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回老家,村里的年轻人明显多了起来。
在村里转了几圈,发现农村有四个令人费解的现象,不知你有没有遇到?
现象一,脖子里大金链子的人少了。
以前过年回老家,在外地打工的人,大多衣锦返乡,喜欢炫富。
手里拿着新款手机,烫着时髦的发型,穿着新潮的衣服,脖子里挂一根大金链子,逢人就发华子,大声打着招呼。
这次回来,发现戴大金链子的人少了,几乎没见到,原来称在外面很挣钱的人,也都摇头叹气,称货款要不回来,手里还欠一堆账。
打工的小赵透露,他所在的工厂,已经三个月没发工资了,他很想辞职,可眼看到了年底,换工作也不容易。
他这次回家过节,只借了一点生活费,老板答应年底结清工资,但生意一直不景气,仓库报单很少,看着挤压的货物,他知道,老板日子也不好过。
大家都表示同感,有钱还是省着点花,不能再大手大脚了,原来喜欢放烟花的人,也只是买几个小烟花给孩子玩。
大人就图个热闹,别的不想了。
现象二,年轻人断亲的多了。
对于父母一辈来说,亲情是很重要的。
逢年过节,都要拿着礼物去亲戚家走动,看望一下长辈,这是一种礼节。
但现在的年轻人,似乎很反感走亲戚,不是某个人,而是普通现象。
90后小思认为,走亲戚就是个形式,买几箱礼物送来送去,说一些口不对心的客气话,很是虚伪,有这时间,还不如看看电视自在。
如果亲戚真的有事,去看望一下也行,如果没什么事,这种走动就免了,自己累,对方也累,何必呢。
很多老人担心,这样下去就断亲了,人情味淡了,但年轻人不在乎,他们也没办法。
现象三,空房子周围长杂草的多了。
随着去县城定居的人增多,村里的空房子越来越多。
原来就算房子空着,老人也会定期回家打扫卫生,认为落叶归根,农村还是自己的归宿。
可现在很多老人,都已经习惯在城里生活,相比之下,城里比农村更方便。
刘大娘跟着儿子生活,把孙子带到上学,她本想回老家。
但她腿脚不方便,儿子很不放心,劝她不要回来,刘大娘不答应,她舍不得门口的菜地。
有次她洗澡的时候滑倒了,送去医院大腿骨折,在床上躺了几个月,让儿子儿媳很辛苦,她终于想明白了,再不提回老家的事。
在城里生活,就医和买东西都方便,她也不再惦记回老家了,就算房前长满杂草也不在乎,比起种菜,自己身体好,减轻儿子负担更重要。
现象四,留守儿童少了。
80后的父母,为了打工往往把孩子丢给老人。
90后的父母,就算再难,也要把孩子带在身边,他们品尝了童年的孤独,不想让自己吃过的苦,让孩子也吃一遍。
有的年轻人为了照顾孩子,甚至放弃去外地打工,在家收入少一点也愿意。
随着网络的发达,玩直播的年轻人多了,他们思路活跃,有人会把农产品放网上卖,还真能卖出去不少,自己也多了一份收入。
这些变化,其实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人生没有一帆风顺,收入总有起伏,年轻的时候,觉得名利重要,为了虚荣心,甚至还要伪装自己,来迎合别人。
现在的人活得更真实,他们不在乎别人的眼光,更在乎自己和家人的感受,不喜欢的亲戚可以不来往,挣钱不多,就降低需求,反正生活总能过得去。
最重要的是,人慢慢回归本心,放下了对名利的追求,更懂得家庭的重要,换句话说,这一代的年轻人,比上一辈更洒脱,他们活出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