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凭什么“依法窃听”?人权“教师爷”最后的遮羞布。

2023年06月27日20:53:04 国际 1087

连“愤怒的小鸟”这种手游他们都不放过。

“窃听”这种最没有“人权”的事情,为什么能在美国受到法律的保护呢?

“没有可避难之地,没有可安息之所,美国政府不会接受任何地方处于其监控视野之外。

不知道当你听到这句话,作何感想?

这是美国记者巴顿·格尔曼在《美国黑镜》一书中最让人绝望的一句话。

你以为他说的只是普通人吗?

美国凭什么“依法窃听”?人权“教师爷”最后的遮羞布。 - 天天要闻

斯诺登与奥巴马

01 丑闻曝光

从“棱镜”计划,“怒角”计划,再到“电幕行动”,“星风”计划。

这些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的行动代名词背后,是美国情报部门长期、毫无底线的对世界各国政要、企业及个人进行无差别窃听活动,甚至连美国公民也未能幸免。

为什么美国是当之无愧的“窃听帝国”? 这给美国带来了哪些利益?

美国利用海底电缆窃听情报,早在美苏冷战时期就已经是常规操作了。

1960年,为了获得莫斯科远东军事基地的情报信息,美国中情局(CIA)和国安局(NSA),联合执行了一项代号为“常春藤之铃”的秘密行动。

美国出动了“大比目鱼”号核潜艇在鄂霍次克海底的苏联通信电缆上安装窃听器,并连接录音磁带进行了长达10年之久的窃听。

在搞到了苏联核导弹详细的部署计划、性能、核潜艇技术等大量的关键情报之后,让美国在裁军谈判会议中获得了主动权,左右了冷战的格局。

正如前美国中情局分析师雷蒙德・麦戈尔说的那样,“美国所谓盟友实际上只是美国的附庸,在霸权和利益面前,道德、信义、承诺皆可抛之脑后。”

欧洲盟友尚且如此,何况对手苏联呢?

美国凭什么“依法窃听”?人权“教师爷”最后的遮羞布。 - 天天要闻

美国国家安全局(NSA)

02 幕后黑手

美国把窃听不止是用在政治上,在商业竞争中,利用窃听技术大搞不正当竞争来捞钱的事也没又少干。

美国国家安全局(NSA)、中央情报局(CIA)这种情报机构,还会“降维打击”在商战中充当间谍。

利用窃听、拦截电话传真等手段,获取欧洲企业的商业机密,从而谋取暴利。

比如在竞标的过程中,用这种手段搞到了对方的底价,然后在用非常微弱而且精准的竞标价格拿到订单。

1994年,美国国安局(NAS)就对法国空客公司下了狠手,抢了一笔价值60亿美元的大订单。

沙特航空公司准备采购法国空客的商用客机,这让美国波音公司异常眼红。

在商用客机领域,空客和波音是多年的宿敌。

美国国安局在窃听行业精心布局多年,顺便就窃听了沙特政府与沙特航空公司之间的传真和电话。

搞到了非常关键的竞标信息,然后转手就送给了美国波音公司,毫无悬念的拿下了订单。

美国凭什么“依法窃听”?人权“教师爷”最后的遮羞布。 - 天天要闻

网络攻击

在窃听情报的过程中,还有一种常用手段就是“网络攻击”,为此美国国安局培养了一只超一流的黑客组织“方程式”。

他们曾经开发了一个叫做“电幕行动”的顶级后门,对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长达10几年的网络攻击,涉及的行业涵盖了科研、经济和军事等领域。

值得警惕的是,美国在情报战方面,除了情报机构之外,美国的互联网科技巨头也是不容忽视的。

因为这些公司所掌握的交换器、电缆和网络设备,每天全球都有海量的网络数据经过,这些公司会配合美国情报部门,对这些海量信息进行梳理、分析和破解。

各种应用商店的APP,在美国国安局眼里就是“数据金矿”。

曾经有一个“怒角计划”,就是利用手机用户下载APP时,向手机里植入间谍软件。

其丧心病狂之处就在于,除了推特脸书、YouTube、谷歌这些常用软件之外,连“愤怒的小鸟”这种手游他们都不放过。

美国凭什么“依法窃听”?人权“教师爷”最后的遮羞布。 - 天天要闻

手机app

03 绅士和恶棍

美国搞窃听这件事情那真的叫一个历史悠久。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已经开始积累行业经验了。

