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年前,美国母亲不顾反对,为女儿移植狒狒心脏,后来怎样了?

人世间最大的痛苦之一,莫过于满心欢喜迎接小生命,憧憬着日后幸福生活时,却被告知宝宝时日无多。

特蕾莎·波克莱是一位单亲母亲,1984年10月14日,她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巴斯托医院准备生宝宝。

经过几小时的努力,阵阵啼哭宛如美妙的赞歌,响彻在产房中,此时的特蕾莎别提有多么开心,看着女儿熟睡且稚嫩的面容,她已经在幻想着女儿长大后的模样。

然后医生的一席话,却让特蕾莎的心情从“天堂”坠入“深渊”,因为医生在检查后发现宝宝患有“左心发育不全综合征”。

通俗易懂的说,宝宝心脏先天畸形,只有一半的健全心脏,无法支持全身血液运转,以20世纪80年代的医疗水平,很遗憾无法治愈,并且寿命不超过30天。

在了解到巴斯托医院无法治愈女儿的疾病后,特蕾莎立刻转到洛马琳达医院,这里的医生在得知情况后,迅速召开了研讨会。

经过数小时的讨论,最后的结果是“心脏供体不足”,也就是说,洛马琳达医院也无法拯救宝宝的生命。

就算放眼当下,心脏供体也是极其紧缺的器官,况且还要考虑到婴幼儿的特殊性,所以在30天内几乎不可能找到适配的移植心脏。

特蕾莎只能带着孩子悲痛的回到家中,但参与讨论的主刀医生却没有放弃,他叫伦纳德·贝利,毕业于洛马琳达医学院,年仅25岁就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并发表了大量高价值医学论文,在医学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伦纳德苦思冥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既然宝宝在30天后就会死亡,当下又没有合适的心脏,对于宝宝而言,基本就是死局,那么是否可以用动物心脏来搏一线生机呢?

回到家的特蕾莎,每一秒都格外珍惜,她用相机记录着女儿的最后时刻,正在她感到绝望悲痛的时候,伦纳德医生的助理打来电话,表示医院想用动物心脏来尝试。

当听到“动物心脏”时,特蕾莎格外愤怒,好端端的一个人,怎么可能用动物心脏!

但过了几天,她开始明白这或许是唯一的机会,否则一旦超过30天,女儿就会在悲痛中死亡,于是答应了这场手术,即便亲朋觉得极其荒谬,但作为母亲的特蕾莎还是决定试一试。

1984年10月26日,全球第一例异种器官移植手术开始了,伦纳德医生将一颗狒狒心脏小心翼翼的放入菲伊(特蕾莎女儿)体内,手术进行了十几个小时。

最后一步完成后,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直到仪器发出“滴滴”声,大家明白这场史无前例的手术成功了!

手术室外的特蕾莎听闻后,激动的掩面哭泣,这绝对是医学史上的一个奇迹。

菲伊的生命特征开始稳定,并且四肢逐渐摆动起来,哭啼声也异常的响亮,就在众人觉得菲伊能依靠狒狒心脏生活下去的术后第21天,她的身体开始出现异常剧烈的排斥反应。

即便经过抢救,但菲伊还是走向了死亡,全球首例异种移植坚持20多天后,最终宣告失败。

至于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失败?

当时的医疗学者认为问题出在血型上,菲伊的血型是O型,而狒狒的血型是AB型

但从如今的医疗科学角度出发,异种器官移植除了血型不同外,最难的地方在于基因异体排斥。

简单的说,动物的基因和人类的基因无法在同一具身体内共存,例如人类的免疫系统会将动物基因当做外来侵略者消灭,就算无法消灭,双方也会展开战斗,而战斗表现就是人体出现的一系列症状。

其实美国在2022年1月和2023年11月,也做过两个异种心脏手术,57岁戴维·贝内特接受“基因编辑猪心脏移植手术”2个月后死亡;58岁劳伦斯·福塞特在1.5个月后死亡。

现如今器官移植手术越来越多,但器官供应却极其有限,中国每年晚期心衰患者多达150万人,但真正能接受移植的病人约在500~600人,足以见得,器官的需求量是多么庞大,但供应量却出奇的低。

从技术上来讲,目前全球已经掌握了异体器官移植的技术,但主要源于异体基因排斥。

不过随着生物科技越来越发达,现在人类已经能逐渐对生物基因进行编辑,例如将有刺鱼优化成无刺鱼,背后的逻辑就是找到“鱼刺”的基因,通过抑制这类基因就能实现“无刺鱼”。

当然了,基因编辑往往是复杂深奥的,但考虑到人类器官的供需关系极其不平衡,从动物身上寻找器官来源,也是一种新的突破,前提是需要解决基因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