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观察|从总书记云贵行看增进民族团结的三个着力点

2025年03月22日21:20:38 国际 8472

第一观察|从总书记云贵行看增进民族团结的三个着力点 - 天天要闻

第一观察|从总书记云贵行看增进民族团结的三个着力点 - 天天要闻

全国两会闭幕不到一周,3月17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贵州、云南两个多民族省份考察,走进侗族村寨、花卉产业园、丽江古城等地,与干部群众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等,集众智、谋发展、话未来。

深入民族地区考察,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族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他心系民族地区繁荣发展和少数民族群众安危冷暖的人民情怀,更体现了他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合力的深谋远虑。结合历史与现实,我们可以从此次考察看增进民族团结的三个着力点。

(一)以改革发展夯实民族团结之基

在贵州“侗乡第一寨”肇兴侗寨,和大家围坐共话乡村振兴;在云南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希望“美丽产业”成为造福群众的“幸福产业”……民族地区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心头。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总是强调“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有何深意?意味着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大家都要过上好日子,一个不落。

这些年,在党中央一系列政策部署下,各族群众团结一心、守望相助,420个位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实现整族脱贫,我国少数民族面貌、民族地区面貌、民族关系面貌、中华民族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

17日,在肇兴侗寨,习近平总书记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一起,大家争相向总书记讲述近年来村寨发生的可喜变化,这一幕正是“历史性巨变”的生动缩影。

第一观察|从总书记云贵行看增进民族团结的三个着力点 - 天天要闻

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在发展巨变中,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就在眼前、在身边,大家感到日子有奔头、前路有希望,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油然而生,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自然得到增强。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在两省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都强调“高质量发展”,并结合资源禀赋、立足当地实际,分别为两省指明了未来发展重点和方向,这对全国特别是民族地区发展都具有启示意义。

新征程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步伐,扎实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促进各地区在经济上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融为一体,各族群众的心将走得更近、贴得更紧,为进一步增进民族团结夯实基础。

(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

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丽江古城,察看古城内木氏土司府衙署主要建筑,参观纳西族东巴文化研究成果展示时强调,“引导各族群众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第一观察|从总书记云贵行看增进民族团结的三个着力点 - 天天要闻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时间回到11年前,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此后,从考察调研到召开会议,再到指示批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原创性论断,并将其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全面部署、持续推进。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就是希望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奋斗、勠力同心,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进。

在2024年举行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动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新形势下,只有多措并举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越铸越牢,才能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三)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要保护利用好木府这样的重要文化地标,保护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肇兴侗寨到丽江古城,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这让人不禁想起,在2021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以“主干”“枝叶”为喻,阐述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间的关系——

“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

这样的特点使我国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兼收并蓄,形成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也成为各民族团结融合的重要原因之一。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

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更加牢不可破,才能够更加从容自信地面对民族复兴道路上所面临的疾风骤雨甚至惊涛骇浪。

回首过往,各族群众团结奋斗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面向未来,也要依靠各族群众团结奋斗续写新的辉煌。

各族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起各民族大团结的磅礴合力,这样的中华民族一定无往不胜,这样的未来一定光明可期。

来源:新华社 

初审:仲博

复审:刘楠

终审:王继峰

国际分类资讯推荐

第十八届县人民政府第65次常务会议召开 - 天天要闻

第十八届县人民政府第65次常务会议召开

【来源:宜黄县人民政府_领导活动】5月28日,第十八届县人民政府第65次常务会议在县行政中心五楼常务会议室召开。县委副书记、县长陈小青主持会议,县领导周钦、邵明申、罗小刚、杨抚平、吴媚等出席会议。邵建宜、冯志榕列席会议。
“90后”巴基斯坦青年:我想在中国实现科研梦 - 天天要闻

“90后”巴基斯坦青年:我想在中国实现科研梦

中新网绍兴5月29日电 题:“90后”巴基斯坦青年:我想在中国实现科研梦 作者 项菁 “我想在中国实现科研梦。”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即将到来,“90后”巴基斯坦青年安哲(Azim Uddin)在浙江绍兴受访时说。 安哲从小热爱科学,如今专注先进复合材料及3D打印研究。一年前,因被绍兴地区的人文底蕴、科创氛围和国际友好环境吸...
准备就绪! - 天天要闻

准备就绪!

第四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准备工作就绪第四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即将在敦煌召开,为中外文明交流接续搭建桥梁,奏响文明互鉴新乐章。5月28日,距大会开幕还有两天,敦煌国际会展中心A馆一楼国际厅内各项筹备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会场内,桌椅和各类标牌摆放整齐划一,工作人员反复检测、调试重点设施设备;会议服务人员进一...
赖清德遮羞布被揭开,国台办给台独指明路,留下最后机会? - 天天要闻

赖清德遮羞布被揭开,国台办给台独指明路,留下最后机会?

面对赖清德的“两岸并购论”,国台办现在直接扯下了他的遮羞布,并且给赖清德指明了道路,那么赖清德到底会不会走这条路?01 赖清德遮羞布被扯下台当局领导人赖清德上任一周年之际再出惊人言论,但相较于之前的“两国论”,这次的“公司并购论”显然要低调
广东省政协机关原一级巡视员张广宁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 天天要闻

广东省政协机关原一级巡视员张广宁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经广东省委批准,广东省纪委监委对第十三届广东省委委员,广东省政协机关原一级巡视员张广宁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经查,张广宁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无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收受礼品、礼金;违反组织原则,不按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财物;把公权力当...
突发!韩国一客机冲出跑道,机上载有180余名乘客 - 天天要闻

突发!韩国一客机冲出跑道,机上载有180余名乘客

当地时间5月29日下午,据韩国航空业界消息,韩国济州航空一架自仁川国际机场起飞的飞机在28日抵达越南岘港机场后,在降落滑行时短暂偏离跑道,随后重回跑道停稳。在此过程中飞机起落架轮胎受损。涉事飞机为一架波音737-800客机,航班号为7C2217。事发时飞机上共搭载180余名乘客以及机组人员,据悉没有人在事故中伤亡。 新闻...
在未来“世界船都”
看20万吨巨轮“长”啥样 - 天天要闻

在未来“世界船都” 看20万吨巨轮“长”啥样

扬子晚报网5月29日讯 (通讯员 姚巍 季美岑 记者 王国柱) “中国造船看江苏,江苏造船看泰州。”这是流传在造船业的一句话。5月27日,在泰州市委网信办组织的“筑梦大海新晨”网络主题活动中,媒体一行走进泰州造船重企——位于泰州泰兴虹桥新区的扬子鑫福造船有限公司,感受造船现场火热场景,以及20万吨在造货轮“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