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豪掷6000亿美元启动“全球基建”,美媒“泼冷水”


文/行走斯图卡

七国集团峰会正式开幕了,拜登一上来就发了一个“大招”:宣布5年内筹集6000亿美元,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这就是此前美国官员重点吹风的“全球基础设施伙伴计划”,一个对标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新计划。

据媒体报道,正在德国巴伐利亚召开的“G7”峰会上,拜登宣布了这个野心勃勃的新计划,并且宣布这个计划将聚焦于清洁能源、卫生系统、性别平等以及信息通信技术等关键领域。尽管他在声明中没有提到一句“中国”,但是谁都知道,他就是在针对“中国”;他还宣称,要让全世界看到,“民主国家”提供基础设施资助的附加条件很少,让所有国家看到与“民主国家”合作的好处更多;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也在一旁帮腔说,“G7要让发展中国家知道,他们可以有更好的选择”。

“G7”峰会将这个计划形容得天花乱坠,但是《纽约时报》先泼来了一盆冷水,它在评论中指出“尽管拜登一直在努力团结盟友,共同对抗中国,但这次倡议很可能暴露西方盟友无法团结一致的老毛病”。

论“基建狂魔”,中国排第二,没有人敢排第一。此前,美国《外交事务》杂志网站就提醒拜登,美国不能照搬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不要试图在中国的游戏里打败中国。

按照拜登和冯德莱恩的讲话,美国将负责筹集2000亿美元,欧盟则负责筹集约3000亿欧元(约合3400亿美元);但是有分析人士指出:这次G7集团宣布筹集6000亿美元,并不是从各国的政府公共资金中拨出,而是通过赠款、融资和私人投资的方式,其中私人投资将会是主要资金来源,德国总理朔尔茨在启动仪式上解释说“光靠政府公共资金无法弥补巨大的差距”。

但是问题来了,如何吸引私人投资,只能靠利润!但是基础设施投资,追求利润就是本末倒置——众所周知,基础设施项目的主要意义是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它的服务性质大于盈利性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从来不追求单个项目的利润,而是通过一揽子的合作方案来获得整体收益。比如说中国投资一条高速公路,可能这条公路本身不能盈利,但是带来的物流便利扩大了贸易规模,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因此拜登的这个“大计划”从一开始就设了一个巨大的前提。

事实上拜登这个想法是有前车之鉴的,而且还是殷鉴不远,才1年。2021年的“G7峰会”上,拜登也提出了一个类似的“重建更好世界”倡议,当时他豪言要投资数十亿美元,主要方式也是吸引私人投资——到了今年,这个倡议基本上宣告完蛋了,因为除了白宫拨款600万美元外,没有其他到账资金。

透过这个例子,我们大概能看到“全球基础设施伙伴计划”的未来命运。冲着这个6000亿美元资金的胃口,我们更觉得华盛顿和布鲁塞尔可能知道这个计划行不通,所以干脆牛皮捡大了吹。

说起勤劳致富和脱贫减困,我们当仁不让地是全球楷模;现在的美国本来就不擅长建设,那是中国擅长的领域,不少美国专家提醒过白宫,不要刻意模仿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创意,不要试图在对方的BGM里与对方较量;但是拜登还是这么做了,估计是为了能够带一些“政绩”回国,可以在中期大选时吹给选民听。

但是要论办实事,全世界都知道:那还得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