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6000解放军被3万敌军围困小镇,当地地主一句话解决

2022年07月13日16:34:27 军事 1487

前言

1946年,蒋介石向中原地区发起战争,派出3万国民党军追击解放军。在国民党军的强烈追击下,6000名解放军被迫躲进小镇。

危难之际,当地地主胡之杰出手援助。

因为他告知国民党军的一句话,国民党军便放弃了对解放军的围攻。

这是怎么回事?胡之杰告知了国民党军怎样的一句话?

1946年,6000解放军被3万敌军围困小镇,当地地主一句话解决 - 天天要闻

【弃笔从戎,离乡抗日】

咱们先来了解一下胡之杰究竟是何许人。

胡之杰出生于安徽,家中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世代都是文人。在父母的教育下,胡之杰从小便进入私塾读书,接受着最好的教育。

书香世家出身的胡之杰,在私塾里接受着中国传统思想的教育,在夫子的引导和家族的熏陶下,胡之杰成为了一名温文尔雅的读书人。

胡之杰从小接触的都是一些吟诗作对的友人,在平静的日子里,他享受着岁月静好般的生活。在这样的良好环境中,胡之杰心思单纯,为人正直,养成了帮助弱小,救济穷人的习惯。

生活在名门望族的胡之杰,与平常有钱有势的贵门公子大相径庭。他不会因为家中的威望去欺凌弱小,不会不会以钱财去欺辱家中的佣人,更不会戏耍街边的乞讨者。

在路过街边的乞讨者时,胡之杰都会拦住身旁的佣人,避免伤害到乞讨者。之后胡之杰还会亲自来到乞讨者的身边,弯下身子与他们交流。

他并不会单单的给予乞讨者钱财,因为他深切的知道,这些流落的人们真正需要的不是这些。

反之,他会向乞讨者询问他们的住所,然后再根据他们的情况,向他们介绍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在解决他们温饱的同时,帮他们找到可以长期居住的地方。

之后,年少有为的胡之杰在父母的期望下,在家乡办了一座私塾,致力于当地的教育工作。

1946年,6000解放军被3万敌军围困小镇,当地地主一句话解决 - 天天要闻

胡之杰建立这座私塾,不仅只是满足父母对他的期望,他也很想帮助那些因为贫穷或是流离失所的幼童,帮助他们找到一个有归属的地方。

胡之杰建立私塾不久后,国内局势发生变化,迫使胡之杰转变想法。

九一八事件后,日军全面侵华。外敌的侵入,让当地居民苦不堪言,流离失所,每日都有在街道逃离的人,昔日里平静的生活被枪支弹药所破灭。

胡之杰看到百姓流离失所的画面与逃亡的场面,心中更是痛苦不堪。

胡之杰虽然从小接受的是传统的教育,性格也是儒雅随和。但如今的战火纷乱,外敌的侵入,身为中华儿女的他,怎能不顾国土的安危?身为堂堂七尺男儿的他,又怎能日夜在父母的庇护下,享受着战乱下的平静?

几日后,胡之杰放弃了经营多年的私塾和家里人的庇护,弃笔从戎,离开家乡。

1946年,6000解放军被3万敌军围困小镇,当地地主一句话解决 - 天天要闻

【加入川军,战功赫赫】

胡之杰在离开家乡后,辗转多地,来到了川军的队伍。

川军,是民国期间四川军阀的部队,由清政府编练后成为川军源头之一。在辛亥革命后,川军脱离清政府的控制,成为四川军阀。

在20多年的军阀混战里,川军部队是人数最多的军阀队伍。

加入川军的人群,都是在逃亡中为了解决温饱前来参军的,这导致军阀部队的人来往各地,人心不齐,纪律懒散。在抗日战役之前,川军的战斗力没有其他队伍那么强,以至于被世人贬称之为“双枪兵”。(“双枪兵”即一杆步枪,加上一杆大烟枪。用于形容川军,纪律懒散,毫无战力。)

