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日本投下原子弹
原子弹爆炸
原子弹是上个世纪最新型最有威胁的武器,二战中,美国在日本投下了两颗原子弹,促使日本很快就投降了,哪个国家手中掌握了核武器,在世界上就有了话语权。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但是中国此时还是受到国际上的军事力量的威胁,抗美援朝期间,美国总统杜鲁门关于原子弹问题曾经发表过讲话,他表示原子弹的使用问题还在考虑中。
杜鲁门针对中国发表核威胁言论
美国的核威胁,逼迫着中国决定要研发自己的原子弹,研发原子弹绝非易事,但是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一致认为,原子弹这个东西一定要拥有,没有这个东西,中国在世界步履维艰。抗美援朝结束后,核武器的研发工作正式提上日程,当时这个项目被称为596项目。
苏联援华专家
当年我们国家当时很穷,条件实在是太差了,国内人民生活温饱还没解决,自然灾难频发。要搞原子弹困难重重,一穷二白。一是没钱,二是没人才,三是没技术。还有国外各种势力的破坏,种种原因,举步维艰。苏联撤走援助专家,美国技术经济封锁。
50年社会生活照片
但是,我们如果坐以待毙,自己不强大,就会在国际上生存寸步难行。中国人民一直是一个勤劳的民族,一旦决定要做的事情,就一定会去实现,不畏艰难险阻,没困难要上,有困难克服万难也要上。
戈壁沙漠实验
很多滞留海外的爱国科学家们,也在各方人士的帮助下,陆续排除阻挠回到祖国的怀抱,踊跃参加祖国的军事国防建设,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钱学森,历经千辛万苦才回到祖国。
海外华裔科学家
当时的工作条件也是很差,没有计算机,就用算盘计算数据,无数的大学生投入到这场战斗,在没有硝烟的战场奉献,艰苦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很多人甚至连姓名都没有留下,都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钱学森
当时陈毅老总负责596项目,甚至说出了就是“当裤子也要搞原子弹”的口号。在国内激励了我们的人民群众的斗志,一片团结战斗的号角吹起。国内外各种意见都有,有赞成的,也有希望缓缓的,当然也有反对的意见。
陈毅元帅向毛主席汇报原子弹研究计划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人站出来反对搞原子弹项目,也是正常的,其中有代表性的就是著名的报人金庸先生。他发表了一篇《宁要裤子,不要核弹》一文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当年明报主编辑j金庸先生
金庸先生认为大陆人民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经济问题还没有改善,这种穷兵黩武的态度,并不能获得政治上的胜利。他的出发点,是当政者应当重视人民生活,改善经济,才是政治的成功。
他对“当裤子也要搞原子弹”的观点不认同,他主张“强国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这个观点也代表了当时一批人的想法,得到海内外很多华人的支持,这些文人将“裤子”笑话挂在嘴边。
当时的社会经济水平落后百废待兴
金庸先生的这一政治观点在今天看来是偏颇的,而在当年的观点也有道理,作为一个报人,他的观点是从人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政治家考虑的角度是不同的,人民没有安居乐业,没有吃饱穿暖,怎么去拥戴这个政权。
从更高的政治策略方面去分析问题,做任何事情都会高瞻远瞩,虽然当时大部分人不能理解,但是事后却发现这个是必须要做的。国家层面的问题,不是普通人的角度可以思考的。
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首先要有一个生存条件,别国不会整日核讹诈,新中国才有生存和发展的可能性,这个也是国家战略层面的考虑。
美国军事霸权主义
陈老总回应金庸先生的观点,也显示出了宽阔的政治胸襟,他说查先生的观点有一半是对的,我们的观点也是片面的,两个结合在一起,就是完整的。
但是我们既要裤子,也要核子,两条腿走路。当时的裤子只是一个比喻,我们希望的是人民丰衣足食,也要有核弹。我们欢迎不同的批评意见,只要说得对,我们就会虚心接受。
陈毅元帅很欣赏金庸先生的文章,也欣赏他的为人,认为这样说实话的人,是我党的真朋友。我们对各种观点,是能够从容的接受,我党也需要这样的朋友随时发表意见。
陈毅元帅
1964年罗布泊的上空升起了蘑菇云,“邱小姐”发射成功,这一刻全国人民沸腾了,感受到了中国的力量,
中国成为了拥有第五个核武器的国家,在随后的三年里,1967年我们的氢弹也爆炸成功了,拥有核武器,整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士气也提升了。
中国在60年代有了核弹、氢弹,火箭上天,发展现代化军事科学技术,有了强大的国家军备力量,国际社会有了话语权,不再被帝国主义威胁和核讹诈之后,撑起了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国防保护伞。
先重点解决主要问题,然后解决次要问题,我党在特定的历史阶段,选择先解决了国家的生存问题,然后有了条件,再去解决人民的生活问题。
我们今天的生活也是用先辈的血泪换来的,他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搞出的成果,也为今天的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稳固基础。
盛世如斯,前人功伟!
三军仪仗队
中国现代国防力量
航空母舰
坦克兵团
洲际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