1917年4月,此时距美国正式向德国宣战已经过去3周,首个专门负责电报密码破解的部门“密码局”成立。

1919年,密码局改名“黑室”,它就是今天美国国家安全局(NAS)的前身。

一开始主要任务就是破译外交密电。

此时西方列强在海上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战列舰的建造和维护费用又极其高昂,让各国背上了沉重的财务负担,为了暂时的和平。

1921年11月,美、英、法、意、日五国在坐下来谈判,签订了《华盛顿海军条约》。

美国为了在谈判中获得主动权,“黑室”就对所有的谈判代表,尤其是对日本进行了外交密电破译。

因为自从1905年,日俄战争之后,美国和日本已经互为假想敌。

为了限制日本海军的持续壮大,在搞清楚了对方的底牌之后,美国在《华盛顿海军条约》中成功的实现了自己的目的。

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萧条,内部的经济动荡让美国自顾不暇。

当时的国务卿亨利·史汀生以“绅士从不拆阅他人信件”作为理由,叫停了“黑室”的破译工作。

那以前干的都算什么呢?美国的神奇之处是可以在“绅士”和“恶棍”之间无缝衔接。

一旦战事再起,美国又会重操旧业。

二战期间,瑞典被德国占领,1940年瑞典密码学家鲍里斯·哈格林逃往美国。

在他的好友,同为密码学家的威廉·弗里德曼的帮助下,与美国军方达成协议,研制了大约14万件M-209机械加密机。

美国凭什么“依法窃听”?人权“教师爷”最后的遮羞布。 - 天天要闻

鲍里斯·哈格林

二战结束后,得到美国军方的支持,鲍里斯·哈格林回到欧洲创业,创办了“克里普托AG”公司。

1951年,美苏冷战期间,为了严密监视欧洲的情报,他和美国达成交易,在公司的产品中安装了“后门”。

哪个国家只要采购了他家的产品,那么在美国情报机构面前就像没穿衣服一样。

1967年,美国国安局甚至帮助”克里普托AG”公司设计了第一代电子加密产品,让其在欧洲市场获得了空前的竞争力。

为了更好的控制这家公司,1970年,美国与西德的情报机构共同出资将其收购,以便于对全球120多个国家开展了窃听行动。

这些国家并非全部是美国的敌人,大部分都是其盟友,比如巴列维时期的伊朗和军政府掌权的拉丁美洲国家。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后。

埃及总统萨达特为缓解国内的经济困境,准备与以色列和谈来减轻军费开支,这让其他阿拉伯国家非常不满,苏联也积极抵制。

窃听再一次帮了美国的大忙。

5年后,1978年9月,美国总统吉米.卡特邀请埃及、以色列在美国马里兰州戴维营举行最高级别的会议。

在谈判期间,美国发挥主场优势,国安局使用“克里普托AG”公司生产的设备对埃及总统萨达特的通信内容进行了窃听。

美国最终推动埃及与以色列签署《埃以和约》,与苏联争夺对中东的主导权。

1982年的马岛战争期间,美国利用阿根廷对“克里普托AG”公司设备的依赖,将截获的军事情报传递给英国

美国凭什么“依法窃听”?人权“教师爷”最后的遮羞布。 - 天天要闻

“克里普托AG

1989年,柏林墙倒塌东德与西德合并,1991年苏联解体欧盟成立。

德国情报机构担心之前和美国一起窃听盟友的事情曝光,就以1700万美元的价格将股份卖给了美国。

可以说,多年来美国从窃听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这也是为什么尽管不光彩,美国与也乐此不疲。

