟的老底子扬起来,有新的发展。”

回忆初任村党支部书记时的情景,姜良彪仍感觉肩上担子沉甸甸的分量:“作为全国生态建设的老典型,高西沟村获得了很多荣誉,如果在我们任上没有大发展,自己都说不过去。我们一定要把先进保持下去。”

守住绿色家底,让绿更绿。姜良彪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并没有躺在老一辈的功劳簿上,而是高举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旗,持续植绿、管绿、护绿。

退役军人风采 | 姜良彪:41年,守护黄土高原最绿的4平方公里 - 天天要闻

“破坏一棵树木,必须补种两棵;毁林面积大,要报告相关部门进行严肃处理。”为守护好老一辈高西沟人用汗水与心血浇灌出来的树林、草地,村里订立了严格的管护制度,设立专门的护林员,并采用村干部挂牌管理的方式,几十年如一日落实森林防火、封山禁牧措施,杜绝人为破坏,确保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任到人。老一辈当年栽下的松柏幼苗,在精心管护下,如今已经长成了茂密的林子,林内野兔蹦跳,百鸟欢腾。

1999年和2006年,姜良彪抓住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机遇,集中力量打造777亩高产优质农田,将20亩贫瘠山峁和低产边坡大面积退耕还林还草。

自觉植树种草也成了全村35位党员的必修课,每年,村里都组织人员上山栽树种草,种出了成片的“党员林”、“支部林”。“种树”更是新党员的“入门课”,“要入党,先种树”,村上新发展的党员必须至少栽种100棵树苗,并且保证存活率在90%以上,才算获得入党资格。

“要让新党员亲身体验老党员当年植树造林的艰辛,提醒他们不要忘记过去的艰苦。”姜良彪说。

退役军人风采 | 姜良彪:41年,守护黄土高原最绿的4平方公里 - 天天要闻

耕地面积进一步缩小,林草面积得到扩大,姜良彪将“三三制”模式进一步调整为“三二一”模式,即三分林地、二分草地、一分耕地。截至2021年,高西沟村累计建成生态林2300亩、经济林1000亩、淤地坝126座,水土治理程度达70%,林草覆盖率达70%。其中,林草覆盖率较1995年提升了一倍。

“山上缓坡修梯田,沟底淤地打坝埝,高山远山种林木,近山阳坡建果园,弃耕坡地种牧草,荒坡陡坬种柠条”,步入如今的高西沟,高山上松柏连绵不断,山坡上梯田环绕,沟底水库波光粼粼,坝地川道米粟飘香,半山腰窑洞错落有致,40座山头、21条沟早变了样。

“他能带领大家把高西沟村三代人的治理成果保持住,在此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很让人佩服!”高西沟村村委会主任高治前由衷感叹道。

添得满山“富民绿”

“光栽树,没收入,保不住,必须有高质量的田地可种,有稳定的收入,大家才不会毁林毁草。”姜良彪思索着要带大家走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路子,既要保护生态环境,也要带领村民致富。

虽为声名远播的“红旗村”,但受坡陡沟深的地理条件限制,高西沟村村民并不富裕。“高西沟村没有龙头企业、农田分散、农民素质参差不齐。”客观分析村里的状况后,姜良彪和党支部一班人决定把农、林、牧、旅游、劳务列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姜良彪积极引进适宜本地栽种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以增加村民收入。利用人均近1.5亩的高标准农田,村里引进登海9号玉米、晋谷21号谷子、脱毒马铃薯等6个优良农作物品种,采用地膜覆盖、大垄沟种植、测土配方施肥等旱作农业栽培技术,建起了以小米生产为主的陕北小杂粮生产基地。村党支部还组织村民购置旋耕机播种机覆膜机等农业机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退役军人风采 | 姜良彪:41年,守护黄土高原最绿的4平方公里 - 天天要闻

利用高西沟丰富的饲草资源,姜良彪大力发展草畜产业,探索科学喂养,他带领党支部一班人,组织村民筹资购回饲草粉碎加工机械,由专人管理,分户轮流加工,将饲草粉碎、青贮,做到青草干喂,秸秆粉碎,一年一备,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饲草利用率,也增加了畜养量。

高山苹果的引进推广更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一项重要产业。

2006年,姜良彪参加了一次农业技术培训会,听延安市洛川县一名村党支部书记分享当地发展苹果产业带动村民增收的经验。“人家村子苹果种得好,村民人均年收入上万元,我们能不能拜师学艺?”姜良彪有些动心。

