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昭阳区按照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聚焦“建精指挥中枢、建实平安前哨、建全神经末梢”目标,健全完善“三个一”工作体系,全面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实战化、精细化建设,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奋力书写新时代“枫桥经验”昭阳实践新篇章。
建精“指挥中枢”,一个样板抓实规范化建设
区分模块抓硬件。聚焦“统筹协调、组织实施、实战处置、一线防护”4大功能,按照“七区”(窗口服务、矛盾纠纷调处、集中办公、综治信息化指挥调度、公共法律服务、信访工作和心理服务)建设标准,分级分批组织综治中心建设。今年以来,全区完成1个区级综治中心建设、3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升级改造、181个村(社)综治中心设施维护,硬件基础得到有效提升。
统一标准抓软件。突出“四到位”(人员、经费、办公场所、办公设施)、“五统一”(牌子、标识、制度、流程、台账)要求,统筹人员、落实经费,规范流程、制度上墙,挂图作战、完善档案,全力推动综治中心实体化、实战化运行。截止目前,区、乡、村3级201个综治中心,全部完成定人、定岗、定职责工作。
融合职能抓服务。在区级综治中心设立“指挥所”,由区委政法委1名副书记担任指挥长,公安、司法、信访等部门各1名领导任副指挥长,聚合“四中心”(诉讼服务、检察服务、公共法律服务、信访接待)职能,开展“常驻+轮驻”式办公,6个部门进驻多部门轮驻,构建“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服务模式。
建实“平安前哨”,一套机制抓强实战化运行
“一个窗口”受理登记。设立“一站式解纷超市”,以“中心牵总、部门协同,一站受理、分流办理”运行方式,区分13种矛盾纠纷(婚恋家庭、邻里、交通事故、劳动人事、教育培训、医保、土地森林草场、口角纷争、经济、房屋宅基地、土地征用、损害赔偿、其他),分门别类进行登记、受理、解答、分流、处置。
“一个平台”处置反馈。依托综治中心调解平台,构建“普通矛盾网格调、复杂矛盾中心调、疑难矛盾专家调”三调体系,遴选60名金牌律师、84名调解专家、16名法律工作者,组成重大疑难复杂纠纷人民调解专班,根据矛盾类型、持续时间、冲突烈度、问题性质等因素,按照红、黄、绿三个等级进行分级管理,“派单式”组织调解,成功率提升20%以上。“
一套制度”议事管事。区、乡、村3级综治中心统一建立“工作例会、协商议事、情况报告、日常管理、督办问责”5项工作制度,村(社区)每周、乡镇(街道)每半月、区每月召开分析研判会,总结工作进展、分析研判形势、制定工作措施,有效解决前端信息预警不及时、中端应急处置不迅速、末端跟踪反馈不到位的问题。
建全“神经末梢”,一张网格抓细精细化治理
贯通治理“顺风耳”。以综治中心为载体,与公安、信访、司法等21个部门搭建情况互通、信息共享机制,综治中心每日汇总公安警情、网络舆情、信访实情等数据,收集治安警情、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动态,提升预警预防和协调处置能力。截止目前,区级综治中心信息处理量达20余条/日。
安装治理“千里眼”。持续推动“小小探头连万家、乡村振兴平安行”活动,与联通、电信、移动3家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推送“六大礼包”(智能、关爱、守护、共享、防溺水、出租屋),不断提升探头安装率覆盖率。截止目前,全区安装小探头25.5万个,在站岗放哨、风险预警、亲情联络、服务民生等方面发挥了较好作用。
织密治理“方格网”。全面实行“双网格长”制度(每个村(居)民小组安排一名公职人员担任第一网格长,村(居)民小组长担任网格长),全区设置3072个网格,26342个微网格,以村(居)民小组、小区、楼栋为基本单元,共计3072名干部下沉到各网格,开展信息采集、普法宣传、隐患排查、纠纷调处等工作,有效夯实基层基础。
来源:昭通政法
责任编辑:史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