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平台
分享信息,整合资源
交流学术,偶尔风月


ai预测出大糗: 新教皇根本不在候选名单上

ai工具的广泛应用基于它比较靠谱的履历上,但是如果黑历史变多了,你还相信它吗?国外许多机构在使用ai预测一些国家的大选时,经常能获得很高的命中率,但是最近在预测新任教皇时,ai却出了个大糗:美国红衣主教罗伯特•普雷沃斯特当选为下一任教皇,自选称号是“利奥十四世”,然而这位新教皇完全不在ai的候选人名单上。
几个世纪以来,教皇的选举程序一直保持不变:没有投票,没有初选,选举人宣誓保密。因此,研究人员根据五个世纪以来主教及其任命的继任者的“家谱”记录训练了一种算法。研究人员的逻辑是,当主教或教皇决定任命一位新主教或将一位主教提升为红衣主教时,他们的选择可能是由共同的意识形态决定的——这种偏见可能会渗透到教皇的选举中。然后ai通过分析135名有资格投票的主教在四个重大问题上的立场:对同性伴侣的态度、移民和贫困、天主教会与其他宗教的对话,以及地方教会领袖享有的自治程度,给出了一个妥协性的结果:伯多禄·帕罗林,他是意大利籍天主教会枢机主教,还有其他四位可能性很高的候选人。然后最终的结果让ai和机构目瞪口呆,他们从未想象过一位美国教皇的出现。


文章链接:
为什么会出现“受害者有罪论”?

在网络世界里,键盘侠是主流的舆论制造者。这个庞大而模糊的群体经常制造出一些奇怪的论调,比如常见的“受害者有罪论”:
校园霸凌是因为受害者太孤僻,“为何就欺负你不欺负别人?”
女性被侵犯是自己的错,“为何要穿的那么少?”
遭遇自然灾害后,“为何要在那种地方生活?”
加拿大约克大学领导一项研究认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有一种类似的想法: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奇妙之处在于,这条定律用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倾向于认为自己得到的好处都是平时行善积德应得的,而不只是运气好;用来看待他人时,则倾向认为别人遭遇不行都是平时不修德行导致厄运连连。之所以会这么想,是因为人们的内心愿意相信世界从根本上是公平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如果不是这样,人们的心理就会认为这样不合理,从而产生焦虑。
于是为了让自己的焦虑消失,那么就必须让“受害者”来扮演恶有恶报的反面典型,否则如果事实证明受害者是一位品行良好的人,他的遭遇纯粹是不幸和坏人的问题,那么“我”就必须接受这个世界非常不合理,而这时“我”又该何去何从呢?最简单的处理方式不是去改变这个世界而是继续深挖受害者的黑料,甚至凭空捏造,以证明世界依然合理,“我”就不需要焦虑了。

文章链接:
https://www.apa.org/pubs/journals/releases/rel-rel0000565.pdf
花香引蝶传粉,花臭同样引虫传粉


参考文献:
猫咪的“大肚子”不是因为胖


参考文献:
点击下方知社人才广场,查看最新学术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