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环保专家:沙漠植树弊大于利,中国自称环保大国,却不懂危害

2025年01月25日20:02:10 国际 1030

综述

作为曾经面临严重荒漠化问题的国家,我国一直高度重视沙漠生态的治理和修复。近年来,随着治沙工作不断深入,我国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曾经的“沙进人退”变成了如今的“人进沙退”的局面。

然而,国外却有不同的声音。一位美国专家在论文中提出,中国大规模植树造林不仅无法改善沙漠环境,反而可能危害生态系统。植树造林还会危害生态?这实在令人费解,美国专家的观点是否真的有道理呢?

美国环保专家:沙漠植树弊大于利,中国自称环保大国,却不懂危害 - 天天要闻

中国治沙成就

曾几何时,我国的荒漠化极为严重,荒漠化面积曾占到国土的1/4,约有25%的贫困人口生活在西北风沙肆虐地区。沙漠以每年1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如果不加以控制,按此速度,25年后,沙漠就扩展出一个英国差不多大的面积。

上世纪50年代,我国的植被覆盖率仅为8.6%。在北京,每年沙尘天数有56.2天,塞罕坝地区更是一片荒漠,每到风沙起兮,草木不见,遮天蔽日,天地一片萧瑟。

然而,经过几十年来,我国政府和人民日复一日地不懈治理和努力,我国的生态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沙化土地的面积净减少了650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24.02%,有53%的沙化得到了有效治理。

美国环保专家:沙漠植树弊大于利,中国自称环保大国,却不懂危害 - 天天要闻

屹立于北方,郁郁葱葱的三北防护林,作为国家沙漠化治理重点工程,成功将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线向西推进了300公里,黄河的泥沙覆盖率下降了90%。

特别是在内蒙古地区仅2024年,内蒙古地区就完成治沙1716万亩,超出年度任务的11.4%,科尔沁浑善达克,有97.7%的沙地得到“歼灭”。

美国环保专家:沙漠植树弊大于利,中国自称环保大国,却不懂危害 - 天天要闻

过去,北京周边每年都有沙尘暴肆虐,如今每年沙尘天气次数已减少到个位数水平。一棵棵绿色青松蔚然屹立于塞罕坝,年年为大地披上绿色,年生态价值产出超120亿元,地区年降水量也增加到了460毫米。

从沙漠肆虐到人进沙退,从过去的沙尘天气频发到如今的绿意盎然,我国的沙漠化治理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仅在增绿的速度和面积上领先全球,也为全球治沙和生态恢复贡献了宝贵的经验。

美国环保专家:沙漠植树弊大于利,中国自称环保大国,却不懂危害 - 天天要闻

美国专家的质疑

然而,看到中国的取得的有力成就,有美国专家却提出了不同意见。2019年,《自然》网站发文称,过去几十年来,中国在西北和北部多个省份,种植了超660亿棵树木,这些树木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荒漠化扩张,但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容易造成水资源短缺。

文章还提供了相关数据论证,1994--2008年间中国的半干旱地区面积,比1948—1962年增长了33%。1980年以来,中国的干旱地区面积增加了160万平方公里。

植树造林需要水源灌溉,过度植树造林会消耗大量水资源,引起水资源短缺,从而导致干旱半干旱区域面积增加。这样的推论听起来很有逻辑,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美国环保专家:沙漠植树弊大于利,中国自称环保大国,却不懂危害 - 天天要闻

首先,发文机构并非《自然》杂志,而是《自然新闻(Nature News)》,文章并非专业性论文,缺乏权威性;其次,中国的干旱半干旱区域面积的确增加了,但增加的部分并不在西北和北部的植树造林区域,而是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

最后,造成干旱半干旱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也并非是“过度”植树造林,而是和亚洲夏季季风变弱有关。也就是说,造成干旱的原因是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并非人为引起。当然,是否由于其他人为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仍值得去讨论。

美国环保专家:沙漠植树弊大于利,中国自称环保大国,却不懂危害 - 天天要闻

治沙的多元实践

关于美国专家的观点,更需指出的是,中国的治沙工程并非仅仅依赖植树造林。而且在植被的选择上,也是经过不断摸索和研究后,精心挑选出的树种。

如今库布其沙漠生态科技中心,保留着一颗特殊的三角叶杨,当地人称其为“教训树”。二十多年以前,治沙专家远赴美国,精心考察挑选同纬度的树种,花2700万美元引入三角叶杨。然而,这一树种很快就因耗水量太大不得不废止种植。