1946年,6000解放军被3万敌军围困小镇,当地地主一句话解决 - 天天要闻

抗日战争时期,川军部队一改往日懒散的姿态,开始了艰苦的军事训练。

这一次,他们面对的是保家卫国,歼灭外敌的任务。他们不仅仅是守护自己的家人,更是守护自己的国土,为此,川军战士们雄心壮志,每日里不断进行着严格的军事训练。

胡之杰来到川军队伍后,随和的文人性格让他受到了许多战士们的欢迎。

在军队里,胡之杰一改往日私塾先生的姿态,变得更加勇猛、刚劲。虽然一向接受传统教育的胡之杰,从来没有接触过枪支,但他却有着异于常人的天赋。

一向文质彬彬的他,在接受强烈练习的时候,身上出现了许多淤青。可即便如此,胡之杰为了追赶部队的进度,在每日白天训练后,还会在晚上进行加练。

胡之杰的聪慧再加上他日夜的艰苦练习,很快他便在川军部队脱颖而出,受到了重视。

胡之杰在私塾学习的时候,曾读过关于军事战略的书籍,加入川军后的他,跟随部队经历过几场战役后,便熟知了川军作战的方法。

经过几次战役后,胡之杰向部队的师长提出了一些改善作战的策略。

一开始,师长对于这个刚来川军不久的“小蝼蚁”十分不屑,他认为一个刚来的士兵会有怎么样的本事,便没有听从胡之杰的建议。

1946年,6000解放军被3万敌军围困小镇,当地地主一句话解决 - 天天要闻

一场战役结束后,师长大吃一惊,果然如同胡之杰料想的一样,敌方果然从这个方向进行突围。经过这次战役后,师长便信服了胡之杰的军事实力。

胡之杰在战役中,不仅仅有军事的谋略,更有在前线杀敌的勇猛。他在前线总能精确地判断敌人的射击位置,他能迅速找到一个安全的位置,对敌人开始强烈的攻击。

“苦心不负有心人”,每天晚上的加练,让胡之杰每一次的开枪都可以完美击中一位外敌。

凭借精湛的谋略和枪支技术,胡之杰不久后受到了部队的赏识,之后又以自身实力与军中威望,成为了川军第一师的师长。

在胡之杰的带领下,部队在战役中杀出敌人的重重包围,躲过敌人的暗线,之后进行反击。战争结束后,胡之杰的队伍受到了川军首领的嘉奖与赞赏,获得了卓越的战功。

1946年,6000解放军被3万敌军围困小镇,当地地主一句话解决 - 天天要闻

【遭受打压,回到故乡】

抗日战争期间,川军部队的出战人数大约占了全国抗战人数的五分之一。除了没有参加中央

军外的第一大地方武装之外,川军参与了抗战中的所有战役。

川军在抗日战争中战绩卓绝,给予了日寇沉重的打击。而胡之杰带领部队上阵杀敌的无畏与勇猛,更是为这场战役付出了许多力量。

在战役后,川军的英勇表现被世人称之为“铁血之师”。

1946年,6000解放军被3万敌军围困小镇,当地地主一句话解决 - 天天要闻

后来,蒋介石为了进一步控制四川政局,开始插手川军的事务。

蒋介石对川军一直是出于警戒的态度,对于不是自己亲信的一所庞大队伍,蒋介石日夜担忧,处处打压,逐渐封锁川军的部队。

面对蒋介石的介入,川军的将领们开始向蒋介石的亲信攀附关系,拉拢部队间的关系,结交自己的派系,寻找后续可以为自己撑腰的将领。

对于党派间的纷争,胡之杰根本不屑一顾,他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不涉及任何党内部的派系斗争。

