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为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美国等不来的好消息,中国给了韩国,5月25日,韩联社突然传出消息“中国商务部本月批准向多数韩企出口稀土产品”,而被视为下一任韩国总统的最大优势者——李在明,用7个字定调中韩最新关系。
中国为什么会突然对韩国松口呢?李在明又在中韩关系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中韩互抛橄榄枝
2025年5月中旬,中国出台新规,将稀土出口审批流程细化到“分子级管控”,要求企业提供“不含受控元素”的担保书,审批周期延长至45个工作日以上。
这一政策直接导致美国企业陷入供应链危机,比如一家音响制造商因无法获得钕磁铁原料,被迫暂停欧洲和拉美生产线,损失超2.3亿美元。
不过,如今,中方对韩国却网开一面。
要知道,稀土是韩国半导体产业的命门,比如三星电子每月需要20吨钕铁硼永磁体,而SK海力士的存储芯片生产线每天消耗3吨镧系元素。
而且,数据显示,韩国79.8%的稀土依赖中国进口。
此次获批的韩企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池、半导体制造等关键领域。但中国不是做慈善,而是希望在当下中韩关系缓和的关键点上推一把力。
2025年5月,韩国总统候选人李在明在民调中以47.3%的支持率领先,其竞选纲领明确主张“与中国保持务实合作”,并承诺“稳定处理韩中关系”。
中国当然要借坡下驴了!毕竟友邻对于我国当下紧张的边境线关系来说至关重要。
而李在明也没有辜负中国抛去的橄榄枝。
2025年5月26日,李在明在社交媒体发布的外交政策中,三次强调“韩国国家利益”,两次提及“韩美同盟”,却用七成篇幅论述对华合作,并首次说出了7个字“重要的贸易伙伴”
看的出来,李在明比尹锡悦更加明白,韩国利益要高于美国利益。
搞对立不如搞钱
一直以来,美国政府强推“芯片四方联盟”,要求韩国切断对华半导体出口,但韩国对华半导体贸易额占其总出口的28%,放弃中国市场无异于经济自杀。
据数据显示,2024年韩国因对华贸易摩擦损失超1500亿美元,急需与中国修复经济纽带。
与此同时,美国提供的“安全承诺”充满变数,2025年5月,美军被曝计划从韩国撤出4500名士兵,理由是“避免卷入半岛核危机”。
可以说,与美国之间的“口惠而实不至”的盟友关系,也让韩国不得不重新评估对华战略。
说起来,中韩关系急转直下,与美国脱不了干系。
2016年,“萨德危机”爆发,美国强行在韩部署反导系统,中国实施43项反制措施,从限韩令到关税壁垒,导致韩国经济一度萎缩1.2%。
如今,相似的剧本再次上演,但攻守之势已逆——美国要求韩国加入“稀土封锁联盟”,中国却用供应链合作瓦解其围堵。
而韩国企业的选择印证了这一趋势。
025年5月,三星电子宣布将西安半导体工厂产能提升40%,SK海力士则秘密注资中国锂矿企业。可见,韩国已经深刻明白“去中国化”的巨大风险。
李在明在竞选辩论中直言:“若切断对华供应链,韩国半导体产业撑不过三个月。”
而一个原因,朝鲜在5月解散祖国战线中央委员会,宣布韩国为“永远的主敌”,迫使韩国不得不寻求中国调解,给半岛危机一个喘息的机会。
特朗普这下子的算盘又得落空了,尤其是看到盟友获得稀土而自己没得,估计气得又要在社交平台上破口大骂。
其实,从特朗普关税战以来,每一次特朗普看似对华态度软化,其实都是想让中国在稀土出口管制上松口,但中国没有上当,还缩紧了稀土出口管制的口子,要求每一批稀土出口,必须单独申请许可证,还必须填写“最终用户”信息。
也就是说,就算中国选择对美国放开稀土管制,也不担心大批稀土流向美国。即便美国企业想通过“灰色渠道”高价采购稀土,但量少价高,根本满足不了美国的需求。
这次,中国也如了李在明的愿,不仅在稀土上放行,还放宽了对韩国龙虾、葡萄酒的关税限制,并秘密推动中韩本币结算试点。
但中国也不得不关注美国与韩国仍是军事同盟这一状态,必须时刻警惕韩国政府任何转向美国的表现,尤其是韩领导人在我国台海问题和南海问题上的表态。
韩国必须明白,只有尊重我国领土主权和应得利益,才能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
这场稀土博弈的终局或许早已注定:谁能提供发展机遇,谁就能赢得盟友的忠诚。至于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终将在全球化的铁壁上撞得粉碎。
参考资料: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韩媒:中国商务部批准对韩企出口稀土产品
环球网:2025-05-15:商务部回应稀土出口管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