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新战场风云突变,乌军地形优势失守,东哈尔科夫还能撑多久?

俄罗斯乌克兰的新战场,让人看得目瞪口呆。卡缅卡这个小地方,听起来像是个没人关心的小村子,结果一夜之间,成了全球关注的焦点。俄军三万大军,直接越过奥斯基尔河,乌军丢掉了,东哈尔科夫北部的,最后一道防线。可俄军这波操作,除了在地图上,多画几个红圈,对国际局势到底有啥影响?

俄军这次,不是猫捉老鼠式的小打小闹,而是正儿八经的集团军级别的推进。三万人压过河,乌军就剩下不到一万二的残部,还都是四个旅东拼西凑出来的。就像一群人守着一条小巷子,突然来了三倍多的壮汉,拿着家伙就往里冲,换谁都扛不住。卡缅卡一丢,奥斯基尔河西岸的乌军据点全线告急,俄军等于在东哈尔科夫开了个大门,下一步是往库皮扬斯克、再往北一路平推。

哈尔科夫是乌克兰的第二大城市,人口上百万,工业基础雄厚。俄军要是真把东哈尔科夫吃下来,整个顿巴斯北翼安全线就稳了。换句话说,俄罗斯在西部边境的安全缓冲区,又厚了一层。这西方国家怎么可能不着急?北约的安全感本来就像秋裤一样薄,这下又被削了一块,接下来还怎么跟俄罗斯谈判?

奥斯基尔河原本是天然的防线,结果让俄军硬生生给啃穿了。乌军靠着河流都守不住阵地,后面还能指望啥?更尴尬的是,乌军的增援部队,也就四个旅的残兵,兵力差距一眼就能看出来。

想当年朝鲜战争志愿军也是靠着兵力和地形,硬生生把美军顶在三八线外。可现在轮到乌克兰,连地形优势都保不住。俄军这次,连解放二字都用上了,意思很明确:这地我拿定了,不会还给你。

俄乌和谈要是按战场局势来划线,东哈尔科夫基本就是,俄罗斯的囊中物了。西方国家嘴上说支持乌克兰,真刀真枪的时候,援助速度和数量都跟不上。俄军越打越顺,乌军越守越虚,这场仗要是再拖下去,乌克兰恐怕只能接受现实了,谁让人家拳头硬呢?

北约国家本来就怕俄罗斯,现在俄军打得顺风顺水,谁还敢轻举妄动?波兰波罗的海三国,估计天天睡觉都得开着灯。乌克兰失去了东哈尔科夫,谈判桌上的筹码又少了一块。未来要是和谈,俄罗斯肯定要以既成事实要价,乌克兰的谈判空间,被压缩得死死的。

这场仗打到现在,已经不是单纯的领土争夺,更像是一场,谁能耗得起的持久战。俄罗斯有地理优势,有兵力储备,乌克兰靠外援过日子,谁能坚持到最后?

俄军这波操作,算是给乌克兰上了一课:地理优势靠不住,兵力差距才是硬道理。国际社会再怎么呼吁和平,最后还是得看谁能守住阵地。战争的本质,就是谁的拳头大,谁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