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第一到交付难产,特朗普放言重振造船业

美国的造船业是真的不行了。

3月12日,美国负责研发和采购的助理海军部长赛德尔表示,服务于美国海军需求的美国造船业正面临严重的交付因难,最长延期到三年。

其实,美国造船业的衰落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早在去年,美国就因为这事,怀疑上了中国,污蔑中国采用不正当手段主导了全球运输和物流网络,闹出来一堆幺蛾子。

那么美国造船业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原因有很多,主要有制造业衰退、投资减少、劳动力短缺、业务水平下降和供应链中断这种原因。

美国经济虚拟化的发展,导致资金大量的流向金融、科技等虚拟产业领域,进而导致美国的制造业逐渐衰退。

造船业这种制造业的投资也随之减少,导致工人的薪资待遇低,相比虚拟产业的高薪岗位没有竞争力,又进一步使造船业只能被迫面临技术工人的短缺。

而随着拥有丰富经验的老工人的离岗,技术工人青黄不接,又导致了造船业的业务水平也逐渐降低。

这些问题环环相扣,绝不是一朝一夕爆发出来的。

至于供应链,那属于是美国自作自受。

美国本想将低端产业链转移到其它的国家,让它们替自己承担环境污染等风险,结果现在反而限制住了自己,导致了国内供应链的断裂。

而国外的供应商面对美国灵活多变的环保、税收政策,也不

得不望而却步。

不仅如此,在美国,船只制造流程问题也十分复杂。

因为造船业的资金一般来源于军需,这也导致他们的客户大都是军方。

而来自美国军方的甲方可不好伺候,他们会反复修改升级要求,有的甚至在船只开始建造后还要求升级或变更设计,这谁受得了。

比如美国的“星座”级护卫舰,明明是2022年8月开建的护卫舰,就是因为有甲方不断地提出修改需求,一拖再拖,去年又预告了延期,一直到现在都没做好。

说到底还是政府不够重视,没有及时进行干预,这才导致美国的造船业一跌再跌,如今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

眼下,美国终于又想起了自己的造船业,摩拳擦掌要干票大的。

3月4日,特朗普在国会演讲时表示,“要重振民用和军用的造船业”,并宣布将在白宫新成立造船办公室、对造船业提供税收优惠,以吸引投资,对抗占世界建造能力约50%的中国造船业。

虽然美国也做了些措施,比如通过培训学院和技术学校合作培养新工人、增加工人福利待遇等等,但也都是治标不治本。

特朗普话是放出去了,但是外界并不看好,有媒体称:中国的建造能力已超美国200倍,规模差距显而易见。

美国造船业的困境是长期结构性问题的累积结果,短期内难以扭转颓势,只能慢慢进行产业转型。特朗普如果单从制造业上与中国竞争的话,无异于螳臂当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