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安重点工作专项行动】又是银行卡惹的祸!

如果有人告诉你

出借银行卡和电话卡

就能轻松赚大钱

你会心动吗?

很多时候

一些人只看到“利”而看不到“险”

不少吃亏、掉“陷阱”的事

都是从贪图小利开始的

......

近日

赫章县公安局依法处理

2名出借银行卡违法犯罪人员

8月1日,德卓派出所办理1起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刑事拘留1人。

2023年7月,在贵阳市南明区务工的马某在网络上看见一条兼职信息,称只要提供本人银行卡转转账就能获利,转10000元可以从中获利300元。认为这样来钱快的马某通过兼职信息上提供的联系方式与对方联系上,并按照对方的提示,提供自己的银行账户供对方转账,转账金额四万余元。正当马某准备到银行柜台去提取自己的“劳动报酬”时,被公安机关当场抓获。经讯问,马某如实供述了在明知银行账户不能出借给他人的情况下仍将个人名下银行账户提供给他人进行转账,帮助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的犯罪事实。

目前,马某因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7月29日,河镇派出所接到上级公安机关下发线索,辖区村民张某标涉嫌提供银行卡给他人转账,接收到线索后,河镇派出所民警立即开展核实工作。

由于张某标一直在外务工未在河镇乡实际居住成长,民警经多番周折后才与其成功联系上,通过反复的思想劝说及政策宣讲,8月3日,张某标主动从浙江桐乡到赫章县公安局投案自首。

经查:2023年7月,张某标在浙江省某网吧上网时,通过游戏聊天窗口与一名自称可以帮忙贷款的男子联系上,后在对方的安排下带着自己名下的一张银行卡前往安徽省,并将自己的银行卡、银行卡密码等提供给该陌生男子进行转账,涉案金额9800元。

目前,违法行为人张某标因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被公安机关依法处以行政拘留10日并处罚款100元。

你对《反电信网络诈骗法》

了解多少?

又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呢?

什么是《反电信网络诈骗法》?

1、《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于2022年9月2日通过,于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

2、《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共七章50条,包括总则、电信治理、金融治理、互联网治理、综合措施、法律责任、附则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立足各环节、全链条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精准发力,为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提供有力法律支撑。

普法小课堂开课啦~

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

根据《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二条:本法所称电信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通过远程、非接触等方式,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

通常不法分子会冒充他人及仿冒、伪造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等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如冒充公检法,伪造和冒充招工、刷单等形式进行诈骗。

它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共七章50条,包括总则、电信治理、金融治理、互联网治理、综合措施、法律责任及附则内容。《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从反电诈的“小切口”出发,专门强调了“源头治理”“全链条治理”和“综合治理”,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网络黑灰产业,消除诈骗的犯罪机会和实现条件,减少群众被害的可能性,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打击惩治及相关行业综合治理、问题风险源头治理作出制度性设计。

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一)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牢记“六个一律”提高安全意识

1、只要陌生人一谈到银行卡要转账,一律挂掉

2、只要陌生人一谈到中奖了要先交税,一律挂掉

3、只要一谈到“电话转接公检法”,一律挂掉

4、陌生短信让人点击不明网址链接,一律不点

5、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

6、一提到“安全账户”,一律删掉

(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牢记“八个凡是”都是诈骗!!!

1、凡是自称公检法、国家工作人员要求汇款的

2、凡是要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的

3、凡是叫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

4、凡是通知中奖、领取补贴要你先交保证金、个人所得税的

5、凡是通知“家属”出事先要汇款的

6、凡是自称“领导(老板)”要求汇款的

7、凡是索要个人和银行卡信息及短信验证码的

8、凡是陌生网站(链接)要登记银行卡信息的

来源:赫章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