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在“回字形”里开了一扇“窗”

2025年03月23日20:30:52 国际 5804

这是一座特殊的“院落”

“回字形”的灰白建筑

回廊嵌套的方寸间

高墙和电网将它与外界隔绝

“住”在里面的全都是女性

这也是市内唯一关押女性在押人员的看守所

玉溪市看守所

2023年,刘学斌和新加入的女民警们,还在为如何做好女性在押人员的监管工作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的“头脑风暴”。当时,看守所刚刚转“女看”,除了4个有看守工作经验的男民警,其余都是“新人”,女性民辅警占81%。如何管?怎么教?成为了当时最大的难题。

她们在“回字形”里开了一扇“窗” - 天天要闻

女警开展集中学习研讨。

“女性在押人员和男性不同,她们情感细腻,情绪容易波动,从洗头时间的调整到生活用品的摆放,再到洗澡次数的增加,我们用了整整三个月时间,在工作中一点点细化制度和要求,才有了今天你们看到的整洁和规范。”副所长刘学斌介绍。

这里的管理规则细到你想不到,细到每一件小事,作为一个新成立的团队,在这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就因“管得好”在全市出了名,还得到了省公安厅监管总队的高度评价。

但对于看守所来说,只“管得好”生活和内务是远远不够的,实现思想转化和保证诉讼才是最终目标。对于这些在押人员来说,这里不是终点,更像是重新让她们校准方向的“驿站”。

“回”与“归”

“回字形”建筑,是看守所的空间符号,但也是这群女警们使命的隐喻。

“女性的困境,我们更懂。”

在女警张萍芬眼里,这些因涉嫌犯罪被关押进来的人都是在“困境”里的人,如何让她们打开心扉,回归曾经“健康”的自己,这是看守所女警最重要的任务,而她和所有的战友都选择了最费时间,却最能感知真心的办法——对话和沟通。

她们在“回字形”里开了一扇“窗” - 天天要闻

女警交流在押人员近期表现。

“我们每天都要和在押人员交流,了解她们的想法,倾听她们的心声,也要宣传好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时掌握她们的思想动向,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说出来。”张萍芬说。

她打开桌前的一本记录本,里面的内容很多,笔迹各不相同,这是她管教的在押人员写下的“心灵日记”。这样的日记每个监室都有一本,除了谈心谈话,日记也成了女民警“阅读”在押人员心声的渠道。

在这份记录本里,让她记忆深刻的是一份菜单的抄录,来自于一个涉嫌经济犯罪的女性在押人员。一开始,她一直抵触不配合办案民警,在张萍芬的一次次交心谈心和与“心灵日记”的对话后,她敞开了心扉,交代了全部的犯罪事实,让案件办理加快了进程。

她们在“回字形”里开了一扇“窗” - 天天要闻

管教民警每天对在押人员开展一对一交心谈心。

从一开始进监室的情绪低落,到现在整个人变得平和乐观,她最感谢的就是负责管理自己的民警,她说自己读书不多,不会写太多的感悟和话语,就想到用抄录菜单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日常,看到菜单也能联想到自己在这里所发生的事,这不是一个“阴暗的地方”,在这,她找回了那个曾经想拥有“健康人生”的善良的自己。

彩色的祝福

在每个女警的办公室里,都有着很多的手工作品或者是画作,颜色鲜艳,做得也十分精巧。

她们在“回字形”里开了一扇“窗” - 天天要闻

每一位管教女警桌上都摆放着在押人员送来的感谢。

“这些都是我管理的在押人员送给我的‘礼物’。”女警耿洁笑着说。

从交警转岗到看守所的耿洁和其他女民警一样,也经历了一段适应过程。一开始进监室的时候,她“全副武装”,口罩手套一样不落,心里甚至有些忐忑,不知道如何面对她们。但当她真正进入角色后,她发现,她们其实只是走错了人生的某一段路。重新把她们拉回来,不让她们觉得被社会抛弃,让她们重拾生活的信心,变得阳光,是耿洁和其他女警最想做的事。

“那让她们的监室多一点色彩吧,颜色丰富了,心情也会开阔。”

“让她们多听听新闻,了解外面的变化,出去的时候,也不至于和社会脱节。”

“可以在传统节日的时候,组织一些活动,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这样既可以锻炼团队意识,又可以避免胡思乱想。”

“再多读点书,读书是调节心情,找回自己的最好方式。”

“我会八段锦,我可以教她们,身体也很重要。”

……

她们在“回字形”里开了一扇“窗” - 天天要闻

管教女警帮在押人员保养文化墙。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出着主意、想着办法。这些集思广益,后来都真正得到了落地,成为了看守所的管理特色。

