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丨儿童性侵案频发背后,未成年人性教育该如何进行?

2024年04月14日14:11:48 国际 6916

近日,“湖南乡村小学校长性侵五名幼女”一案引起社会关注。2023年6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2)》,其中提到,2022年,最高检起诉强奸、猥亵儿童等性侵未成年人犯罪36957人,较2021年同比上升20.4%。如何保护未成年人远离性侵害?一旦发现孩子被性侵后,家长应该怎么做?为此,新京报记者联系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性学会会员、性心理师、《性教育的关键在父母》一书作者尹己秀,聊聊未成年人防性侵教育。

尹己秀从事性教育研究、实践工作已有8余年,在她看来,防性侵的核心是爱而不是防。除了教导孩子隐私部位不能被他人碰触外,教孩子爱自己,是更重要的事情。而健康的“亲子关系”才能教会一个孩子什么是爱自己,父母与孩子之间也才会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在此基础上,危险能够在伤害发生之前被识别出来,这就是在帮助孩子建立起最基本的防性侵安全系统。“但我们需要面对的事实是,就算家长做到百分之百的防性侵教育,也不可能完全保证孩子免遭性侵害。”因此,一旦发现孩子被性侵,家长应向孩子提供心理支持,尊重孩子的感受,并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对话丨儿童性侵案频发背后,未成年人性教育该如何进行? - 天天要闻

尹己秀在学校开设性教育课。 受访者供图

以下是新京报记者与尹己秀的对话:

留守儿童性教育缺失、防护意识薄弱

新京报:近年来,性侵留守儿童案件频发,为何这一群体易成为被侵害对象?

尹己秀:我认为这一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是“系统的支持功能”的缺失。留守儿童基本为隔代抚养,跟老人生活在一起,缺少父母系统的爱与教导,他们无法获得关于身体和性的安全认知,也很难发展出自我意识和隐私意识。性侵犯的一个基础概念是身体的界限被侵犯。知道自己的身体界限被侵犯,前提是具有身体界限意识。所以有些孩子在被性侵多次后,才意识到这是一种伤害。

另外,从留守儿童的情感诉求来看,因为身边缺乏父母的关爱,很容易导致他们将情感诉求寄托在其他类似父母的人身上,比如老师以及与父母年龄相仿的人。这种情感诉求本身往往很容易被坏人利用,本以为的情感支持,最后可能演变成一种精神控制。性伤害很容易在这样的情景下发生。

新京报:性侵发生后,可能会对孩子造成哪些影响?

尹己秀:孩子遭遇性侵后,有的孩子会变得抑郁,丧失对生活的兴趣;有的孩子会在人际交往中,开始变得孤僻退缩,持续伤害自己,并且很难与他人建立信任感。因为性侵的本质是权力的入侵,给人更直观的感受是,自己的权利、尊严被践踏,身体的界限被侵入。这种情况下,人是很愤怒的,需要发泄。愤怒的发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向内,一种是向外。如果没有很好的干预,这两种方式都可能带来不好的结果。向内就会不断攻击自己,伤害自己;或者孩子把这种愤怒转为向外攻击,最终受害者可能变成施害者。

新京报:发现孩子被性侵后,家长应该怎么做?

尹己秀:性侵发生后,家长们要先保持冷静,安抚好孩子的情绪,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和孩子一起决定是否报案。这个过程家长们要记得,孩子比你受到的伤害更严重,你稳定下来,会带给孩子力量。

同时,向孩子提供足够的心理支持,告诉他们,在这件事情中,他们没有任何错并且坚定地站在孩子这一边,千万不要去责怪自己的孩子。这一点非常重要,很多孩子被熟人或亲人性侵后,会觉得是自己不够好,甚至觉得不应该或者不敢怪罪对方。若该情况出现,必要时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此后,在报案过程中,家长也需顾及孩子的感受。因为报案之后,警方的询问会触发孩子不好的回忆,这些很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所以每一次询问前,一定要和孩子充分讨论会发生什么事情,警察可能会问什么问题,孩子想要怎么回答,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尊重孩子的感受。

“防性侵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新京报: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保护孩子远离性侵害?