然而,胡之杰的中立态度却遭到了蒋介石的不满。

1946年,6000解放军被3万敌军围困小镇,当地地主一句话解决 - 天天要闻

蒋介石既不想失去川军中有智有谋的战士将领,又不想让川军日后威胁到自己的利益。于是他开始分类对待川军的将士。

  1. 将自己的亲信或是黄埔军校出身的士兵,晋升职位。
  2. 收纳一些主动攀附的士兵将领,“升官加爵”。

三、削弱其他对立或处于中立立场将领的实权。

蒋介石的做法加强了川军将领们内部间的矛盾。有的将领为了争取职位,开始不择手段地攻击其他竞争者,甚至牵连到许多置身事外的人员。

1946年,6000解放军被3万敌军围困小镇,当地地主一句话解决 - 天天要闻

胡之杰作为中立的人群中的一员,在这场明枪暗斗的内部矛盾中,也深受其害,成了他人的“替罪羊”。身旁的人为了不“引火自焚”,纷纷远离胡之杰,孤立胡之杰,甚至抹黑事情的真相,让胡之杰坐实案件的主谋。

蒋介石的一名亲信,在军中党派争斗中错失了与上级的讯息,为了避免上面的责怪,将当天负责看守记录的人员说成胡之杰。

面对组织的谴责,军中既没有人帮他站出来讲述实情,胡之杰也没有确切的证据来证明自身清白,就这样胡之杰成了事件的“背锅侠”。

经过这个事件后,胡之杰在军中的地位直线下降。胡之杰在军中踌躇难行,自身的抱负与才能无法得到伸展,连自身的人品也遭到了质疑和污蔑。

至此,胡之杰对蒋介石干预后的川军感到失望透顶。

他觉得现在的参军不再以为国效力,抗日杀敌为目标,丢失了以往的信仰。他憎恨党派间的斗争,想要离开这个满是算计与争斗的地方。

几日后,胡之杰交出了军中的职权,提出了辞呈,回到告别已久的家乡。

1946年,6000解放军被3万敌军围困小镇,当地地主一句话解决 - 天天要闻

【回到故土,承包地主】

胡之杰回到家乡后,家中的一切变了样子。

曾经的私塾与传统式的教育已经不再适用于如今的时代。新思想的涌现让青年更加向往外面的生活,大部分学子来到了相对先进的城市,开始学习新的思想。

胡之杰在抗战后,心境也发生了改变,他不再执着于担任私塾先生。于是,他将私塾卖掉后所得到的资金,换成了田地,准备在家中开办农场,做一名真正的地主。

胡之杰当地主,并不是压榨当地的村民,他是想借用另一种方式来帮助当地的一些居民。

1946年,6000解放军被3万敌军围困小镇,当地地主一句话解决 - 天天要闻

胡之杰曾以办私塾来帮助儿童学习,现在是以当地主,雇佣劳动力,来帮助贫困的村民能够凭借自身力量来赚取费用。无论是曾经置办私塾的胡之杰,还是在抗战杀敌后的胡之杰,依然保持着自身的初心与善意,帮助贫穷的人们。

凭借着机智聪慧以及博览群书的能力,在当地主的几个月后,他有了很大的效益。胡之杰将农场丰厚的收成,拿出一部分分发给了辛勤耕耘的佣人,让他们在勤苦的劳动后可以享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

在胡之杰的帮助下,当地居民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街道上不再出现沿街乞讨的人。

此外,胡之杰还将自己的土地一小部划分给乞讨者,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辛勤劳动去生活。而乞讨者在赚取收益后,会抽取一小部分钱财作为买取田地的钱给到胡之杰。

然而,这般平静的生活,又很快被打断了。

1946年,6000解放军被3万敌军围困小镇,当地地主一句话解决 - 天天要闻

【出言相劝,突出重围】

1946年,蒋介石发起内战,向位于中原地区的解放军开战。

7月20日,被国民党军追击的六千名解放军队伍,在中原的岳西冶溪镇东侧被敌人四面夹击。无奈之下,吴诚忠、张体学带领队伍躲进了冶溪镇。

冶溪镇的居民见到解放军战士们背着枪,立马紧张害怕起来。旁边的一个村民见到后,立马跑着来到了农场,找到了胡之杰。

1946年,6000解放军被3万敌军围困小镇,当地地主一句话解决 - 天天要闻

解放军

胡之杰见到急急忙忙,上气不接下气的村民,连忙询问:“发生什么事情了?怎么这么着急?”

