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与西方决裂:45国联合声明下美国罕见弃权,中方态度明确
俄乌冲突引发的国际博弈持续升级,美国在全球焦点事件中的立场再度成为讨论核心。日前,由欧盟、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乌克兰等45个wto成员签署的一份谴责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声明引发了广泛关注。然而,与过去几年在乌克兰问题上一贯强硬的姿态不同,美国这次选择了弃权。这种罕见的举动不仅令国际社会大为震惊,也把特朗普与传统西方盟友之间的矛盾推上了台面。
更加引人注目的是,美俄在此背景下展开了直接对话,以双边会谈形式试图推动俄乌冲突解决,这直接跳过了包括乌克兰自身在内的其他相关方。而对此,中国也在关键时刻明确表态,呼吁对于该地区冲突必须通过多边协调解决,拒绝单边主义。美俄弃权的意义、欧洲的焦虑、中国的角色,共同构成了这场复杂外交博弈的关键。
美国的弃权:从幕后主导到潜在调整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一直以乌克兰的主要支持国家自居,不仅在经济和军事援助上持续加码,还几乎主导着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制裁的大部分决策。据相关数据统计,美国官方曾宣称援助乌克兰总额累计达到1770亿美元,但根据实际核查,仅有760亿美元得到了直接落实,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美乌关系中的利益算计。
但是,这一次特朗普政府的态度发生了显著转变。在拒绝参与谴责俄罗斯的声明表决后,美国选择与俄罗斯进行直接对话,初步提出了停止冲突的新措施。从特朗普的视角来看,当前俄乌冲突已严重拖累了美国的战略重心,他甚至认为欧洲盟友在“消化战争红利”,而美国承担了过于沉重的义务成本。
同时,特朗普在美俄首次会谈后试图推进一项和平计划,但该方案绕过了乌克兰与欧洲的参与,完全偏向于与俄罗斯直接协商。这种“单边精算”的做法,充分展现了特朗普追求“交易式外交”的一贯风格,更意图通过独揽俄乌停战方案的主导权来攫取利益,排除盟友干预。
欧洲的焦虑与特朗普的西方分裂
正因如此,美国的弃权与美俄单边谈判引起了欧洲国家的普遍担忧。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均表达了明确的不满,认为特朗普政府正在撼动西方盟友的共同基础。毕竟,过去三年里,欧洲在援乌问题上投入了大量资源,不论是接纳乌克兰难民,还是承担俄方能源切断带来的经济压力,都使其不愿在俄乌冲突的最后关头失去主导权。
特别是在特朗普提出的初步协议中,包含禁止乌克兰加入北约的条款,并建议由俄罗斯保留部分地区的战略控制权。这种做法等于堵死了欧洲通过乌克兰扩大自身地缘利益的可能性,同时还要求欧洲国家退出乌克兰重建计划中的安全保障角色——直接让欧洲国家成为局势中的“输家”。
更让欧洲难堪的是,特朗普政府为了强化自身利益,要求获得乌克兰50%的自然资源、港口等,而欧洲却被排除在资源分配之外。这种双重打击使欧洲领导层意识到,美国在特朗普的领导下,可能将彻底放弃对欧洲利益的传统考虑,转而以“美俄利益交换”为核心重新配置全球格局。
俄罗斯和中国:分化与中和的双重应对
对于俄罗斯来说,美国的弃权无疑是一张“战略筹码”。通过特朗普对欧洲的分化,俄罗斯获得了喘息机会。尽管受到制裁的冲击,但俄罗斯通过重新调整粮食和能源出口,逐步缓解了经济压力。同时,继美俄首次双边会谈之后,普京期待推动进一步的谈判,同时将乌克兰及欧洲盟国排除在局外,以弱化欧美整体对俄罗斯的压力。
而在这个关键节点,中国的表态则展现出鲜明的多边主义立场。中国外交部明确指出,任何地区冲突都应在多边框架下进行解决,尤其是包括利益攸关方在内的全面谈判才能达成有约束力且可持续的和平协议。
需要看到,多边方案不仅是中国的一贯主张,同时也彰显了中国作为重要经济体和国际关系中“中和者”的作用。在俄乌战争中,中国始终保持对乌克兰能源、农业合作的开放,同时也与俄罗斯在能源贸易方面保持紧密联系。这种“双向互动”为中国在未来可能发挥的调解作用提供了一定条件。
特朗普弃权的背后:国际博弈的方向在哪?
特朗普在俄乌冲突中的罕见弃权与“单边策略”,正使国际格局走向新的不确定性。对于乌克兰来说,美国的弃权和对谈判策略无疑是一种深刻的外交失落。过去三年里,乌克兰依赖美国的军事物资与政治支持,如今如果美国转身加强与俄罗斯谈判和合作,乌克兰不仅会被迫调整自身战略,更可能面临更严苛的外交条件。
对于欧洲而言,特朗普的做法已然敲响了“秩序终结”的警钟。欧盟长期依赖美国的安全屏障,如今却被迫在俄乌冲突中承担全部安全责任,同时牺牲自己的经济利益。这一裂痕可能撼动长期稳定的欧美盟友体系,甚至使欧洲在未来国际博弈中走向一定程度的边缘化。
最终,这场围绕俄乌冲突展开的国际大戏,或许不仅是一次大国之间的利益较量,更是对国际多边主义和现有秩序的深层冲击。而随着特朗普的大胆推进,以及中国的多边呼声,新的博弈平衡点正走向台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