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乌冲突期间,印度悄然扮演了一个精明的“国际倒爷”角色。它一边以“全球南方团结”为名,大举购入俄罗斯打折原油,转手高价倒卖至能源紧缺的欧洲,赚取巨额差价;另一边又屡屡以“证件不全”“价格超标”或“制裁风险”为由,将满载俄油的船只拒之门外。可以说是一个妥妥的“利己主义者”
当下,眼看这场持续三年之久的冲突终于显现出了停火的迹象,印方这边,就再次抓紧时间,给俄罗斯上了一课。
(普京和莫迪)
日前,俄媒再次报道称,作为俄罗斯原油海运货物的最大买家,印度近日再次拒绝一艘满载北极原油的俄罗斯油轮入境。
俄媒表示,这艘悬挂坦桑尼亚国旗的油轮“安达曼天空”号,装载了从摩尔曼斯克港运来的10万吨石油,按照计划抵达印度瓦迪纳尔港,为国有印度石油公司的炼油厂提供原油。然而,在油轮抵达之后,印方港口入境处却拒绝了其入港的请求。
印方的说辞是这样的,凡是船龄超过了20年的油轮,必须持有国际船级社协会成员或印度海事局授权组织颁发的安全证书。
当下这艘“安达曼天空”号油轮建于2004年,在2024年12月份时还曾访问过印度,当时通行没有任何问题。同时,该油轮也拥有达喀尔级证书,但是印度当局并不承认。
在印方的阻挠下,俄罗斯这艘油轮还漂在海上,俄罗斯一家保险公司将承担天价的保赔险。俄乌冲突三年时间里,印度方面没少在这一领域给俄方出难题。但是俄罗斯这边,由于局势所迫必须要抓住印度这个能源需求大国,所以始终没把这些问题摆在台面上去质问印度。
但如今特朗普上台后,美俄关系缓和,国际局势已然出现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俄方一边也迅速宣布,俄总统普京已经开始做起访问印度的准备了。到时候,恐怕莫迪就得给普京一个交代了。
(油轮)
对于印度来讲,其之所以这样做,也是有自己的战略考量的。
首先就是要让自己保持平衡外交,对冲美俄关系缓和的潜在风险。
尽管印度长期依赖俄罗斯能源,其进口的俄罗斯原油,占其原油进口的30%以上,但美俄关系缓和,就可能削弱俄罗斯对印度的“特殊优惠”。之后,俄罗斯若因美欧制裁放松而重返欧洲市场,极大可能将减少对印度的折扣石油供应。印度此时限制俄油轮入境,既是对俄罗斯的谈判施压,也试图分散能源供应风险,强化与中东如沙特和美国的能源合作。
特朗普这边,虽然改善了对俄关系,但并未完全解除对俄制裁。印度如果过度依赖于俄罗斯的石油进口,可能会违反美国的《以制裁反击美国敌人法案》。这无疑会将印度置于一个棘手的境地。此外,美国近期明确要求印度降低关税并调整其贸易政策,这对印度来说也是一个需要谨慎处理的问题。通过限制从俄罗斯进口能源,印度试图以此向美国示好,以期换取美国在贸易谈判中做出更多的让步。
其次,印方则是要缓解国内的通胀和财政压力。
现阶段,印度卢比贬值严重,导致进口成本上升,虽然俄罗斯原油是折扣价,但是由于西方保险禁令增加,运输成本也增加了。在这样的背景下,若是印度能限制俄罗斯油轮入境,便可倒逼俄罗斯提供更加优惠的到岸价条款,甚至要求以卢比结算,降低印度外汇消耗。
再者,印度长期标榜“不结盟”传统,但在美俄博弈中实际采取“多向结盟”策略。如今通过此次行动,便可向国际社会展示其不受美俄关系变化左右的姿态。
(莫迪和特朗普)
最后,则是要为未来和俄罗斯的谈判预留筹码。
当下,印度正在和俄罗斯谈判北极液化天然气项目合作,限制传统原油进口可迫使俄方在液化天然气价格和股权分配上让步。此外,印度希望参与俄罗斯远东开发计划,但要求获得更多技术转让和本地化生产权益。
此外,印度还是俄罗斯武器的最大买家,占俄武器出口的23%,但近年因美制装备增加,印度需平衡军购来源。此次能源限制可向俄传递信号:若俄不愿在s-500防空系统技术转让上妥协,印度可能进一步转向美欧装备。
总之,印度的这一行动,既利用美俄缓和窗口期调整了能源布局,又通过经济杠杆谋求了地缘利益的最大化。但之后若美俄关系进一步缓和,西方国家逐步解除对俄罗斯的制裁,印度左右逢源的空间将大幅收缩。到时候,印度还能成为俄罗斯,以及其他国家心中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