会后,他邀请洛川县的农技师来到村里,一番考察,发现高西沟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富含有机质且利于排水,加上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宜苹果种植。2007年,高西沟开始尝试种苹果树,邀请专家进村授课,组织村民外出观摩,学习剪枝、疏花、套袋等种植技术,党支部成立集体经济合作社示范引领,引进新品种,更新改造老果园……不出几年,一株株迎风挺立的高山苹果树长满高家沟的山头、坡地,成为黄土丘陵沟壑间承载着致富希望的“新”绿。

55岁的村民高治宏家有40亩果园,种了苹果、梨、葡萄等,一年收入10万元。他的儿子也买了两辆大货车,搞起了水果运输,一家人和水果结下了缘分。66岁的村民姜良文种了17亩苹果,去年收入6万元,“很不错哩”,他很满足。

如今,高西沟村共栽植山地苹果等经济林1000亩,注册了“高西沟”农产品系列商标,建起了标准化小米加工厂,搭建了电商直播平台,政府实施的“水肥一体化”滴灌项目也开始运行,今年苹果产量有望增产20%,一切都步入正轨,蒸蒸日上。

然而,有了农产品,销售又成了姜良彪最挂心的事情,为帮助村民销售,村里全面推行“党支部包销”模式,姜良彪冲在前面。他犹记得,2017年,村里苹果面临滞销,在一次会上,他结识了汉中地区的一位村长,达成了购销合作,冰天雪地里,他将满满一卡车苹果运送到汉中,解决了销售难题。

多年扎根基层,奉献水土治理与乡村建设事业,姜良彪领导的高西沟村、村党支部及他个人也收获了不少殊荣:

高西沟村被评为“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全国文明村”、“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国家水利风景区”等。

高西沟村党支部2012年被评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姜良彪2021年获评“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并赴北京天安门广场现场观礼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

高西沟村成为“明星村”,村党支部成为“明星党支部”,姜良彪成为“明星村”的“明星”,常有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邀请他前去讲座、授课,每次,他都不忘带上高西沟的小米、杂粮、高山苹果等农特产品,热情邀请大家品尝,希望能借机把产品推销出去,为村民的农产品拓宽销路。

“虽然党和国家给了我们很多荣誉,但咱要不忘初心,不骄不躁,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继续发展好我们的产业,服务好村民,壮大集体经济,提高村民收入。”姜良彪平静地讲述着,语气里没有一丝浮躁。

蘸“绿”谱新篇

进入新世纪,随着国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旅游业蓬勃发展,乡村旅游异军突起,备受人们青睐。有优越生态环境做基础,结合小米、高山苹果等特色农业,姜良彪和党支部一班人把发展的思路瞄向了生态休闲旅游业,逐步将高西沟整村打造为“农业生态旅游区”。

秉承“群众的事情群众议”的优良传统,在姜良彪带领及集体决议下,高西沟村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和旅游建设开发有机结合、一体推进。

“老一辈人过去主张‘先治坡、后治窝’,在人居环境上欠账很多。”而要想发展旅游业,不仅要“绿化”,更要“美化”,道路交通、生活设施、村容村貌等都亟需改观。

姜良彪根据村子情况,将乡村建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新世纪初的奠基阶段,高西沟村结合村情,量力而行,采用项目引进、群众自筹的办法,以“通路、通电、通信、通有线电视、通宽带网络”、“改圈、改厕、改灶、改水、改不良生活习惯”的“五通五改”工程,和“村抓三清”(清理垃圾、清理淤泥、清理路障)、“户抓三治”(治理柴草乱堆、治理粪便乱倒、治理墙院破烂)的“三清三治”工程为主线,使得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观。

2006年,高西沟村被命名为“全国农业生态旅游示范村”。

在此基础上,第二阶段的乡村建设和旅游开发持续推进,新修环山产业观光路串起庙梁山、马鞍山、郭家梁、龙头山等,长达17.5公里;新建生态园338亩;龙头山观景台、高西沟水土成果馆、党建展室、党风廉政教育基地、村民综合文化广场、农产品展销中心等先后拔地而起;开发旅游景点15处。

姜良彪率领班子和群众先后筹资2000多万元,成立了高西沟村旅游接待服务公司,培育旅游接待户56户,多次组织培训学习,投资提升接待户接待条件,将村民就地转化为旅游从业者,小米、高山苹果等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

在这里,游客不仅能进入林区自助采摘苹果、大扁杏、葡萄等应季水果,还可以体验住土窑洞、吃农家饭、干农家活,聆听高家沟村征山治水的英雄故事。大量游客的到来,也为高西沟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近年来,仅旅游产业就帮助高西沟村村民人均增收400余元。在旅游经济的带动下,全村种植养殖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20年,村内出产的数十万斤瓜果、杂粮及家禽等,没有出村便都销售一空,当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8万元,超过全县人均可支配收入5834元。2021年,在疫情影响下,全村接待游客量仍达8万人次。

