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近日以色列再次宣布暂停进攻,并将开放几个小时的人道通道,让平民安全离开。虽然如此,但离开的平民必须高举双手或者举着白旗,并且通道附近以军士兵荷枪实弹,还有坦克在道路两旁。
对此,美国表示欢迎,拜登更是将其形容为:“美国和以色列达成的重要共识”,据美国方面解释,此举将保证加沙的平民安全,并且促使哈马斯将扣押的人员释放。虽然从表面上看,这件事似乎并没有什么可推敲的地方,实际蕴含的信息量却很大。
首先,在以色列开放人道通道这件事上,美国和以色列曾进行了多次的磋商,甚至已经到了互怼的地步,据参考消息网报道,前段时间,美以就因为这件事翻脸,美方指责以军攻击平民,而以方却也指责美军干过同样的事情,双方都闹得很不愉快。
虽然如此,但以方终究还是让步了,同意在加沙停火数小时,让被围困的平民能够顺利地离开。从表面上看,这是美国和以色列的交锋,可是实际上,却更像是一出不太高明的“双簧”,美以两个只是各取所需罢了。
在解释美国和以色列的弯弯绕绕之前,我们有必要讲述一下加沙的战况,虽然以色列军队拥有绝对制空权,而且还有大量的先进武器,但是哈马斯方面早已在加沙经营多年,光是地道就已经挖了几十公里长,而且地道错综复杂,内部还有氧气供给系统和储存室,很明显,哈马斯方面是准备进行长期战争。
也正是因为哈马斯躲进地道内同以军进行战斗,这才导致以军无法对完全彻底的掌控局面。据了解,有些地道甚至深达地下十几米,完全可以扛得住以空军的轰炸或者大炮的轰击,在这种情况下,以军可以说是陷入了巨大的麻烦之中。
由于哈马斯的顽强抵抗,导致以色列速战速决的计划失败,如今“闪电战”已经变成了“消耗战”,哈马斯可以在地道里跟以色列耗上半年,但是以色列能保持这种状态多长时间呢?先不说以色列的内部消耗,光是说全球舆论,就已经要把以色列给压垮了。
因此,以军急切地想要结束战斗,但又对地道内的哈马斯束手无策,因此,美国和以色列的“双簧”,才能唱得起来。
因为支持以色列,美国几乎遭到了全世界的反对和孤立,连美国国内,都对拜登及其幕僚怨声载道,要知道,拜登马上要迎来大选,现在这种情况,美国可以说是内忧外患,能不能坚持得住都是个问题。
而对于以色列来说,他们急于要结束战争,如果达不到战略目标,那么不用说全世界将对以色列口诛笔伐,就连以色列内部,都会发生动乱。而以色列的地缘条件本身就很差,若是周边国家团结起来一同反对以色列,那才是真正的危机。
因此,美国和以色列便共同演戏,唱了这么一出“双簧”,美国一边给以色列提供大量的援助,一边又假惺惺地指责以色列不该“攻击平民”,试图挽回自己在国际上的形象。而以色列呢,也适时地反驳美国,把美国的“形象”进一步地加深,等到事情发酵得差不多了,再宣布接受美国的“建议”,在加沙停火数小时。
这样一来,从表面上看,是美国一手促成了以色列的停火,为加沙平民赢得了希望,美国得到了声誉,拜登也将这次共识当成一次“胜利”,而广泛宣传,但更重要的是,以色列方面的小心思。
这里我们要注意一个细节,以色列虽然开放通道,却要求所有的平民都得高举双手或者是举着白旗离开,而且通道两侧都有重兵把守。这真的是在释放平民吗?其实从某种角度来看,更像是有意把哈马斯士兵给放到南边去,而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首先第一个好处,尽量减少地道内哈马斯士兵的数量。由于哈马斯占据地道同以色列抗争,以军已经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想要胜利更是遥不可及。与其花费巨大的代价去进攻地道,或者是任由冲突无限期发展,还不如利用心理战攻势,把哈马斯士兵给赶出来。
据环球网报道,以军方曾威胁使用化学武器对付地道中的哈马斯,但随即便被以色列科学家给否认。不管以军是否真是有这个想法,威慑的目的是达到了。在威胁之余,以军还开放人道通道,准许哈马斯士兵放下武器离开,如果看见哈马斯方面的高级军事人员偷跑,或许还能有意外收获。
其次第二个好处,把更多的哈马斯放到南方,有利于以军找借口向加沙南方进攻。众所周知,以色列一直所坚持的“消灭哈马斯”,就是个幌子,他们真正的目的是控制整个加沙,早在巴以冲突爆发之初,以色列方面就宣布“将在加沙建立新的领导”,这难道还不够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吗?
因此,美国和以色列才表演了这么一出双簧,美国获得了声誉,以色列则希望减轻地道的压力,但很可惜。以色列的希望落空了,据半岛电视台报道,哈马斯对外表示:“绝不投降,抵抗到底。”
在这种情况下,以军的算盘可能要白打了。或许再过一段时间,按捺不住的以军真的要使用化学武器来对付哈马斯的地道,毕竟以军的战车已经开启,除了一往无前外,再也无法停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