此后,治沙专家在选择树种时,不仅注重治沙效果,更考虑到因地制宜,对沙漠气候的适应性。比如,如今西北部的戈壁滩和沙漠地区,耐旱耐贫瘠的梭梭红柳是最常见的选择。它们更适应沙漠生态,能够在固沙的同时,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美国环保专家:沙漠植树弊大于利,中国自称环保大国,却不懂危害 - 天天要闻

除了植树造林外,最值得称道地当属“中国魔方”草方格法。这项技术通过在沙漠边缘铺设麦草方格来固定沙土,然后在方格中央种植耐旱植物,以阻拦沙漠扩张。过去,铺设草方格需要人工操作,如今早已升级为了机械化操作。

一台多功能“固沙车”,一小时就可铺设5亩草方格,是人工操作的50倍。同时,科学的水土保持措施和滴灌技术的引入,也大大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而现代化的无人机飞播技术,能让植物种子精确地撒播到荒漠的关键区域,进一步提高了治沙的效率和效果。

在2024年年末,我国依靠植树工程,草方格技术等多种治沙措施配合,成功实现了对周长3046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锁边”包围,星星点点的绿意犹如一道道屏障,将流动的沙漠钳制固定。流动沙丘再也不会向周边扩散,有效保护了周边的铁路和基础设施。

美国环保专家:沙漠植树弊大于利,中国自称环保大国,却不懂危害 - 天天要闻

结尾

治沙工程包括种树,但绝不仅仅是单纯的种树。种树也并不会导致所谓的水资源匮乏,反而经过科学选择与合理管理,我们能高效利用水资源。美国专家的质疑,不过是在未经调查的情况下,对中国成就的一种偏见和傲慢。

我们用实际行动证明,治沙不仅需要科学创新,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我们取得如今的成果,背后不仅是几十年的智慧积累,更是无数人的辛勤耕耘。我们走出的这条治沙路线,更是全球各国值得参考和借鉴的优秀范例。

美国环保专家:沙漠植树弊大于利,中国自称环保大国,却不懂危害 - 天天要闻

国际分类资讯推荐

春天的“精灵”唤醒哲古草原 - 天天要闻

春天的“精灵”唤醒哲古草原

天刚蒙蒙亮,哲古社区牧民曲扎迫不及待来到羊圈,拿着奶瓶给新出生的小羊羔喂奶,顺便为刚刚生产的母羊开起了“小灶”。“家里养了230多只羊,这几天已经产了30多只小羊羔,大概4月中旬产羔将全部完成。”曲扎说,接羔保育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事情,尽管很辛苦,想到牧业增产,
上海地铁瓜太猛!男主社死三连暴击:身份扒光 + 丢饭碗 + 家宅塌房 - 天天要闻

上海地铁瓜太猛!男主社死三连暴击:身份扒光 + 丢饭碗 + 家宅塌房

最近,上海地铁上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猥亵事件。光天化日之下,一名男子在地铁车厢内对女性进行骚扰,整个过程被目击者拍下并迅速传播。事发后,这名男子在24小时内被公司解雇,成为2025年上海第一例地铁猥亵案的“主角”。他的行为不仅触犯了法律,更引发了公众的强烈愤慨
深化校会媒协同创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吉林省生态文化协会落户长春人文学院 青创市集赋能大学生创业项目招募启动 - 天天要闻

深化校会媒协同创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吉林省生态文化协会落户长春人文学院 青创市集赋能大学生创业项目招募启动

4月11日,由吉林省生态文化协会、长春人文学院、吉林城市融媒主办,长春人文学院文学院、中国网东北振兴频道、搜狐吉林融媒体中心承办,吉林省生态环保志愿者协会、吉林省时尚产业联合会协办的“校会媒协同,产学研融合”吉林省生态文化协会揭牌暨校企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长春人
坐不下挤一挤,真的没事吗?这辆超员载客面包车被蜀黍查处…… - 天天要闻

坐不下挤一挤,真的没事吗?这辆超员载客面包车被蜀黍查处……

为有效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为市民群众出行创造良好条件,汕头公安交警部门持续聚焦“两客一危一货”、6座以上小客车等重点车辆,严查严处超员超载、违法载人、疲劳驾驶等突出交通违法行为,坚决做到“发现一宗、查处一宗,教育一群”,切实筑牢道路交通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