越来越多的村民吃上了“生态饭”、“旅游饭”,村民高锦武2010年就经营起了农家乐,凭借出色的厨艺,发展成为了高西沟村的“五星级旅游接待户”,最多的一年纯收入超过了8万元。

随着2021年9月习总书记到访高西沟,慕名来村的游客更多了,而受到主席接见的姜良彪也成为游客“最想见的人”。为了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姜良彪又自愿担任了村里的“第一导游”,无论是政务接待,还是普通游客团体,姜良彪都尽心尽力接待、讲解,让游客在了解高西沟发展历史的同时,也感受“陕北小江南”独特的魅力。

自今年以来,姜良彪日均接待游客团体3-4批,还要抓好村子各项工作及建设,“无星期天、无节假日,姜书记比我大20多岁,但他每天的工作量和我一样大,他有信仰,有情怀,付出精神难能可贵。”高西沟村包村干部、米脂县银州街道办党工委委员、高渠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周文东感叹。

现在米脂县政务服务中心工作的牛娟曾作为“大学生村官”,在高西沟驻村10年,她也为姜良彪的奉献担当精神打动:“只要是有利于村子发展的事,他都不畏艰难,想方设法的找到‘突破口’。”

“老一辈高西沟人治山治水,打下丰厚的绿色家底,我们要在管绿护绿、巩固生态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把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姜良彪说。

“吃饭一分钟,走路一阵风,嗓门大如钟”,66岁的姜良彪至今身上还保存着部队锤炼的印记,行事雷厉风行。

不负这片青山,不负这方百姓。退役41年,姜良彪热血为魂、蘸绿为墨,在黄土高原最绿的4平方公里土地上,深情写下人生最美的篇章。(文/黄丽芳)

退役军人风采 | 姜良彪:41年,守护黄土高原最绿的4平方公里 - 天天要闻

欢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退役军人风采 | 姜良彪:41年,守护黄土高原最绿的4平方公里 - 天天要闻

军事分类资讯推荐

新疆建筑材料行业商会3家会员企业在第八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参展 - 天天要闻

新疆建筑材料行业商会3家会员企业在第八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参展

丝路新机遇,亚欧新活力。6月26日至30日,第八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在新疆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商会副会长梅本武企业、新疆路艺通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商会理事周超企业、新疆展熠科技有限公司和会员刘世伟企业、乌鲁木齐市好友好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亮相博览会,展示企业
西方雇佣军的底裤已经被扒光,俄罗斯和哈马斯不在同一段位 - 天天要闻

西方雇佣军的底裤已经被扒光,俄罗斯和哈马斯不在同一段位

西方雇佣军的底裤已经被扒光,俄罗斯和哈马斯不在同一段位。只需要比较一下西方参战的两个战场:俄乌和加沙,即可得知,西方的雇佣军已经彻底看清了形势,俄罗斯与哈马斯的实力差距犹如天壤之别。他们更愿意选择到加沙地区参战,那里的战斗相对温和,不必像在
中菲达成共识后,美国航母重返南海 - 天天要闻

中菲达成共识后,美国航母重返南海

近日,美国“罗斯福”号航母又进入南海活动,随行的还有一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这是今年美国“罗斯福”号航母第二次来南海,上次部署了长达58天,这次不知道又要待多久。 碰巧的是,解放军山东舰最近....
拜登万万没有料到,美国积极推进战略,却给了中国一个天大机会 - 天天要闻

拜登万万没有料到,美国积极推进战略,却给了中国一个天大机会

众所周知,拜登政府绞尽脑汁拱火俄乌冲突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扼杀欧洲萌芽的自主意识。两年多的时间里,欧洲各国与俄罗斯拼得两败俱伤的同时靠向美国的姿态,也比以往来得更为积极。从表面上来看美国积极推进战略,让事情似乎正朝着自己预想的画面不断发展。
突发!美国一武器工厂发生爆炸 - 天天要闻

突发!美国一武器工厂发生爆炸

据美联社当地时间7月3日报道,阿肯色州一家国防武器工厂当天发生爆炸,造成至少2人受伤、1人失踪。报道称,通用动力公司发言人伯克利·惠利称,爆炸发生在位于小石城以南约86英里(约合138公里)卡姆登的通用动力军械和战术系统工厂。报道表示,该公司已证实这是一起爆炸。2021年12月22日,乌克兰军人在顿涅茨克附近训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