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越南敲定贸易协议,当天便宣布对中方乙烷出口“解封”,
一连串举动令全球市场感受到剧烈变化。美越协议刚刚落笔,不到24小时,
中美贸易温度骤然发生转折——这一切细节背后藏着美国经济棋局的最新风向标。
此次美越协议,核心内容是自越南输美商品将被课征20%关税。
相较于特朗普团队4月提出的46%对等关税,这一比例明显降低,不过仍远高于以往税率。
协议还要求越南市场完全对美国敞开。近年来,国际品牌接连布局越南工厂,
带动越南对美出口量猛增。据2024年海关数据显示,越南对美出口总额同比上一年增长12.4%。
新关税政策将直接推高在越南生产的全球品牌成本。从股市表现看,协议公布当天,多家知名制造企业股价明显波动。
这意味着越南“世界工厂”地位面临压力,不少企业或将不得不重新梳理供应链和成本核算方式。
越南官方对此反应低调,但每日出口贸易量及未来产业升级已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焦点。
按照当前协议,越南制造业若无法在技术、自动化层面实现突破,高关税下的出口红利恐将道阻且长。
许多外资正密切关注后续条款落地,越南“廉价劳动力+低关税”时代或将迎来根本转型压力。
令人意外的是,就在美越协议生效同日,特朗普政府同步撤销对华乙烷出口限制通知。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数据,
2024年美国乙烷出口平均达49.2万桶/日,约46%流向中国,日出口量近22.7万桶。乙烷不仅是天然气的主要组分,
更是塑料等大宗化工品的基础原料。此前,美国商务部曾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企业申请出口许可加以限制。
6月初,有美国能源巨头公开表示,公司获批乙烷出口许可证遭拒,导致一度暂停对华发货,行业哗然。
短短一个月后,白宫发函确认“不再限售”,直接解除了限制。对美国内乙烷产业来说,
这直接缓解了产能过剩难题。背景在于,随着美国页岩气持续高产,副产品乙烷早已供大于求。若不能顺畅出口,
对企业造成额外储存及压价压力。数据显示,美国乙烷储罐利用率从去年同期的88%提升至94%,
一旦出口受限,不排除出现滞销隐患。此番撤销制裁合乎美国自身产业利益诉求。
更深一层原因,美方近期频繁通过贸易谈判与多国进行博弈。无论是与欧盟、加拿大还是越南的多轮磋商,均充满变数。
对华适度释放善意动作既可缓解部分紧张情绪,也为后续更大范围谈判预留转圜空间。双方在日内瓦的对话虽有一定共识,
但诸如稀土、芯片、高新科技等领域依然存在壁垒,美方释放信号实属“以进为退”。
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6月底爆出有意访问中国,如果此行成行,将是继今年5月中东之行后再度跨洲外交。
“行动大于言语”,放宽乙烷出口被业内视为为特朗普此行营造友好氛围的标志性举措之一。
这一操作释放了美方希望在经贸合作领域寻找更多交集与利益共同点的明确信号。
整个链条反映出美国贸易战略正趋于灵活与现实,在保障自身产业利益的同时,
也为全球供应链稳定投下关键砝码。越南贸易协议落地对区域供应链构成挑战,
而对华制裁突然解冻又意外带动中美双边经贸回暖。企业需密切关注协议条款后续细则落地,
及时调整上下游采购、库存和出口策略。而投资者更需关注全球主要原材料价格走向,不宜偏听一面。
可以看出,大国博弈下的每一次磋商与协商都不是孤立事件,背后牵动无数企业命运与全球贸易新格局。
懂得捕捉这些微妙变化,提前做好预案,才是在多变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