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政坛上演“忠诚竞赛”?
2025年3月,当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在社交媒体上喊话称:“自由世界需要一位新的领导者”时,这句话本来只是一句外交辞令,未必真的会掀起波澜。
然而,在莫斯科,有人迅速抓住了这个机会,做出了一番充满戏剧性的回应。
梅德韦杰夫,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普京曾经的“老搭档”,立刻站出来,高调宣称:“自由世界的领导者已经存在,那就是弗拉基米尔·普京!”
不仅如此,他还毫不留情地讽刺欧洲:“欧洲不过是一个脆弱、脾气暴躁的老太婆,没有美国的庇护根本活不下去。”
这样的表态,似乎比克里姆林宫官方发言人还要更加激进。
梅德韦杰夫已经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对普京表示忠诚,但这次,他的做法再次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问题是,曾经的“亲西方派”梅德韦杰夫,为什么会变得如此极端?
他是想重新获得普京的信任,还是在权力角逐中孤注一掷?
他真的能借此回到克里姆林宫的核心权力圈吗?
梅德韦杰夫的权力浮沉
2008年,当普京因宪法规定无法连任总统时,他选择了时任第一副总理的梅德韦杰夫作为接班人。
这一决定在当时的俄罗斯政坛被认为是“可控过渡”,普京仍然握有实权,并担任政府总理。
许多分析人士认为,梅德韦杰夫不过是克里姆林宫的一名“影子总统”,他会严格按照普京的意志行事,并不会对既有的政治秩序造成任何影响。
然而,事实证明,梅德韦杰夫并不满足于成为一个“傀儡”。
在他执政的四年里,他尝试推行一系列温和改革,展现出与普京不同的执政风格。
他提出了“现代化”口号,主张减少对能源经济的依赖,发展高科技产业,并倡导法治改革以减少腐败。
他还推动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即美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试图改善与美国的关系。
但这一切,都在2011年画上了一个惊人的句号。
当年的利比亚战争成为了梅德韦杰夫政治生涯的分水岭。
在联合国安理会关于是否对利比亚进行军事制裁的投票中,梅德韦杰夫的政府代表俄罗斯投下了“赞成”票。
这一决定让北约得到了合法依据,最终促成了卡扎菲政权的垮台。
然而,这一举动并未事先征求普京的同意,普京对此极为愤怒。
普京在公开场合严厉批评了这一决定,甚至称北约对利比亚的行动是“十字军东征”。
梅德韦杰夫试图辩解,称俄罗斯需要在国际事务中展现“更负责任的姿态”,但这场风波彻底撕裂了“梅普组合”。
普京的权力网络开始全面收紧,对梅德韦杰夫的改革逐步“清算”。
当2012年总统选举到来时,普京毫无悬念地重新掌权,而梅德韦杰夫被“贬”为总理,从此失去了独立施政的空间。
接下来的几年,梅德韦杰夫的政治地位持续下滑。
他在担任总理期间执行普京的政策,但始终无法真正掌控国家事务。
许多重要决策仍然由普京亲自拍板,梅德韦杰夫逐渐被边缘化。
2020年,他正式卸任总理,被安排到了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这个职务。
这一职务虽然听起来重要,但实际上权力有限,更多的是一个荣誉性职位。
在外界看来,梅德韦杰夫的政治生涯似乎就此走向终结。
从温和派到“鹰派”
如果俄乌冲突没有爆发,梅德韦杰夫或许会继续作为一个“被遗忘的政治人物”留在俄罗斯的权力体系边缘。
然而,战争的爆发让他看到了重返权力核心的机会。
为了重新赢得普京的信任,他开始采取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政治路线,从一个曾经的温和派,一跃成为俄罗斯政坛中最具攻击性的“鹰派”之一。
梅德韦杰夫的转变最早可以追溯到2022年5月。
当时他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西方通过武装乌克兰,正在冒着引发一场大规模核战争的风险”。
这番言论立即在国际舆论中引发轰动,许多西方媒体认为,他的言论比普京本人甚至还要激进。
此后,他的表态越来越极端,频繁在社交媒体上发表战争威胁。
2022年7月,他警告称:“如果乌克兰攻击克里米亚大桥,那么基辅将面临末日审判。”
然而,虽然克里米亚大桥后来遭遇袭击,但所谓的“末日审判”并未到来,许多外界分析认为,梅德韦杰夫的言论更多是政治表演,而非真实政策考量。
2023年,随着俄乌冲突持续升级,梅德韦杰夫的言论更加激烈。
他不仅指责乌克兰政府是“西方的傀儡”,还宣称“未来100年,俄美之间都不可能再建立任何友谊”。
这种极端反西方的表态远超俄罗斯政府官方立场,甚至被部分分析人士认为“过于激进”。
他甚至多次在社交媒体上暗示使用核武器,2024年,他在telegram上发文称:“如果西方继续支持乌克兰,那么他们应当做好承受俄罗斯‘最沉重打击’的准备。”
虽然他并未直接提及“核武器”一词,但许多分析人士认为,这是在向西方传递威胁信号。
2024年12月27日,梅德韦杰夫又在社交媒体表示:“在未来的100年,俄罗斯都不太可能和美国建立友谊。”
这种极端的转向,明显是梅德韦杰夫在向普京展示忠诚,但同时也让外界对他的真实性格和政治动机产生了疑问。
接班人之争的隐秘较量
普京的年岁日益增长,俄罗斯未来的接班人问题成为政治博弈的核心议题之一。
尽管目前普京仍然稳坐总统宝座,但无论是内部派系斗争,还是外部国际环境的变化,都让接班人的角逐变得越发激烈。
在这种背景下,梅德韦杰夫重新调整自己的政治策略,希望借此重新进入克里姆林宫的权力中心。
首先,他必须摆脱过去“亲西方派”的政治污点。
在俄罗斯当前的政治生态中,任何被视为对西方友好的政治人物都会遭到边缘化。
因此,梅德韦杰夫采取了最激进的方式,彻底与过去的形象决裂,用强硬的对西方立场重新塑造自己的政治形象。
其次,他要在普京的接班人名单中占据有利位置。
当前,俄罗斯国内有多个潜在的接班人选,包括国防部长绍伊古、克里姆林宫第一副总理米舒斯京、fsb(联邦安全局)高层人士等。
而梅德韦杰夫若想重新回归权力核心,就必须展现自己与其他竞争者的不同,并向普京证明,自己是最坚定的忠诚者。
然而,他的策略并非毫无风险。
许多西方分析人士认为,梅德韦杰夫的表态过于激进,甚至可能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欧盟外交官斯塔诺曾公开讽刺他,“梅德韦杰夫只是拼命传播自己的精神病诊断结果,以吸引舆论注意”。
尽管如此,梅德韦杰夫仍然在坚定地推进他的政治计划。
他究竟能否成功重返权力核心,还是只是一个“被利用的工具人”?
这仍然是一个充满变数的悬念。
结语
梅德韦杰夫的“忠诚竞赛”仍在继续。他的言论越来越激进,他的表态越来越夸张,他的形象与十几年前的那个“改革派”总统已经判若两人。
但问题是,普京真的会再次信任这个曾经的“叛逆者”吗?还是说,他只是利用梅德韦杰夫,作为一种政治工具?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梅德韦杰夫距离重返克里姆林宫,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他会不会是那个最终的继承人?俄罗斯的未来,依然充满变数。
参考文献
参考消息《梅德韦杰夫:“欧洲衰弱又爱吵”》
财联社《梅德韦杰夫:评价特朗普政府需要根据其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