尹己秀:从家庭这一层来看,家长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构建起一个安全系统。这一系统包括孩子成长所需要的可靠的人际关系网络、可获得的学校资源和健康的家庭关系。而一份健康的“亲子关系”,是建立这一安全系统的关键所在。在健康的亲子关系中,家长与孩子充分信任彼此,家长在生活中尊重孩子的界限,并经常示范或者鼓励界限被侵犯时表达拒绝。同时,家长要定期有意识地评估孩子可接触的人际关系网络和学校资源系统,比如选择可靠的保姆,如果离异再婚时审慎选择合适的伴侣,在平时跟孩子的聊天中了解学校老师,也教导孩子不受他人恐吓、威胁。当孩子表明遭遇熟人侵犯时,要坚定地站在孩子这一边。这些都是在帮助孩子建构底层的防性侵安全系统。

相反,许多遭遇性侵的孩子,他们往往处于不健康的亲子关系中。遭遇侵害后,他们选择保持沉默,而非向家长求助,很多时候是因为家长没有带给他们安全感,他们没有勇气讲出来。

而从学校这一层面来看,在学校推广“性教育”相关的概念课程是防性侵的一项有效举措。即使身边没有父母教导,也能够让孩子从学校学到基本的性教育知识。从2021年6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版正式实施,其中就规定,学校、幼儿园应当对未成年人开展适合其年龄的性教育。但实际情况是,国内开展性教育相关课程的学校非常少。做得比较好的公立学校通常一个学年开设一次两个小时左右的讲座,一些民办学校会愿意请专门的性教育老师来学校开课,还有一些公益机构会到农村学校开展相关课程,但惠及的人群都十分有限。所以这需要社会意识的转变,让更多的学校及家长意识到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必要性,然后推动整个系统作出改变。

新京报:性教育应从几岁开始?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接触性教育相关的知识?

尹己秀:我认为性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性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它涉及多方面内容,包括对孩子对自己身体的感觉、对关系的理解、对情绪的感知、对他人接触身体的反应等等。不同的年龄段,开展的性教育内容不同。

孩子3岁前,家长要让孩子认识、了解自己的身体,构建身体意识的概念和安全的依恋,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身体是很美好的,父母是爱我的,我是可爱的,爱和信任是健康人格的核心基础。

等到孩子3岁左右,开始进入稍微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不同于家庭的幼儿园环境时,他们会在同伴中进行各种身体和性的探索。这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认识身体各种器官包括生殖器官的正确名称,等到幼儿园大班,孩子开始有了一点抽象思维后,可以简单引入生殖器官与“隐私部位”的关系。

等到孩子进入小学后,父母可以慢慢地教给孩子一些关于隐私和安全的知识和技能。教会孩子准确理解隐私的概念,掌握简要的no-go -tell(不、走开、说出来)的方法。我们可以告诉孩子,隐私部位别人不能随便摸,一旦有人要触碰你,要赶紧跑,并第一时间告诉爸爸妈妈。这些知识和技能需要父母经常重复告诉孩子。

与此同时,家长也要帮助孩子建构敏锐的身体界限意识,帮助他们有能力识别关系中的危险。这需要我们提供足够安全的依恋关系,教会他们尊重自己的感受,有能力去做出有利于自身安全的决定,不会因为他人的威胁、诱惑而去伤害自己。孩子6岁之前,防性侵的责任百分百在父母。前期家长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构建一些关于爱和信任、自我与界限的概念,让孩子明白自己的感觉是对的,这样在6岁之后,孩子才有判断力和执行力,避免自己受到性侵害。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如果处在健康的亲子关系中,孩子与父母的沟通渠道一直畅通,孩子的知识、判断力和力量都在增加,预防性侵害的压力会减小。如果前期教育没做好,因为身体的发育,体内荷尔蒙发生变化,很多孩子开始逐渐进入情感与性的体验与实践,青春期很容易成为性伤害发生的高峰期。

总之,防性侵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认识了解身体是基础,给孩子充足的爱是关键,理解隐私部位是重点,掌握简要的方法是必须。

新京报:长期以来,部分家长谈“性”色变,一个质疑是,过早接触性知识是否会引导孩子发生性行为?

尹己秀:这一观点并不合理。我观察发现,许多孩子过早发生性行为,反而是因为亲子关系糟糕和性教育缺乏。如果家长把“性”当成一种禁忌,避免去与孩子谈论它,那么,一种常见的情况是,孩子从小就认为性是一个很羞耻的事情,一旦自己遭遇性侵后,很有可能因为羞耻感而选择沉默;另一种情况是,孩子到了青春期,性的发育随之而来,孩子们反而会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禁区而产生好奇,产生触碰这一“禁忌”的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得到家长的正确引导,孩子很有可能成为那个受害者,甚至是施害者。

相反,家庭中公开的性教育恰恰能够破掉朦胧的刺激感,让性的感觉和其他青春期会出现的感受一样自然。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意识到的一点是,糟糕恶劣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在家庭中遭遇心理创伤或情感的缺失,可能是孩子过早发生性行为真正的心理动因。

新京报记者 熊丽欣 实习生 张新惠 郝哲琳

编辑 刘倩 校对 王心

国际分类资讯推荐

印方新提案引热议:让印军进中国领土巡逻?解决边界问题还是制造 - 天天要闻

印方新提案引热议:让印军进中国领土巡逻?解决边界问题还是制造

印度大选背后:边境迷局与中国商品的魅力印度,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度,正迎来一场大选的风云变幻。然而,在这场政治盛宴的背后,却隐藏着中印边境的微妙平衡。莫迪政府近期的表态,似乎在向中国示好,但真相究竟如何?当莫迪在镜头前谈及中印关系时,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复杂的情绪。
不顾中方使馆警告,英国宣布派团赴台出席520,大陆发出清算信号 - 天天要闻

