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大选开幕,朴槿惠亲信参选,李在明支持率领先,尹锡悦夫妇被查

5月12日,韩国2025年总统大选正式拉开帷幕,7位候选人进入最后的竞选阶段。

这场为期22天的竞选,将于6月3日投票揭晓结果,选出下一任韩国总统。

作为尹锡悦被弹劾下台后的首次总统大选,这场选举不仅是个人之间的较量,更是党派力量的博弈,对韩国未来的政治走向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民调数据显示,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以52.1%的支持率暂时领先,国民力量党候选人金文洙以31.1%位列第二,改革新党候选人李俊锡支持率为6.3%,居第三位。

然而,选情并不如表面数据那样平静,复杂的政治博弈、司法案件以及党派争斗,使得这场选举充满变数。

民调领先的李在明,面临多重挑战

作为共同民主党的候选人,李在明目前在支持率上占据明显优势,但他的竞选之路并不平坦。首先,他因涉嫌违反《公职选举法》而陷入司法风波,尽管法院将审理日期推迟至大选之后,但这一指控成为其他候选人攻击他的主要武器。

此外,李在明近期接连收到“刺杀威胁”,迫使他减少公开活动,并向警方申请加强安保。这些因素不仅增加了他的竞选风险,也使得选情更加扑朔迷离。

金文洙:执政党的强劲对手

金文洙是国民力量党的候选人,尽管支持率落后于李在明,但他背靠执政党的资源,具备强大的竞争力。

在确定提名之前,金文洙成功说服韩国前总理韩德洙退选并转而支持自己,这一策略使他的支持率显著提升。

如果金文洙能够继续争取其他候选人的支持,他有可能对李在明构成威胁。

朴槿惠亲信的回归与变量

本次选举中,改革新党候选人李俊锡和无党派候选人黄教安的参选引发关注。这两人与朴槿惠关系密切,李俊锡曾是国民力量党的前党首,而黄教安曾担任朴槿惠时期的总理。

尽管朴槿惠因“亲信干政案”入狱,但她在部分选民中依然拥有较高的支持率。如果朴槿惠公开表态支持某位候选人,可能对选情产生重要影响。

尹锡悦夫妇案的选举影响

尹锡悦因“内乱案”被弹劾下台后,他的案件审理仍在进行中。5月12日,韩国首都防卫司令部副官吴尚培在庭审中作证,称尹锡悦曾计划通过戒严逮捕国会议员。

这一证词被认为是定罪的关键证据。如果尹锡悦被判有罪,他可能面临无期徒刑的重罚。

与此同时,尹锡悦的妻子金建希也因“名牌包事件”和“操纵股价案”受到检方调查。

尽管她以“担心影响大选”为由拒绝接受传唤,但如果罪名成立,金建希也将面临严厉处罚。

尹锡悦夫妇的案件不仅对韩国政坛产生深远影响,也可能间接改变选举格局。

党派博弈与未来展望

此次大选不仅是候选人之间的竞争,更是党派之间的较量。共同民主党和国民力量党作为韩国政坛的两大主力,在政策主张上存在明显差异。

李在明主张加强社会福利、推动经济改革,同时在外交上寻求与中国的更紧密合作。而金文洙则倾向于强化韩美同盟,并在对朝政策上采取更强硬的立场。

这种政策上的对立,不仅影响选民的选择,也将决定韩国未来的内政外交方向。

此外,无党派候选人和其他小党派的参选者也不容忽视。他们虽然支持率不高,但在关键时刻可能成为左右选情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多方博弈中,任何形式的合作或联合,都可能对选举结果产生深远影响。

国际社会的关注

韩国总统大选不仅是国内政治的焦点,也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美国、中国、日本等主要国家密切关注选举进展,因为新总统的政策选择将直接影响东北亚局势和国际关系。

例如,李在明若当选,可能在经济上与中国进一步合作,同时在军事上保持一定的战略自主性。而金文洙若胜出,则可能强化韩美同盟,并在地区安全问题上采取更主动的立场。

诸多国际媒体均对本次大选进行了深入报道,普遍认为韩国的选举结果将对地区稳定和全球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总结:胜负难料的选举之战

2025年韩国总统大选是一场充满变数的政治博弈。李在明、金文洙、李俊锡等候选人之间的竞争,不仅是个人能力的较量,更是党派力量的交锋。

与此同时,尹锡悦夫妇的案件、朴槿惠的潜在介入以及国际社会的关注,使得这场选举更加复杂。

尽管当前民调显示李在明暂时领先,但韩国选举向来充满戏剧性,最终结果仍难以预测。接下来,各候选人将全力以赴,韩国政坛也将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政治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