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国白宫网站曾在4月18日,发布了一篇题为《实验室泄漏:新冠病毒的真正起源》的文章,以强硬姿态将新冠病毒起源直指中国武汉病毒研究所,声称“实验室泄漏是唯一符合科学标准的解释”。
然而,仅仅12天后,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关于新冠疫情防控与病毒溯源的中方行动和立场》白皮书,以详实数据和科学论证对美方指控进行了全面反驳。
而这场围绕病毒溯源问题的争论,也逐渐成为了国际政治博弈的焦点。
中美溯源争论的核心冲突
美国的文章列举了五大“证据”,试图证明武汉病毒研究所存在“安全隐患”,认为实验室泄漏是病毒起源的唯一可能性。
然而,中国白皮书对此逐一反驳。
例如,美方称武汉p4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水平不足,但事实上,这座亚洲首个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采用了法国里昂实验室的技术,配备定向负压系统和双层过滤装置,安全标准完全符合国际规范。
法国专家加布里埃尔·格拉斯曾参与实验室认证,他明确表示冠状病毒并未在该实验室进行研究。

更值得注意的是时间线的错位。
美国疾控中心2025年的研究显示,2019年12月初至2020年1月17日采集的美国9个州7389份血清样本中,有106份检测出新冠抗体阳性,这表明病毒可能早于中国疫情爆发前就在美国传播。
然而,美方却忽视了这一点,继续炒作“武汉是首例病例发生地”。
中国白皮书则通过科学数据指出,2019年12月前武汉献血样本中未发现抗体阳性,华南海鲜市场的动物样本核酸检测也均为阴性。这些证据反驳了“实验室泄漏”和“动物传人”两种假说。
国际抗疫责任的鲜明对比
白皮书不仅对病毒溯源问题进行了科学反击,还通过数据展示了中国在全球抗疫中的责任担当。
数据显示,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中国累计向包括美国在内的153个国家、15个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46亿件防护服、180亿人份检测试剂、4300亿个口罩,有效缓解了全球抗疫物资短缺的困境。
这种“雪中送炭”的国际合作,与美国的表现形成了鲜明对比。
美国在疫情初期的应对失误导致近113万人的死亡,2022年6月,其疫苗接种率在七国集团中排名倒数第一,仅为67.2%。
此外,美国还推行“疫苗民族主义”,囤积疫苗资源,导致全球疫苗分配不均。这些事实让美国的抗疫表现饱受批评,也暴露了其在国际公共卫生领域的短板。
德特里克堡实验室的疑云
白皮书特别提到美国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的历史问题。
从2006年至2013年间,该实验室发生了至少1500起严重事故,涉及sars、埃博拉等高危病原体。然而,美国政府对这些问题始终讳莫如深。
中国呼吁国际社会对德特里克堡开展全面溯源调查,以回应全球合理关切。这一呼吁不仅是对美方“实验室泄漏”指控的反击,也是对病毒溯源研究公平性和透明性的强调。
病毒溯源应回归科学理性
白皮书发布的时机也颇具深意。2025年5月的世卫大会即将召开,新冠病毒溯源问题势必再次成为国际焦点。
中国选择在此时发布白皮书,既是对美方政治化溯源行为的回应,也是为国际社会注入科学理性的力量。
白皮书特别强调“病毒溯源应去政治化”,引用《柳叶刀》专家的联合声明指出,政治化溯源严重阻碍科学研究,必须回归理性。
然而,美国的做法却背道而驰。其情报机构强行介入溯源调查。
这种“有罪推定”的思维违背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中国白皮书通过系统梳理美国早期病例数据,将“病毒起源于美国”的可能性公之于众,呼吁美方正视自身问题,给国际社会一个负责任的交代。
中美围绕病毒溯源的争论,既是科学真相之争,也是国际地缘政治博弈的缩影。
中国白皮书以详实数据和科学论证,为国际社会提供了科学理性的声音,也提醒我们,病毒溯源必须回归科学轨道,只有这样才能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提供可靠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