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近日,特朗普再次公开发声,强烈要求韩国“为自身军事保护买单”,并提出将驻韩美军的年度驻扎费用提升至100亿美元,这一数字远远高于现行《防卫费分担特别协定》(SMA)所规定的14.7亿美元水平。与此同时,特朗普还威胁自8月1日起对韩国产品加征高达25%的关税,除非双方能在近期达成贸易协议。两条战线的压力同时施加,使得韩国政府及民众陷入巨大困境,面对来自美国“军费+贸易”双重绑架,韩国的外交战略与国家安全政策正处于关键十字路口。
韩国外交部在7月9日迅速作出回应,重申将遵守并落实已有的第12份《防卫费分担特别协定》,并称不宜对外国领导人的言论逐条回应。该协议自去年11月签订,规定2026年韩国防卫费分担额将提高至14.7亿美元,较前一年增长8.3%,为历来最高水平。韩国此举意在展现对韩美防卫合作框架的尊重与稳定,但无疑也是对特朗普提出过高军费要求的婉拒。显然,韩国政府在维系同盟关系与维护国家利益之间,试图保持微妙的平衡,避免激化与华盛顿的正面冲突。
然而,从特朗普的强硬言辞与举措中可以看出,这不是一场简单的预算谈判,而是美国对盟友采取“极限施压”策略的缩影。自特朗普上台以来,频繁提升盟友防务费用分担比例、威胁减少驻军、以贸易关税作为谈判筹码,成为其“美国优先”战略的核心体现。韩国作为亚太地区美军最重要的驻扎点之一,自然成为美国转嫁军事开支压力的重点对象。特朗普要求将防卫费暴涨近七倍,事实上是将韩国安全保护的沉重代价强加给首尔,体现出华盛顿霸权姿态愈加无赖。
驻韩美军承担着制衡中国崛起、遏制朝鲜核威胁、维护东北亚稳定的重任,其维护成本理应分摊合理。但特朗普提出的军费金额远远超出合理范围,且伴随贸易领域的关税威胁,令韩国陷入“安全与经济双重压力”的两难境地。若韩国完全屈服,将加重财政负担和民众负担,损害政府公信力,甚至激发反美情绪;但若硬抗特朗普的“军费绑架”,又面临美军撤离或军事合作受限的风险,直接威胁国家安全。
在贸易方面,特朗普宣布8月起对韩国产品征收25%关税的威胁,更使这场争端复杂化。韩国作为美国重要贸易伙伴,尤其在半导体、汽车、电子制造业高度依赖出口美国市场。高额关税不仅将损害韩国出口企业利益,带来产业链震荡,还可能反噬美国本土相关企业,导致双输局面。特朗普将贸易与军费问题捆绑谈判,显示其试图用经济杠杆操控战略盟友安全政策的无赖做法。
面对如此局势,韩国政府的选择极为有限。保持既有《防卫费分担特别协定》是维稳盟友关系的底线,但若特朗普不放松军费要求,谈判极有可能陷入僵局。与此同时,韩国国内政治环境对军费大幅提升也存在强烈抵触,民众普遍反感“为美国买单”加重经济负担,这无疑为政府应对外部压力增加难度。
此事件亦折射出美国在全球战略调整中的普遍思路:一方面强化盟友自身承担防务责任,另一方面减少美军直接投入成本,以此节约财政开支并释放战略资源。特朗普政府将韩国作为“亚太防线”关键一环,却又不愿为其承担足够军费,转而利用贸易关税威胁加码施压,凸显出美国对全球盟友关系日益功利化和强硬化的趋势。
此外,这一局势也加剧了东北亚地区安全的不稳定因素。若韩美同盟因军费分歧而弱化,朝鲜、俄罗斯及中国可能趁机调整战略布局,进一步激化地区军事竞争。驻韩美军规模与作战能力的任何削减,都将直接影响韩国国防能力和地区安全态势,迫使首尔不得不寻找多元化安全保障手段,或强化自主国防能力,加速调整外交政策。
从长远来看,特朗普政府此举无疑会加剧韩美关系的摩擦和不确定性。特朗普对盟友的高压政策虽能短期施加压力,但却有可能削弱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影响力,破坏传统盟友体系稳定。韩国如何在坚持同盟关系与维护自身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将成为考验两国政治智慧和外交能力的关键。
总体而言,特朗普要求韩国承担更高军费、配合贸易威胁,暴露了美国在国际同盟关系中的霸权本质。韩国政府坚持现有防卫费分担协议,是对自身经济承受能力和国家利益的理性考量,同时也是对美国强权外交的克制回应。未来韩美同盟关系能否经受住这场“军费与贸易绑架”的双重考验,将直接影响东北亚安全格局与地区和平稳定。
这场博弈没有赢家,只有被夹在超级大国之间的韩国和整个亚太地区。华盛顿的强硬姿态呼唤首尔的坚决回应,也提醒全球盟友警惕美国“盟友即提款机”的潜规则。站在国际风口浪尖的韩国,正面临一场影响国家安全与经济命运的历史性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