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高举关税大棒,终于引火烧身。上个月,美国包括纽约州、俄勒冈州在内的12个经济大州联合起诉联邦政府,矛头直指特朗普新一轮对华关税政策。本月21日,这起诉讼正式开庭审理。
【美国12州联合起诉特朗普案件已正式开庭审理】
重返白宫之后,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率先瞄准了中国,其对华关税数额一度拉高到了145%,力度空前。但这张关税牌打出去后,最先感受到“疼”的,并不是中国,而是美国本土的经济重镇。尤其像加州、纽约州、伊利诺伊州这些以制造业、高科技和农产品出口为主的州,受到的冲击尤为严重。
以加州为例,该州2024年出口总额达1830亿美元,其中对中国的出口占比超过15%。中国是加州第三大出口市场,对中国加征高额关税,无异于掐住了加州一条关键经济命脉。不仅如此,加州还承担了大量因关税导致的商品涨价、就业岗位流失等连锁反应,产业链上下游全面受损。
正因如此,在加州州长纽森打响起诉特朗普关税的“第一枪”后,包括纽约州在内的12个州紧随其后,决定联手“逼宫”特朗普。其起诉的核心一句话概括就是:特朗普无权在未获国会批准的情况下加征关税,必须立即叫停。
从美国宪法结构来看,虽然总统可以就国家安全理由采取紧急经济措施,但大规模、持续性地调整关税本应归属国会立法机构。如果法院支持这些州的诉求,那特朗普目前一手拍板的对华关税政策,也将随之坍塌。
值得注意的是,参与诉讼的12个州,2024年合计GDP占到了美国全国经济总量的30%。再加上此前单独起诉过特朗普的州(如马萨诸塞、科罗拉多等),加在一块的经济体量接近40%。
换句话说,这几乎是美国经济的“半壁江山”在集体发声,对特朗普的政策发出强烈抗议。
为何这些州“宁愿得罪总统”,也要捍卫对华贸易?道理很简单:和中国做生意,是实实在在的利益。
【加州州长纽森打响起诉特朗普关税政策的“第一枪”】
当前中美贸易依旧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的双边贸易体系之一。无论是苹果手机的芯片供应链,还是中西部农产品的出口订单,中国市场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特朗普试图通过关税来胁迫中国让步,实则是拿美国本土企业和消费者做“赌注”。
那么,这场诉讼案件中,美国12个州的胜算如何?
从司法流程看,这类诉讼短期内难以见效。即便最终打到最高法院,也可能历时数年,而此时特朗普或许已结束任期或与中国重新开启谈判。
不过,诉讼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质成效。它清晰地向白宫释放信号:美国地方政府与实业界不会无条件配合关税政策,更不会接受一个无视市场规律的“单边主义”政府。
这也说明,在美国内部,围绕“中美合作”与“中美对抗”的博弈从未停止,而经济理性始终是对抗政治冲动的一股力量。
从根本上说,这场12州起诉特朗普的风波,并不只是打官司那么简单,更是一场权力斗争——到底是总统说了算,还是国会该有话语权?谁能代表美国对外打“贸易战”?这场诉讼就是一次“下马威”,逼特朗普别再独断专行。
而对中国来说,这波“地方起义”,其实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一点:中国是美国一部分经济州无法割舍的合作对象。
【美国50州达60万人参加“反特朗普”大游行】
虽然中方对这场诉讼保持旁观,没有表态,但那些大州心里清楚——中国市场能带来实打实的利润、订单和就业,这才是他们拼命反对关税政策的根本原因。也正是因为看到了中国的稳定政策、清晰规则和庞大市场,他们才不愿再被拖进特朗普的贸易漩涡。
未来中国完全可以把握这个机会,多和这些地方政府打交道。加州、伊利诺伊州、纽约州……它们都不是“特朗普那一派”的,反而更愿意继续和中国做生意。中方可以通过地方合作、双边机制,建立起不依赖华盛顿的“直通车”,打造一条“绕过特朗普”的经贸通道。
可以预见的是,特朗普这轮贸易强硬很可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毕竟,这12个州不是别人,正是美国经济的“发动机”。他们联合起来说“不”,就是在给特朗普亮红灯。
在这一轮博弈中,中国无需冒进,更不必迎战,而是继续走自己的路——稳住局面,扩大开放,用规则和市场吸引真正的伙伴。
而对于那些真正搞经济、看长远的美国其他州来说,他们早就用实际行动说出了那句话:“没有中国,我们玩不转”。这,就是特朗普政府不得不面对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