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被列为提级巡视对象,这是首次对地级市采取这一监督方式!

2025年04月09日09:54:06 国际 1117

4 月 8 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网公布二十届中央第五轮巡视对象,云南省昆明市被列为提级巡视对象,这是本届中央巡视首次对地级市采取这一特殊监督方式。消息发布后,昆明市市长职位已空缺 45 天的现状引发舆论关注,而巡视工作条例修订后首次将提级巡视制度化的背景,更凸显此次监督的特殊意义。

昆明市被列为提级巡视对象,这是首次对地级市采取这一监督方式! - 天天要闻

图片源于网络

提级巡视的核心在于打破常规监督层级。根据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央巡视组可直接对下一级党组织管理的单位开展监督。这种 "下沉一级" 的监督模式,旨在破解 "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 的困局。例如 2021 年中央对 4 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提级巡视,推动查处违规资金超 300 亿元;2024 年湖南对政法系统的提级巡视,揪出省公安厅科技信息化总队总队长胡中良等 "蛀虫"。此次对昆明市的提级巡视,正是这种监督模式的延续。

昆明市的特殊地位使其成为监督重点。作为连接中国与东盟的枢纽城市,昆明 2024 年 GDP 达 8275 亿元,占云南省经济总量的 28%。但近年来该市土地出让、工程建设领域问题频发。2025 年 1 月,市委常委周红斌主动投案,其在分管城建期间涉嫌违规干预土地拍卖;2024 年滇池保护治理项目被中央环保督察通报,暴露出资金挪用问题。这些现象表明,昆明的腐败问题已呈现 "系统性" 特征,需中央直接介入。

巡视组的人员配置体现专业性。按照《半月谈》披露的提级巡视标准,此次巡视组组长由中央巡视组正局级干部担任,成员包括审计署特派办专员、纪检监察系统业务骨干,以及熟悉边疆民族地区工作的专家。巡视组将采取 "驻点 + 机动" 方式,重点检查三个方面:一是落实党中央关于边疆治理、民族团结等决策部署情况,二是土地出让、国企改制等领域的利益输送问题,三是干部选拔任用中的 "圈子文化"。

监督方式创新体现在技术手段应用。巡视组将运用 "大数据 + 巡察" 模式,对昆明市 2018 年以来的 876 宗土地交易数据进行比对,重点核查容积率调整、土地闲置等问题。同时,开通 24 小时举报专线,并在全市 14 个县(市、区)设置 126 个举报箱,鼓励群众通过 "扫码举报" 反映问题。这种 "技术反腐" 与 "群众路线" 的结合,有助于突破地方保护主义。

巡视成果运用机制更加完善。根据巡视工作条例,中央巡视组将向云南省委反馈巡视情况,并督促建立整改台账。对于涉及省级干部的问题线索,将直接移交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市级以下干部的问题,将由云南省纪委监委挂牌督办。这种 "分级处置" 机制,既保证中央权威,又压实地方责任。

昆明市的整改压力显著增大。目前该市已启动自查自纠,暂停 3 个亿元以上项目审批,对 2019 年以来的财政专项资金开展全面审计。但更关键的是制度重建:拟建立土地出让 "双随机" 抽查制度,推行工程建设项目 "阳光招标",并将巡视整改情况纳入干部考核体系。这些举措若能落实,有望重塑政治生态。

提级巡视的制度价值在于标本兼治。通过对昆明市的 "政治体检",既能查处具体腐败案件,更能推动边疆地区治理体系完善。例如针对昆明作为 "一带一路" 节点城市的特点,巡视组将重点检查跨境贸易、自贸区建设中的政策落实情况,防止 "项目建起来、干部倒下去"。这种 "查问题" 与 "促发展" 的结合,体现了巡视工作的政治属性。

从更深层次看,提级巡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实践。通过打破 "权力闭环",将监督触角延伸至基层 "神经末梢",既彰显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也为其他地区提供治理范本。正如北京大学庄德水教授指出:"提级巡视不是目的,而是通过制度创新倒逼治理能力提升。" 这种创新实践,正在重塑中国的政治监督格局。

