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常年都会发生大大小小的地震多次,面对这么多次地震,不少网友十分关注是否日本会沉没?去年日本地震出现一种流体,引起了专家的关注。
据悉,在2024年1月1日,日本能登半岛发生7.6级地震,震动全球。然而,早在这次大地震发生三年多前的2020年12月左右,该地区就已呈现出活跃的地震活动。
日本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流体”(具体成分尚未明确,可能是水或其他液体)在地下上升并扩散至周围断层,如同润滑剂一般,导致断层更易滑动,从而加剧了地震活动。
目前,关于这种“流体”的来源、具体成分以及当下的状态,仍存在诸多疑问。为解开这些谜团,日本国家先进工业科学技术研究所(AIST)活性断层和火山研究部的高级研究员大坪诚带领的研究团队,正计划在能登半岛展开一项钻探调查,力图直接提取流体样本进行分析。
新计划!能登半岛地震与地下流体
日本专家计划将在铃洲市隆起的海岸附近进行地下挖掘,深度或达数公里,从断层中提取岩石样本,并对其成分进行详细分析。此外,研究团队还计划在地下安装长期观测设备,以监测“流体”的动态变化。
由于该项目预计将在国际合作框架下进行,因此启动钻探可能需要数年时间。但研究人员已于上月前往铃洲市海岸的候选地点进行初步勘察,评估是否有坚硬或大型岩石会对钻探工作造成干扰。
该地点靠近能登半岛地震的震中,研究人员认为通过钻探约2公里即可到达断层。流体与地震之间的关系在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但直接的数据采集仍然匮乏。此次调查旨在填补这一空白,获取第一手资料。
影响了能登半岛地震的“流体”现在情况如何?
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的西村拓哉教授一直在使用卫星数据监测能登半岛的地壳运动。数据显示,从2020年12月地震活动开始活跃,至2023年5月左右,铃洲市发生多次震度6级以上的地震,地面隆起达到6厘米。
根据分析,大约3000万立方米的流体上升至地下约15公里处,导致了地面隆起。西村教授推测,这些流体可能是在漫长时期内从俯冲板块分离出来的水,它们进入断层并使其变得光滑,从而增加了地震活动。
然而,在2024年1月大地震发生后,西村教授的重新分析显示,能登半岛的地面从地震前就开始下沉,没有迹象表明流体再次上升。
至于之前上升的流体的去向,可能仍然停留在地下,也可能因大地震造成的断层大规模移动而流失,具体情况尚需进一步的地壳变形数据来佐证。
教授表示,他们将继续监测,观察是否会再次发生大规模变化,并持续研究流体对地震的影响,因为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专家分析:流体与地震的关系
事实上,流体与地震的关系并非能登半岛独有。日本气象厅的观测数据显示,自2024年2月以来,山口县北部发生的微小地震活动自3月以来一直活跃,截至5月底已发生1913次地震。
政府的地震调查委员会指出,鉴于震中逐渐变浅和地壳运动的状态,水等流体的上升可能也在促进山口县北部的地震活动。此外,在宫崎县延冈市海岸,也发现了过去板块边界地震的痕迹,调查显示有水进入该地区的迹象。
流入断层的流体导致板块边界地震,并使其更易滑动,可能是引发地震的原因之一。由于该断层的岩石类型与南海海槽的板块边界相似,大坪诚表示,对流体的调查将有助于阐明大地震发生的机制。
总之,对能登半岛地下流体的调查,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该地区地震活动的成因,也有望为其他地区的地震研究,乃至对全球地震活动的预测和防范,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