村民在奔跑后,呼吸急促,说的话也是断断续续,讲述不清楚事情。胡之杰见到他吞吞吐吐的样子,也立马紧张起来,急促地奔跑到外面。

胡之杰来到村口后,看到六千名解放军整整齐齐地站立一起,枪杆子也齐刷刷地树立在地上时,顿时舒展了一口气。

离开川军之后,胡之杰还和曾经的战士们有着联系,所以现在这样的场景,他还是能够猜到一些的。无非就是,利欲熏心的蒋介石擅自发起了一场战争,来牢固自己在中原的势力。

1946年,6000解放军被3万敌军围困小镇,当地地主一句话解决 - 天天要闻

对于解放军的事情,胡之杰是了解过的。

抗日战争时期,胡之杰还是川军师长的时候,他便经常从军中听到关于解放军的事情。当时双方一起上阵杀敌,驱逐外来侵略者。如今,双方却站在了对立面,在自己国土发起战争。

胡之杰非常不理解蒋介石的做法,明明是自家兄弟,同为亲人,为何会为了一己私利引发战争呢?战火纷乱的年代,最后受伤的也都是自己的同胞们,为何相煎何太急?

相对于蒋介石一方,胡之杰偏向于解放军这边。因为他知晓,解放军是实实的人民军队,切切实实地为人民考虑,他们绝对不会伤害冶溪镇的百姓。

见到六千名的解放军,胡之杰还未开口说话便听见了村口外面大部队的脚步声。胡之杰连忙带着解放军来到了自家农场的的后方空地,胡之杰让旁边的人叫来了医生,为几名受伤的战士进行包扎。

与此同时,吴诚忠、张体学来到空地上进行战略部署。

这一场与国民党军的战役,解放军以6万余兵力对抗国民党30万兵力。不仅仅是人员上的差距,还有武器的差距,国民党军先进的武器也是让这场战役“雪生加霜”。

为了保护主力部队,以吴诚忠、张体学为领导,带领6000名第二旅团突出重围。第二旅团的6000名战士,对待这场战役已经是下了必死的心,无论如何都要守护主力部队的安全。

尽管胜利的几率十分眇茫,但身为战士的领军人,吴诚忠希望以最小的牺牲完成这次任务。

1946年,6000解放军被3万敌军围困小镇,当地地主一句话解决 - 天天要闻

在敌人的猛攻追击下,6000名解放军一步步退到了现在所处的冶溪镇。可吴诚忠万万没想到,这个一开始以为是“死胡同”的地方,却成了这场战争胜利的转折点。

胡之杰来到山地,找到正在商量部署战略的吴诚忠、张体学。看到他们俩脸上的愁容,胡之杰开口询问道:“敢问这次包围镇子的是哪支部队?”

两人诧异了一下,犹豫之后觉得这场战役也不用保密,然后吴诚中回答道:“是国民党整编72师。”

胡之杰听到后,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发出笑声说:“或许,我有一计之策。如果可以的话,你们可以不用一兵一卒便可以安全撤离。”

两人见到胡之杰的表情就已经觉得不对了,听完他说的话之后便更加怀疑,莫非他与国民党相识?

接着,胡之杰向他们讲述了自己曾在川军抗战杀敌的故事,告诉他们,现在外面追击他们的正是他曾经在川军的战友。他曾在川军担任的便是72师师长,今日来的都是他昔日的手下。

1946年,6000解放军被3万敌军围困小镇,当地地主一句话解决 - 天天要闻

听到胡之杰的讲述后,吴诚忠、张体学还是有一丝的不放心。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曾经身为国民党军又或者说是川军的胡之杰,会不会在出去后就归于敌方,然后将趁机将国民党军带进村里,将他们一网打尽?

或者是,今日来的国民党军已经不再是胡之杰昔日的战友,他们见到胡之杰替解放军说情后,一怒之下便直接杀了胡之杰?

