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时间,对中国人意味着什么?

2025年03月04日19:03:08 国际 1656

3月,北京的春风尚未完全驱散寒意,人民大会堂的台阶前已聚集起世界的目光。


对中国人而言,两会时间就像一种“政治节气”,每年召开不仅是国家政治日程的“固定动作”,也是一场全民参与也惠及众人的民主实践。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每一个数据、代表委员的每一份议案提案,都与民生冷暖紧密相连。


今年的两会,恰逢“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篇的关键节点,更被赋予承前启后的特殊意义。

这种时间节点的叠加,让两会成为国家意志与民众诉求交汇的枢纽——从民生保障到正风反腐,从人工智能到教育改革,从乡村振兴到环境治理,这里的讨论牵动着亿万人的期待。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3月3日,有网友向演员刘晓庆反馈有人在视频号AI生成视频假冒她。

刘晓庆转发并配文:

“天哪,我点进去看了一下,画面是我,声音很像我,但不是我!这是怎么做到的?大家以后不会搞不清楚哪个才是真的我了吧?”

这个话题,在今年的两会上已有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李东生认为,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深度伪造技术也快速发展,建议加快人工智能深度合成内容标识管理规章制度的出台,对AI生成的内容进行强制标识,同时明确对人工智能深度合成服务商未履行标识义务的惩罚制度,加强深度合成内容标识技术标准和发布的管理。


这样的呼应,在两会的舆论场上早已是常态。


比如,前些天我的父母让我帮他们看药瓶上的说明,埋怨字太小根本看不清,今天我就看到代表在讨论同样的话题:“药品说明书字太小、内容过于专业,让老年人看不懂、看不清的问题已经存在了多年!


全国人大代表戴茵呼吁修订《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包括说明书的字号大小、语言表述、排版格式等,为企业提供明确操作指南,也切实让老年人能无障碍地阅读药品说明书。


两会时间,对中国人意味着什么? - 天天要闻


这些案例揭示了两会机制的深层逻辑:


它不仅是政策的“输出端”,更是问题的“输入端”,是国家治理的实验室,制度创新的实践场,也是民情民意的集散地,与民生相通,和社会共振。


回顾过去一年,两会推动全国医保个人账户跨省共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存量房贷利率批量下调等一系列便民惠民举措,让民众切实感受到了民生保障带来的福利。


当农民工代表为“二代群体”发声,当上海干部讨论如何当好“改革尖兵”,当普通市民通过“我为政府工作报告提建议”平台提交意见……每个人都在参与中重新定义“我们”的内涵。


两会时间对中国人而言,最终是一场关于“共同体”的集体叙事。


这种参与感,或许正是中国式民主最生动的注脚。它不追求口号式的狂欢,而是在务实讨论中凝聚共识;不迷信票决万能,而是在协商沟通中寻求最大公约数。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这种对话的力量,或许正是中国给予世界的最宝贵启示。



作者:潘高峰

编辑:李争

编审:潘高峰

国际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驻新潟总领馆举办中国殉难劳工慰灵碑修缮完工仪式 - 天天要闻

中国驻新潟总领馆举办中国殉难劳工慰灵碑修缮完工仪式

新华网东京5月20日电(记者杨光)中国驻新潟总领馆18日联合福岛县日中友协,在猪苗代町举办中国殉难劳工慰灵碑修缮完工暨植树祭扫仪式。中国驻新潟总领事崔为磊、日本国会众议员小熊慎司、公益社团法人日中友好协会副会长桥本逸男、福岛县日中友协会长远藤久等当地各界人士及华侨华人、留学生代表出席。图为出席活动的相关...
痛惜!著名专家李春升会议期间因病逝世,享年63岁 - 天天要闻

痛惜!著名专家李春升会议期间因病逝世,享年63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春升同志治丧工作组5月19日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国微波遥感领域著名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李春升同志,于2025年5月17日在合肥参加学术会议期间因病逝世,享年63岁。
错过考公母子大闹机场的“罗生门”:普通人也要遏制流量冲动 - 天天要闻

错过考公母子大闹机场的“罗生门”:普通人也要遏制流量冲动

同一件事接连两天登上热搜,前后情节却大相径庭——5月19日,“母子错过航班大闹机场称耽误次日考公”登上网络热搜,有网友发布视频称,5月17日晚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一名女子因值机迟到错过航班而大闹机场,哭喊耽误儿子考公,并称其子告诉民警迟到系母亲舍不得打车;然而19日晚当事女子却向媒体澄清,视频中的“儿子”其...
稷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开展“5·20世界计量日”宣传活动 - 天天要闻

稷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开展“5·20世界计量日”宣传活动

【来源:稷山县人民政府网_部门动态】2025年5月20日是第26个“世界计量日”。为进一步强化民生计量监管,倡导诚信经营理念,5月20日上午,稷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围绕“计量顺时代之需,应民生之盼”为主题,举行“世界计量日”宣传活动,吸引了广
列国鉴·叙利亚|记者观察:叙利亚冲突频发 和平重建前路艰难 - 天天要闻

列国鉴·叙利亚|记者观察:叙利亚冲突频发 和平重建前路艰难

新华社大马士革5月20日电(记者程帅朋 冀泽 马晓成)去年12月政局剧变后,叙利亚安全局势仍不稳定,袭击频发。治理体系崩溃、经济发展困难、宗派矛盾与外部干预难以摆脱等挑战,让叙利亚的和平前景充满不确定性。5月3日凌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附近地区遭到以色列空袭后升起浓烟。新华社发(蒙塞夫·梅马里摄)多地冲突再...
此次英欧关系“破冰” 竟是因为美国? - 天天要闻

此次英欧关系“破冰” 竟是因为美国?

英国与欧盟19日举行英国“脱欧”后首次英欧峰会,达成多项协议。英欧领导人均表示,此次峰会是“历史性时刻”,成为双方关系“重置”的标志。分析人士指出,英欧关系一度冷淡,但美国政府政策转向,是促成英欧再次“牵手”的一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