不顾中方使馆警告,英国宣布派团赴台出席520,大陆发出清算信号

无视中方严正立场,英国南海行动引众怒,中国坚定回应南海,这片宁静而富饶的海域,自古便是中华儿女的蓝色国土。然而,近日英国政府的举动,却在这片海域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他们无视中方的严正立场,公然增派军事顾问团队前往南海,试图干涉中国内政,这一行为无疑是对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严重挑衅。
民勤县薛百镇举办《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专题宣讲会 - 天天要闻

民勤县薛百镇举办《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专题宣讲会

5月20日,民勤县薛百镇举办《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专题宣讲会,邀请县级宣讲团成员周晓敏就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进行专题宣讲。周晓敏紧扣新时代从严治党的总要求,从《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修订背景及特点、深刻认识《条例》修订的重大意义、学习解读新修订《条例》的主要内容、坚决抓好...
党员学习月|凝心铸魂强信心,人文行走赋动能! - 天天要闻

党员学习月|凝心铸魂强信心,人文行走赋动能!

5月16日上午,以“凝心铸魂强信心 人文行走赋动能”为主题的华亭镇第十三届党员学习月活动开幕,并举行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学习会。今年的党员学习月期间,华亭镇各级党组织将围绕“五一个行动”陆续开展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即阅读一本经典书籍、撰写一篇学习心得、观看一部优秀影视、参加一次集体学习、提出一个合理化建议)...
又“大战”了?台媒:台立法机构再爆激烈推挤,蓝白民意代表抢先占领主席台 - 天天要闻

又“大战”了?台媒:台立法机构再爆激烈推挤,蓝白民意代表抢先占领主席台

【环球网报道】据台湾中时新闻网5月21日报道,台立法机构“改革法案”17日首度表决,掀起“朝野大战”,今日(21日)立法机构会议将继续处理相关议案,蓝(国民党)绿(民进党)白(民众党)再爆冲突。上午7时议场开门前,蓝白就再次集结在门口,7时开门时又爆激烈推挤,随后蓝白民意代表成功占领主席台。蓝白民意代表21日...
伊朗副总统公布莱希葬礼安排,新一届总统选举时间确定 - 天天要闻

伊朗副总统公布莱希葬礼安排,新一届总统选举时间确定

当地时间5月20日,伊朗副总统曼苏里表示,将于当地时间21日上午在东阿塞拜疆省大不里士举行莱希遗体告别仪式。21日下午将于伊朗库姆省库姆市举行莱希遗体告别仪式。22日,将在德黑兰举行相关纪念仪式,随后莱希的遗体将被转移至马什哈德,并于23日在马什哈德举行葬礼。此外,当地时间5月20日,由伊朗第一副总统、伊朗议会议...
韩国会议员窜访中国台湾地区 中国驻韩大使馆:予以谴责和抗议 - 天天要闻

韩国会议员窜访中国台湾地区 中国驻韩大使馆:予以谴责和抗议

新京报讯 据中国驻韩国大使馆消息,5月20日,韩国国民力量党国会议员赵庆泰等不顾中方强烈反对,执意窜访中国台湾地区,出席所谓“领导人就职仪式”并会见有关人员。这一行径公然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韩建交公报精神,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严重错误信号,同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背道而驰。中方对此坚决反对,予以谴责,并...
美国国务院称伊朗曾在莱希坠机后提出“罕见的援助请求”,但因后勤原因无法提供 - 天天要闻

美国国务院称伊朗曾在莱希坠机后提出“罕见的援助请求”,但因后勤原因无法提供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当地时间5月20日,伊朗国家电视台发布消息称,伊朗总统莱希及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等人在直升机事故中罹难。据路透社当地时间5月20日报道,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马修·米勒(Matthew Miller)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事故发生后,伊朗曾向美国提出“罕见的援助请求”,然而由于后勤方面的原因,美国无...
英媒:移民文件涉嫌造假,六旬残疾人士旅英38年后面临被驱逐 - 天天要闻

英媒:移民文件涉嫌造假,六旬残疾人士旅英38年后面临被驱逐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现年61岁的残疾人士安东尼已经在英国生活了38年,如今却因为英国内政部发现其移民文件涉嫌造假而面临被驱逐出境的风险。此事在当地引起广泛讨论,支持者认为他是无辜的,而且考虑到其身体状况,英国政府应该展现出人道主义精神。61岁的残疾人士安东尼已经在英国生活了38年 图源:英国《卫报》据称,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