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是疯了吗?”泉州外贸工厂主林翔盯着手机屏幕上的145%关税数字,简直难以置信,这个从业多年的外贸人,第一次在关税栏看到三位数的税率。
今年以来,中国外贸人和一些跨境电商平台都在密切关注小额包裹免税政策是否会被取消,虽然此前已有明确信号,但当靴子真正落地,关税远超预期。
“特朗普的一纸关税令,让整个行业充满寒意,也带来了激增的不确定性。”林翔表示。【关税重压,跨境卖家们如何突围出海?4月23日(深圳)和大卖以及平台高管共商对策→点击报名)】
01
卖家陷两难境地
在雨果跨境接触多位跨境卖家表示,目前还不能确定新政策的实际影响程度,但预计影响不小。
物流成本成为卖家面临的首个冲击。就在4 月 2日特朗普宣布将中国进口关税提高到54%时,不少跨境物流公司就迅速做出反应,开始加收关税和物流费用。一家跨境物流公司负责人向雨果跨境透露,目前往美国发货虽然还维持正常,但需要额外加收报关费。雨果跨境了解到,关税宣布当天,多个物流商纷纷发布消息,宣布对运费进行调整,包括已经在途的货物。
面对已成定局的运费上涨,跨境卖家急需将关税成本转嫁至商品端,最直接的应对措施就是涨价,但价格上涨也面临着巨大压力,厦门某跨境电商负责人对雨果跨境介绍,小幅涨价或许尚能被市场消化,但对于一些高单价品类,如高端装备或大件家居,关税带来的绝对成本增加可能直接超出目标消费群体的心理承受范围,而这会直接导致商品竞争力减弱。该公司一款售价199美元的智能灯具,关税成本占比将从12%暴涨至43%,“即便将售价提到249美元,扣除亚马逊佣金和fba费用,净利润反而缩水18%。”
涨价是消化新增成本最直接的方式,但如何在有效转嫁成本压力与维持市场份额稳定之间寻求微妙平衡,成为摆在所有企业面前的核心难题。
在此次风波中,低价商品尤受关注,“低附加值商品的处境更为凶险,有点像弱势群体,本身基础就比较薄弱,抗风险能力也更低,涨价难度更大。”亚马逊卖家周然表示,除了涨价难,在通关上也增加了不少困难,“原本通过‘简化申报’快速通关,加税后需更复杂的报关流程,增加清关时间和成本。部分电商平台可能要求卖家提供更详细的商品成分证明,导致供应链溯源成本上升。”
除了低价商品,大件产品或受较大影响。周然表示,大件产品变得不好做了,此次加征关税非常像2021年的欧洲站,“记得当年欧洲vat后台代缴之后,很多卖家一开始涨价的来覆盖成本,结果发现订单下降,仓储费还蹭蹭的涨,最后为了快速降低仓储成本,集体亏钱降价卖大件。”
但对于跨境卖家而言,显性的影响还不止于此,在雨果跨境接触的全托管卖家之中,有卖家表示,最近几天的单量相对之前有了较大幅度下跌。
物流效率下降也是卖家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由于新政刚刚实施,美国海关需要更多时间来理顺程序与试跑,物流效率下降在所难免。部分卖家表示,从今年初起,他们就已经意识到关税政策的潜在风险,开始试图调整运营策略,包括提前在本地备货,或是加大对美国以外市场的投入。但这些策略的实施需要更长的执行落地时间,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对于中小卖家来说难度不小。
02
寒意笼罩的外贸工厂
如果b2c卖家影响还待确定,b2b卖家已经提前感受到了关税新政的寒意。
泉州一家外贸企业告诉雨果跨境,今年过完年,整个状态就有点冷清,面对特朗普对中国产品的接连加征关税,客户也开始变得犹豫不决。此次关税落地,幅度也远超想象,后续或许将严重影响自己的生意,“美国是最主要的出口市场,关税的提高必然带来成本压力。”
该负责人表示,前段时间有客户要求降价20%,但他无法满足这个要求,“生产商品的利润率是30%,这让我们在面对生产材料和劳动力成本波动上有个缓冲,降价20%会让大部分利润消失,工厂将难以经营下去。”
有物流商表示,此次关税新政,对to b的影响最大,很多工厂都被取消订单了。在关税措施发布当晚,就有人开始退订4月的舱位,他粗略统计,退舱超过一半。
“过去一两年人民币相对弱势,对于出口商本来是个缓口气的机会,如今关税一来,使得他们面临极大压力。”
在几年前中美贸易摩擦初起时,将部分供应链转移至东南亚如越南、柬埔寨、泰国等地,一度成为行业热议的话题,部分企业也确实付诸行动。
浙江某外贸老板告诉雨果跨境,近两年,美国动荡的政治局势,也让部分企业可能将生产转移至东南亚或墨西哥,利用第三国原产地规避关税。自从特朗普七年前开始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征收关税以来,许多中国公司投入数十亿美元,在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和墨西哥等国建设工业园区。反过来,这些工厂一直从中国进口零部件,将它们组装为成品,然后再运往美国。
但此次美国的“无差别”加征关税,也给了产业转移增加了不确定性。正在越南建厂、从事医疗器械工作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公司本计划在当地建厂,现在要搁置了。特朗普今年早些时候对墨西哥征收了额外关税,并于上周宣布对中国在东南亚的伙伴国家也征收高达49%的关税。
“这是有针对性地封堵中国进入美国市场的后门,”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其结果是,无论是直接进口还是通过第三国进口,来自中国的进口成本将永久性提高。”
与直接在东南亚等地投入巨资建厂相比,义乌工厂主林敏的团队原本将货物先发往越南仓库,更换产地标签后再出口美国,虽然物流周期延长,单箱成本增加,订单仍比直接缴税划算。但今年以来,美国海关监管趋严,开始严查转口文件,一旦被判定原产地欺诈,不仅货物被扣,还可能面临诉讼。此前,卖家刘洋出口的“led化妆镜”被美国海关归类为“家用电器”,而非“美容工具”(两者税率有较大差距)。争议持续两个月后,他最终选择缴纳6万美元罚款,“现在每批货都必须请第三方报关行审核,成本增加了,但不敢再赌运气。”
全方位包围之下,中国传统出口路径越来越难走通。
03
风波之下,企业面临大考
如此压力之下,中国卖家何去何从?
