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91票对7票,这个"碾压式"的表决结果,给中美关系又添了把火。
贝森特前脚还在释放缓和信号,邀请中方代表第三轮磋商,特朗普后脚就对华"掀桌子"了。
在这个时候,特朗普对华再出重拳的目的是什么呢?
作者-山
91票背后的猫腻
91票比7票,这个数字一出来,估计连特朗普自己都没想到会这么"团结"。
说白了,这场投票就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政治大戏。参议院里的那些老爷们,平时为了预算案能吵得鸡飞狗跳,可一旦涉及对华强硬,立马就"众志成城"了。
这份《全国农业安全行动计划》表面上针对的是俄罗斯、伊朗等"外国对手",但谁都心知肚明,真正的目标是中国。农业部长罗林斯在发布会上,直接把中国投资和"窃取科研成果"挂钩,这话说得比爆米花还夸张。
更离谱的是,美国政府竟然计划通过行政命令强制收回中国企业已购的土地。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贸易摩擦了,而是赤裸裸的财产剥夺。想想看,今天能没收中国人的地,明天是不是也能抢欧洲人、日本人的资产?
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中国投资者持有的美国农田只有27万英亩,占美国农田总量的0.0003%。这点地皮,连美国一个县的面积都不到,却被渲染成了"主权安全挑战"。说句不好听的,美国这是把蚂蚁当大象在打,要么是老眼昏花,要么就是故意装瞎。
说白了,这事儿哪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这双标玩得也太明显了
美国这套双标操作背后,其实暴露了他们内心的慌乱。
你说0.0003%的农田能威胁"粮食安全"?那加拿大投资者持有的1300万英亩算什么,荷兰的500万英亩又算什么?怎么就单单中国的27万英亩成了眼中钉肉中刺?
更搞笑的是,美国一边喊着"中国威胁",一边却允许本国企业在中国市场大举投资。苹果、特斯拉、星巴克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年收入动辄几百亿美元,这时候怎么不见美国政府担心"经济渗透"了?
这种不对等的市场开放,恰恰说明美国所谓的"自由贸易"只是单方面的游戏规则。就像一个小孩子,自己的玩具不让别人碰,却要去别人家里随便拿东西,这不是霸道是什么?
农业部长罗林斯还煞有介事地声称,中国投资与"间谍活动"有关,甚至说中国"利用商业活动接近国防设施"。拜托,买块地种玉米就能当间谍了?这脑洞开得比黑洞还大。
美国现在的做法,本质上就是在透支自己的国际信用。过去几十年,美元霸权和美国市场之所以能吸引全球资本,就是因为其法律体系的稳定性。但如今,美国政府动辄以"国家安全"为由随意更改规则,甚至威胁没收外资财产,这无疑是在自毁长城。
想搞明白特朗普为啥偏偏这时候出手,得看他那点小心思。
特朗普的算盘打得响
老特这人吧,算盘打得那叫一个精。
国内政治压力是第一个考量。特朗普在2024年大选中靠着"美国优先"重返白宫,现在得兑现承诺巩固票仓。农业州是共和党的基本盘,通过渲染"中国威胁",既能迎合选民对"经济主权"的担忧,又能转移国内经济问题的矛盾。
说穿了,这就是政治作秀。特朗普政府很清楚,中国在美国的农业投资规模极小,根本谈不上威胁,但他们依然要借此煽动民粹情绪,为自己的政治形象加分。
第二个算盘是谈判筹码。中国近年来加大对全球农业资源的布局,2013到2018年间海外农业投资达327亿美元。美国担忧中国通过投资掌握粮食供应链,进而影响其全球经济主导权。
特别是在稀土等战略资源领域,中国的出口限制让美国倍感压力。美国稀土储备仅能维持数月,而中方又在军用稀土出口问题上不放松管控。特朗普试图通过限制中国农业投资,在关税谈判中换取稀土出口的让步。
第三个心思是强硬人设重塑。在美国国内,对华强硬已经成了一种政治上的"正确姿态"。特朗普之前的一些对华举动被部分媒体和公众认为"太软弱",给了对手攻击他的口实。
为了重新树立"对华强硬"的形象,他必须有所动作。而重新拿农田问题开刀,既有力度又相对可控,既能在姿态上展示强硬,又不会对中美关系造成太大的实质冲击。
只可惜啊,这种短视的政治秀,正把美国往火坑里推。
这局棋下得有点危险
农田这点事儿,折射出的是更大的危机。
中美博弈正在从贸易领域向农业、科技等多领域扩散。美国试图通过"小院高墙"策略,在关键领域对华封锁。而中国则通过"双循环"战略,加强国内供应链韧性,并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对冲美国压力。
这种博弈升级的危险信号已经很明显了。对中国企业而言,农田政策意味着已购土地面临被强制收回的风险。2023年阿肯色州就曾迫使中国种子企业出售160英亩农田,并罚款28万美元。未来,类似案例可能会越来越多。
国际层面的冲击更不容小觑。中国是美国农产品的重要进口国,2024年中美贸易协议中,中国承诺扩大进口美国大豆、玉米等产品。特朗普的单边行动可能引发中国反制,导致农产品贸易再次受挫。
更要命的是,美国盟友也开始对其"单边主义"表示担忧。欧盟已准备对210亿欧元美国产品加征关税作为反制。这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推就是一大片。
这场"农田保卫战"的背后,是大国战略竞争的缩影。特朗普政府的政策看似强硬,实则暴露了其在全球化时代的焦虑与困境。
当全球供应链重构成为大趋势,当国际合作模式面临深刻变化,美国这种单边主义和政治操弄只会损害全球共同利益。说到底,合作共赢才是唯一出路。
结语
91票对7票的表决结果,表面上是美国国会的"团结一致",实际上暴露的却是美国对自身实力下滑的深层恐慌。说句实话,一个真正自信的强国,会对0.0003%的外资这么神经过敏吗?这不是强大,这是心虚。
特朗普这次的农田禁令,不过是中美博弈中的一个小插曲。虽不至于改变中美竞争的大趋势,但会让世界更清楚地看到,美国越是歇斯底里地打压中国,越说明它对自己的未来缺乏信心。
面对美国这种越来越歇斯底里的操作,你觉得咱们该怎么应对?硬刚到底,还是保持那份战略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