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有很多网友说,中美关系恶化之后,美国开始对我们中国“卡脖子”了,尤其是在高新科技术领域,如芯片、半导体和光刻机等等,限制产品出口,限制技术转让,限制人员交往等等,好像最近几年美国才刚想起“卡脖子”似的。
殊不知,自建国以来,美国的这种“卡脖子”一直从未间断,到了二十一世纪初,“9·11”事件突发,在世界反恐问题上中美达成共识,美对中的关系由对立转接触。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出现,美国需要中国的支持,中美两国在经贸关系方面有了广泛而深入的发展。
2011年,中国的和平崛起,GDP总量成了世界的第二位,引起了美国政府猜忌。奥巴马上台提出了重返亚太和“再工业化”的战略,不接受中国倡议的“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的建议。特朗普执政时,将“美国第一”列入政府议事日程,打响了中美贸易战的第一枪。拜登接班顺势延揽了特朗普的全部“制裁”业务,有过之而无不及,加快了围堵中国,扼制中国的一系列外交活动,中美两国元首的“巴厘岛共识”得不到真正的落实。
至今,在美国三任四届总统的共同“努力”下,中美全面对抗愈演愈烈,双方制裁与反制动作接连不断,芯片“卡脖子”更加突出。
前几天,华为Mate60在发布会“遥遥领先”的呼喊中正式全系列发布。客观的说,说华为“遥遥”领先为时过早,但领先是无可否认的,这重重的震痛了美国政府那只“卡脖子”的手。
当然,美国不会轻易认怂,刚刚出台了《芯片法案》,不能战略自主的欧盟紧随其后,也出台了针对中国的《芯片法案》。这不,欧盟又要以反补贴调查的名义对中国的电动车下手了。由此可见,美西方对中国的“卡脖子”仍将是未来一个时期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