在2月份800美元免税政策取消暂缓期间,雨果跨境就采访相关行业人士,不少人士表示,t86免税政策取消后,直邮模式将逐步由海外仓模式替代,依赖小额包裹直邮的卖家可能转向海外仓备货,以规避单件关税。“虽然需承担更高的库存风险和资金压力,但海外仓通过前置备货规避小包征税,实现本地发货,显著降低单件商品关税及物流成本,提升配送时效至3-5天,增强价格竞争力。同时,批量清关模式可优化供应链合规性,缓解海关压力。”
海外仓作为卖家规避风险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正在迎来新一波的“热潮”。有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美国海外仓规模将同比增长45%,头部企业加速布局智能仓储网络,推动跨境电商向本地化运营转型。
还有商家表示在相关政策落地后依然会坚持布局美国市场,不过相应地会优化供应链,“对于消费者的付费,整个链条中的采购、物流、平台、卖家等之前有固定的分配模式,关税增加后各方利益都会重新分配,不只是卖家压缩利润。”她表示,政策的变化带来的影响是部分卖家的商业模式需要变化,“个人认为之前靠低价铺货、中国直发的业务模式在美国可能很难持续。我们在两年前也开始改变,虽然品牌力和产品力是公司的基础,但是销售渠道再也不能像之前那样单一,所以从独立站作为唯一主要销售渠道变成多渠道发展。”
还有一些企业选择通过政策对冲来应对危机。工厂主林峰利用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关税减免规则,将原材料从中国出口至泰国工厂,成品则销往东盟、日韩等国家和地区,成功绕开美国市场,“区域产业链+多元市场”成为了不少企业避险的新策略。如今,在海外市场,中国企业正在逐渐减弱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绍兴纺织商王伟民将35%产能转为中东市场定制产品,通过迪拜中转仓辐射欧亚非。“客户接受涨价8%,但要求独家设计。”他展示的最新订单显示,某阿联酋客户为三款阿拉伯长袍支付了30%溢价,“文化适配比低价更重要。”
平台也在逐步弱化美国市场依赖,有业内人士表示,temu全托投流预算也会转移到欧洲亚洲中东等市场,开启了新一轮的海外半托转移。据marketplace pulse监测,temu、shein等平台4月海外仓备货量环比激增220%,大件商品占比首次突破35%。上述temu卖家卖家告诉雨果跨境,temu后台已在显眼位置,增加了半托管的入口,“在半托管前,加了‘跨境新风口’的前缀。”
风波之下,也有企业主“岿然不动”,义乌某外贸企业负责人表示,有美国客户要求他承担一半新关税,他同意了。他说:“成本增加了,我就会相应地提高价格,没什么大不了的。”但也有人表示,不是所有企业都有这样的底气,“但凡客户有选择,他迟早会甩掉你。每家企业所处的行业不一样,还是要根据自身能力来判断(怎么做)。”
毫无疑问,美国关税新政如同一场风暴,风暴“强拆”了全球贸易体系,也洗刷着中国外贸行业的旧模式,“中国卖家的成本结构、市场策略与供应链布局被迫全面调整。”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不确定性还在增加。9日下午,中国表示将对美国进口产品加征50%关税,“按特朗普风格,谁也不知道,明天一睡醒会不会再次看到美国再次加征关税的消息。”林翔无奈表示。
就在10日,美国宣布将关税提升至145%,“形势已经乱成一锅粥了。”
扫码进关税讨论群
【关税重击之下,卖家如何应对?雨果跨境邀各位卖家朋友参与调研,填写后即可查看结果】
文/雨果跨境 封面/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