这两者疑问,都无法让吴诚忠放心地同意胡之杰出村找国民党军谈论。

胡之杰看出了两人的怀疑,向他们说道:“这样吧,我这就出镇去,亲自会一会我的那两位小老弟,劝他们让路、放行。”

1946年,6000解放军被3万敌军围困小镇,当地地主一句话解决 - 天天要闻

话音还没落,胡之杰便直接飞奔村外。吴诚忠,张体学见到胡之杰如此有信心,义不容辞地选择了相信胡之杰,相信这位曾经抗战杀敌将士的承诺。

胡之杰来到围剿部队时,发现国民党第72师的领导人是傅翼和祝顺鲲,这两位可是他曾经在川军的亲信部下,胡之杰对这次的劝说更加抱有信心。

胡之杰来到72师,见到昔日部下,直接开口说:“你们此番前来,想必也是奉命行事,但镇上的军队不是日本人,他们也是中国人;一旦交战,两败俱伤,中国人手足相残,我实在于心不忍!”

见到昔日师长胡之杰,傅翼和祝顺鲲心中甚是欢喜。

但听到胡之杰讲述的话两人不禁眉头一皱,陷入了沉默。

1946年,6000解放军被3万敌军围困小镇,当地地主一句话解决 - 天天要闻

国民党队伍

接着,胡之杰的一句话,直接让傅翼和祝顺鲲收兵,放弃了对解放军的围剿。

“72师是地道的川军部队,当年老蒋如何对待我的,你们两一定心知肚明,假如现在你们把部队打残、打光了,老蒋绝不会给你们补充,说不定还会乘机撤了72师,类似的事情还少见吗?”

傅翼和祝顺鲲顿时心头一阵。是的,蒋介石为人奸诈、阴晴不定,在他身边办事,说不定哪一天就会失了性命。

傅翼随即向胡之杰问道:“依老长官之见,我们该如何是好?”

胡之杰心里暗笑,没错,等的就是这句话。

在胡之杰的提议下,国民党军放弃了同胞残杀。

傅翼发出停止攻击的命令,以与昔日将领叙旧为由队伍的看守,在胡之杰的指挥下留了村庄的私密小道给解放军通行。

就这样,在胡之杰的帮助下,6000名解放军在3万国民党军的包围下,安全撤离。

1946年,6000解放军被3万敌军围困小镇,当地地主一句话解决 - 天天要闻

胡之杰仅仅凭借一句话,便解决了6000名解放军当时的危机,也拯救了开国少将——吴诚忠,为新中国保留了一位英勇的将领。

通过胡之杰与昔日部下的交谈,便可以看出他的机智谋略与胆识,仅凭一句话便让国民党军下定决心做出决定,同时做出让解放军安全撤离的策略。

那么,对于“地主胡之杰一句话,便解决6000名解放军围困”的故事,大家在读完后有什么感受呢?是否敬佩胡之杰的有勇有谋和“一语双关”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军事分类资讯推荐

抹黑中国航天者,即为汉奸! - 天天要闻

抹黑中国航天者,即为汉奸!

起因:我无知也,对嫦娥6号开箱仪式感到迷惑,写了一篇微头条6月25日,风姿绰约的嫦娥6号在月地之间仙游了53天后,又风度翩翩的,指哪打哪的精准降落于内蒙古某着陆场。(说风度翩翩,那是我这个航天迷的偏爱:小六31马赫的返回速度,能把美国的航母
伊朗警告以色列:如果袭击黎巴嫩…… - 天天要闻

伊朗警告以色列:如果袭击黎巴嫩……

伊朗驻联合国使团警告以色列:如果袭击黎巴嫩,战争将随之而来当地时间6月28日,伊朗驻联合国使团通过社交媒体表示,虽然伊朗将以色列“意图攻击黎巴嫩的宣传视为心理战”,但如果以色列对黎巴嫩发动“全面军事行动”,“一场毁灭性的战争将随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