此次巡视对昆明市民生改善也将产生直接影响。巡视组已将群众反映强烈的 "烂尾楼" 整治、老旧小区改造等问题列为重点。例如五华区某商业项目烂尾 8 年,涉及购房群众 1200 余户,巡视组介入后,已协调开发商与金融机构达成重组方案。这种 "小切口" 解决民生问题的方式,让群众感受到巡视工作的温度。

巡视工作的常态化趋势更加明显。数据显示,本届中央前四轮巡视已完成对 31 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全覆盖,第五轮又新增对昆明市等城市的提级巡视。这种 "常规 + 专项 + 提级" 的组合拳,标志着巡视监督正从 "运动式" 向 "制度化" 转型。对于昆明而言,这既是压力也是机遇,如何借巡视东风推动改革,考验着地方治理者的智慧。

在全球化背景下,提级巡视的意义超越地域范畴。作为连接南亚东南亚的门户,昆明的政治生态直接影响 "一带一路" 建设。中央巡视组对该市的监督,既是对国内治理的强化,也是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决心。这种 "内修外显" 的治理逻辑,正在为全球反腐败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巡视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实现 "三不腐"。通过对昆明市的提级巡视,既要形成 "不敢腐" 的震慑,更要完善 "不能腐" 的制度,培育 "不想腐" 的自觉。当前,昆明市已建立 "巡视整改回头看" 机制,对已办结的问题线索进行随机抽查。这种 "闭环管理" 模式,将巡视成果转化为长效治理效能。

历史经验表明,任何改革都需要勇气和智慧。提级巡视作为一项制度创新,在实践中可能遇到阻力,但只要坚持 "发现问题、形成震慑" 的方针,就能不断深化发展。昆明市的此次巡视,或许将成为中国政治监督史上的重要案例,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复制的经验

国际分类资讯推荐

科技让高原老人安享晚年生活 - 天天要闻

科技让高原老人安享晚年生活

自2024年7月以来,拉萨市城关区已为1263名高龄、空巢、失能等特殊困难老人家里配备了护理床、制氧机以及床头“一键呼叫”等智能设备,这些设备的数据都会连接到市级智慧养老数据聚合平台,实现统一管理,为老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与安全保障。
2021年,贵州一男子靠养牛发家致富,年收入高达700多万 - 天天要闻

2021年,贵州一男子靠养牛发家致富,年收入高达700多万

2021年,贵州一男子凭借一手独特的养牛方法,养殖一头牛他就能净赚一万多元,更让人啧啧称奇的是,他还巧妙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创立了一套以养牛为主的立体循环农业模式,通过使用这种模式,他的年收入高达700多万元,那么他的这套养牛方法究竟有何独特之处呢?
拉林铁路守望者:在雪域“天路”托起365个“扎西德勒” - 天天要闻

拉林铁路守望者:在雪域“天路”托起365个“扎西德勒”

“回溯至2021年,青藏铁路拉林线开通之际,我便投身到这条线路的工作当中,能够深度参与拉林铁路的运营,这份荣耀始终在我心间熠熠生辉。”4月1日,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携手青藏铁路集团公司,于拉林铁路共同开启“坐着高铁看中国·寻访藏家桃花源”主题采访活动。身为青藏
戈壁蓝莓吃上“定制餐” - 天天要闻

戈壁蓝莓吃上“定制餐”

站在山南市扎囊县阿扎乡的戈壁腹地,目之所及不再是记忆中的黄沙漫卷。成片的智能温室在烈日下泛着银光,这片曾在戈壁荒滩种出圣女果而闻名的“戈壁田园”,如今,能让土壤要求极高的蓝莓也在此扎根,上演着现代农业最震撼的逆袭剧本。
大货车雨夜侧翻 司机被困 民警变身“人梯”施救 - 天天要闻

大货车雨夜侧翻 司机被困 民警变身“人梯”施救

民警翻过大货车时发现,司机王某已从驾驶室爬出,坐在车门上。由于腿部受伤,加上气温低,王某全身发抖,一时无法自行脱困。于是,民警用身体靠着车身,并提出让司机王某踩着自己肩膀,助他脱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