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梦晓 刘阳秀
近日,在昌江黎族自治县十月田镇好清村的一片金钻凤梨种植地里,青翠的凤梨植株密密麻麻,仿若一片“凤梨海”,格外壮丽。从产业滞后到年产值达2.3亿元,好青村的蜕变离不开“党支部+龙头企业+党员+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
在叉河镇排岸村,基层党组织运用积分制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强化基层治理,进一步引导村民摒弃陈规陋习,推动乡村文明建设;
在乌烈镇峨沟村,通过党员“三亮”行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优势,将“五星庭院”作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不断提升乡村庭院“颜值”……
事业兴旺,关键在党。如今的昌江,不断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攻坚作用,提高基层党建质量,在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和乡村建设等多个方面持续加力,使得城市呈现一派发展活力,居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近日,昌江开展离退休干部职工党建联创活动。昌江融媒体中心供图
产业引领 写出农业发展新篇章
眼下,正值好清村凤梨收获季节,村里的种植户、致富带头人韦荣德手捧黄灿灿的凤梨格外高兴:“这是我们这里的‘香饽饽’,在党组织的推动下,已经发展成为村里的重点产业,很多人都靠种凤梨盖起了小楼。”
过去的好清村以甘蔗种植为主要经济来源,但收益微薄,产业发展滞后。为改变这一局面,好清村“两委”干部带着农户开始探索“党支部+龙头企业+党员+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将发展凤梨产业作为全村的主攻方向。
“这几年产业不断扩大,种植户也是非常愿意种,收入还是很不错的。”好清村党支部书记何建才介绍,村里引入凤梨16号、凤梨17号、香水菠萝等特色高效经济品种,鼓励产业龙头企业建立联农带农机制,带动群众以自主种植、土地出租、就业务工等形式参与产业发展。
怎样激发群众的种植热情?何建才决定带头示范。他不仅深入学习凤梨种植技术,还四处奔走联系销售渠道。在他的带动下,许多党员干部纷纷投身凤梨产业,为村民树立了榜样。
韦荣德便是其中之一。在村里的支持下,从最初的凤梨14号到如今经济效益颇高的金钻17号,他不断钻研种植技术,如今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在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下,越来越多的村民看到了凤梨产业的潜力,纷纷加入种植队伍。
目前,好清村全村凤梨种植规模不断突破,已经达到1.3万余亩,年产值飙升至2.3亿元。村里一栋栋崭新的“凤梨楼”拔地而起,村道宽敞整洁,基础设施不断提档升级,一幅农业发展强劲、农村和美宜居、农民富足安康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正缓缓铺陈开来。
强化制度 释放基层治理“大能量”
“你看,我们只要打开小程序,就能看到自己获得了多少积分,下次再赶上兑换活动就可以选择想换的生活用品了。”邢爱平是昌江叉河镇排岸村村民,她向记者展示的是该县推广的积分兑换小程序。从刚开始的不适应,到现在已经习惯参加村务活动换取积分,邢爱平的改变是排岸村不少村民的榜样。
运用“清单积分制”进行人居环境整治,令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是近年来排岸村党支部一直在大力推广的事项。
“要让‘清单积分制’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让村民动起来。”排岸村党支部书记邢春萍介绍,为了激发村民的参与热情,该村党支部以“清单积分制”为契机,制定了村民参与各项事务的积分规则,设置清单积分内容、量化标准,让村民可以通过履行“村民行为清单”获得的积分,到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
在积分制推动下,村民自发组织起来,开展了一场扎扎实实的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他们清扫街道、清理垃圾、整治污水排放……每一项工作都干得热火朝天。
不仅是排岸村,在海尾镇进董村,这里也以“党建+清单积分制”为着力点,有效引导村民打通乡村治理向乡村善治的“最后一公里”。
“现在明显感觉大家对村务工作积极性更高。”进董村驻村第一书记何阳阳说,进董村建立“清单积分制超市”,改变了以往村委会干部单向服务的传统,让群众受益,激励群众用“小积分”释放基层治理的“大能量”,构建起居民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如今,“清单积分制”工作已在昌江全县推广,正不断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实现乡村治理的精细化、科学化,为乡村振兴赋能。
近日,俯瞰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昌江段。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天平 摄
树立典型 激励村民投身乡村建设
走进乌烈镇峨沟村,干净整洁的小村尽显秀气,村道两旁的草丛里长出鲜花,别具风情。
在村民符吉浪的家门口,一块“五星庭院”的认证牌格外显眼。走进符吉浪家的庭院内,长春花、太阳花等植物正在怒放,还有结着果的百香果藤蔓沿着花架均匀分布,小院格外宁静。
“‘五星庭院’这个荣誉对我来说是一种激励,我一直在呼吁邻居和村民都参与进来,做好庭院卫生,种花种草,让我们村变得更美丽。”符吉浪说,在自家庭院种植花草会让人心情愉悦,加上村里开展“五星庭院”的评选,让大家对庭院的卫生就更加上心了,“没想到我家还真评选上了‘五星庭院’。”
峨沟村是乌烈镇“和美黎花”评选活动的示范点。该村坚持党员“三亮”行动,采取党支部宣传组织、农户自愿申请、农户自主建设的方式进行,号召全体村民参与乡村绿化美化活动,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并对照“五星庭院”示范户建设标准,按照庭院整洁、居室卫生、环境绿化、家风文明、邻里和谐等五项指标进行评分,强化正向鼓励与反面教育。
2024年,经过两个月的集中建设,峨沟村共栽种绿植花卉200多株,评选出“五星庭院”示范户10户。而这份荣誉,让更多村民积极参与到村庄建设中,进一步推进了乡风文明建设。
“通过创建‘五星庭院’,改善农户居家环境的同时也增强了大家的环境卫生意识,逐步形成道路整洁清爽、房前屋后干净整齐、绿树成荫、花草点缀的新景象。”峨沟村党支部书记李岗说。
以典型促发展,发动村民积极投身乡村建设,在昌江已经屡见不鲜。比如在进董村,村党支部每年都会开展“进董最美”活动,旨在树立全村先进典型,目前已经有效地激励村民通过自身行动支持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构建和谐村规民约,同时重视教育并为村庄发展出力。
(海南日报石碌6月3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