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一道针对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宗教裁决,从伊朗库姆发出。
这项裁决名为“法特瓦”,它被宣称永不过期,并且执行者可能在全球任何地方。
98岁的宗教大佬阿亚图拉纳赛尔·马卡雷姆·设拉齐,凭借宗教裁决号召了全球一亿五千万什叶派信徒,去追杀特朗普和内塔尼亚胡。
永不过期的追杀令
事件的直接起因是特朗普近期对伊朗的挑衅言论,6月18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声称掌握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藏身地点,并表示可轻易将其除掉。
到了6月20日,他更是在白宫记者会上进一步宣称,近期美以联合行动轰炸伊朗核设施时有意放过了哈梅内伊。
这些言论在伊朗被视为对国家尊严和宗教领袖的严重冒犯,激起了伊朗国内的强烈反响。
设拉齐的裁决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发布,该裁决点燃了伊朗国内的愤怒情绪,也让美伊、以伊关系进一步恶化。
其实特朗普与伊朗的矛盾由来已久,2018年,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朗核协议,认为该协议无法有效限制伊朗的核计划。
随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更是对伊朗实施严厉经济制裁,重创其石油出口和经济。
和特朗普不同的是,内塔尼亚胡长期将伊朗视为以色列的最大威胁。
2012年,他在联合国大会上展示伊朗核计划的威胁,之后与特朗普联手推动对伊朗的“最大压力”政策,并促成《亚伯拉罕协议》,进一步孤立了伊朗。
这些政策加深了伊朗对美以的敌意,为此次裁决埋下伏笔。
6月29日,设拉齐在库姆的一座清真寺发表讲话,正式发布宗教裁决,称特朗普和内塔尼亚胡为“穆哈里布”,即伊斯兰教法中“与真主为敌之人”。
伊朗国内对此反应强烈,德黑兰街头聚集了大量抗议者,高举标语,焚烧特朗普和内塔尼亚胡的画像。
伊朗官方虽未直接参与裁决发布,但表示这是对外部侵略的回应。
要知道宗教裁决在什叶派伊斯兰教中具有特殊地位,高级宗教领袖的裁决被视为神圣指引,对信徒有约束力。
历史上,类似裁决曾引发严重后果,1989年,伊朗最高领袖霍梅尼对作家萨尔曼·拉什迪发布追杀令,称其小说《撒旦诗篇》亵渎伊斯兰教。
此后,拉什迪长期隐匿,其日文版译者被刺身亡,意大利译者险些丧命,2022年,拉什迪在纽约遇袭,导致一只眼睛失明和手臂神经永久损伤。
这表明宗教裁决的影响可能跨越数十年,执行者可能是某个不确定的普通信徒,令人防不胜防。
裁决的长期性和广泛性使其成为一种独特的威胁,任何虔诚的信徒都可能成为潜在行动者,增加了防御难度。
全球媒体对此次裁决的报道呈现两极化,西方媒体普遍谴责裁决为“野蛮行为”,认为其加剧了中东紧张局势。
一些报道则担忧,裁决可能进一步刺激什叶派与逊尼派之间的矛盾,影响地区稳定。
在此背景下,特朗普和内塔尼亚胡的安全面临长期威胁,生活和工作方式可能受到限制,因为宗教裁决的长期性意味着,即便二人卸任,威胁依然存在。
当然,这份宗教裁决不仅是针对特朗普和内塔尼亚胡的个人威胁,更暴露了宗教、政治和国际安全的复杂交织。
在全球化时代,任何一方的激进行动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影响全球稳定。
对此,国际社会需要以冷静和合作的态度应对这一挑战,防止中东局势进一步恶化,同时维护全球安全与经济秩序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