监室里墙的颜色丰富了起来,每个监室都有一面文化墙,有的是满满的书法画作,有的是手工做的“梅兰竹菊”,有的是写满期待的“心愿墙”,还有向往自由生活的对联……

女警认真清点整理“流动图书室”书目。

不只视野的丰富,心的丰富也随之而来。在聂耳图书馆的支持下,“流动图书室”走进了监室,最新的小说、杂志、名著……在押人员都能读到。

“耿妈妈,谢谢您,在这里我学会了画画。”

“曹警官,谢谢您,没有放弃我。”

……

在“回”字里画同心圆

这座“回字形”建筑里,制度与人性始终在寻找最大公约数。

一名在押人员因常年吸毒,肠胃不适,几乎没有了牙齿,还患有艾滋病、肝炎等多种疾病,经常呕吐……除了身体的不适,这名在押人员对社会也有很强的抱怨。为了改变她的现状,管教女警经常找她谈心谈话,了解她的想法,还单独让食堂为她准备鸡蛋面、瘦肉粥,一次又一次的沟通和关心,让这名在押人员有了转变,主动加入监室的集体活动,积极配合民警工作,现在的她还成为了监室的小组长。

“我们不只是在‘管’,更多时候是‘渡’。”女警汤春慧说。

她们在“回字形”里开了一扇“窗” - 天天要闻

女警固定时间向在押人员播报时事新闻。

看守所的一面锦旗上写着“关爱有加胜似亲人 纪律严明管理有方”,玉溪市看守所正重新定义高墙的意义——那些“回字形”走廊里往复的脚步,丈量的不仅是安全底线,更是“救赎”二字。

7×24小时“封闭”勤务模式的坚守,女民警和辅警们不分昼夜,不分寒暑。单位里“说的话太多,走的路太多”,回到家只想好好休息,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她们坚强的后盾。

在大家的努力下,两年来,玉溪市看守所实现了“零安全责任事故”、执法“零过错”、队伍“零违纪”、群众“零投诉”、舆情“零负面”,甚至还收获了4面锦旗。

此刻,晨光中的八段锦音乐再度响起。女警詹丽萍正带领着在押人员们一同训练,天井投下的光影中,她们的身影渐渐重合,如同年轮嵌套的同心圆。监室里的那幅“新人新岁树新人 佳节佳日盼佳期 早日回家”的对联格外醒目。

这里的故事印证着一个真理:法律从不该是冰冷的绳索,而应是照亮迷途者归路的光——尤其当执法者愿以女性独有的坚韧与温柔,将这束光握成火炬时。

她们在“回字形”里开了一扇“窗” - 天天要闻

来源:玉溪警方

责任编辑:吴沅锦

国际分类资讯推荐

春天的“精灵”唤醒哲古草原 - 天天要闻

春天的“精灵”唤醒哲古草原

天刚蒙蒙亮,哲古社区牧民曲扎迫不及待来到羊圈,拿着奶瓶给新出生的小羊羔喂奶,顺便为刚刚生产的母羊开起了“小灶”。“家里养了230多只羊,这几天已经产了30多只小羊羔,大概4月中旬产羔将全部完成。”曲扎说,接羔保育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事情,尽管很辛苦,想到牧业增产,
上海地铁瓜太猛!男主社死三连暴击:身份扒光 + 丢饭碗 + 家宅塌房 - 天天要闻

上海地铁瓜太猛!男主社死三连暴击:身份扒光 + 丢饭碗 + 家宅塌房

最近,上海地铁上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猥亵事件。光天化日之下,一名男子在地铁车厢内对女性进行骚扰,整个过程被目击者拍下并迅速传播。事发后,这名男子在24小时内被公司解雇,成为2025年上海第一例地铁猥亵案的“主角”。他的行为不仅触犯了法律,更引发了公众的强烈愤慨
深化校会媒协同创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吉林省生态文化协会落户长春人文学院 青创市集赋能大学生创业项目招募启动 - 天天要闻

深化校会媒协同创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吉林省生态文化协会落户长春人文学院 青创市集赋能大学生创业项目招募启动

4月11日,由吉林省生态文化协会、长春人文学院、吉林城市融媒主办,长春人文学院文学院、中国网东北振兴频道、搜狐吉林融媒体中心承办,吉林省生态环保志愿者协会、吉林省时尚产业联合会协办的“校会媒协同,产学研融合”吉林省生态文化协会揭牌暨校企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长春人
坐不下挤一挤,真的没事吗?这辆超员载客面包车被蜀黍查处…… - 天天要闻

坐不下挤一挤,真的没事吗?这辆超员载客面包车被蜀黍查处……

为有效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为市民群众出行创造良好条件,汕头公安交警部门持续聚焦“两客一危一货”、6座以上小客车等重点车辆,严查严处超员超载、违法载人、疲劳驾驶等突出交通违法行为,坚决做到“发现一宗、查处一宗,教育一群”,切实筑牢道路交通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