因为奉行实用主义的美国人更看重结果。

04 合法犯罪

美国是怎么把窃听变的稀疏平常的呢? 天空飘来四个字,“法律保护”。

窃听这种事情屡禁不止,而且确实“真香”,在美国政界窃听是公开的秘密,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1978年,在白宫的总统办公室的台灯里发现了微型麦克风。

后来经过调查,竟然是二战前后美国在位时间最长的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时期安装的。

因为他的发言经常被媒体滥用,为了正本清源,罗斯福也懒得解释,窃听设备可以保留关键证据。

此后对在白宫内发生的谈话进行录音,就成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历届美国总统奉行的潜规则,杜鲁门、艾森豪威尔都延续了这种做法。

“窃听”这种最没有“人权”的事情,为什么能在美国受到法律的保护呢?

还要说到1972年著名的“水门事件”。

这件事情之后,性质就完全变了,既然窃听屡禁不止,那么就干脆合法化,这就是美国的逻辑。

美国凭什么“依法窃听”?人权“教师爷”最后的遮羞布。 - 天天要闻

水门事件

1972年,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即将面临连任选举,为了获得对手民主党的竞选策略情报。

以詹姆斯·麦科德为首的5人,偷偷潜入位于民主党总部“水门大厦”,企图听过窃听获得一些有价值的情报。

麦科德当时的职务竟然还是尼克松政府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

在美国“安全”这个概念和我们完全不一样。

所谓“安全”意味着所有假想敌都在监控范围内,局势尽在掌握。

美国的所谓“安全”就是让所有人都感到不安全。

麦科德一伙人正准备安装窃听器的时候,不幸被安保人员发现,当成小偷当场给逮捕了。

随着警方的调查深入,其中有竟然有4人是前中央情报局的雇员,这当年估计是靠走后门进的局子,业务水平完全不及格啊。

压力就给到了总统尼克松这边,不过他的地位很稳,在任期间政绩卓越,结束了越南战争,恢复了中美关系,美国也走出了经济危机

“水门事件”并没有影响尼克松连任,最终大选结果是尼克松以压倒性优势,击败民主党候选人乔治·麦戈文顺利连任。

但不久之后一封匿名信寄到法院,原来“水门事件”另有隐情,显然有人要搞尼克松。

詹姆斯·麦克德在被审讯的过程中,供出了尼克松的法律顾问约翰·迪恩, 无奈只能弃车保帅,让迪恩当替罪羊。

美国凭什么“依法窃听”?人权“教师爷”最后的遮羞布。 - 天天要闻

约翰·迪恩

但是在得知要蹲40年监狱的时候,迪恩瞬间迷途知返,选择大义灭亲,还花了整整3个小时向检察官坦白从宽。

专门负责“水门事件”的调查委员会得知,原来从1971年初开始,尼克松就下令在白宫办公室里安装窃听系统,记录自己与手下的通话、聊天内容。

这也不是啥新鲜事,可是调查委员会显然和尼克松过不去,要求他交出相关录音资料,被尼克松果断给拒绝了,理由是政府的行政特权。

但是只要想一想就知道,这个录音里面一定有非常劲爆的内容。

调查委员会不依不饶把事情闹到了最高法院,结果大多数法官都认为总统的行政权力必需受到法律的约束,要求交出录音没毛病啊。

这就彻让尼克松破防了,直接免了调查委员会老大考克斯的职务,还动用中情局出来干预,这样一来性质就变了。

民主党抓住这个关键的机会给与致命一击,不但在《华盛顿邮报》头版头条曝光了这件事情,还同时让各大电视台暂停节目,全部几刷刷的转播这个事情。

“总统专权”、政府腐败等话题迅速发酵,引起了公众抗议,一时间舆论被推向了高潮。

接着众议院决定弹劾尼克松,民主党几乎控制了所有美国媒体,在这一点上共和党很吃亏。

为了避免身败名裂,1974年8月8日,尼克松宣布辞职。

美国凭什么“依法窃听”?人权“教师爷”最后的遮羞布。 - 天天要闻

尼克松

当天副总统福特就任总统,并且在9月8日赦免了前总统尼克松一切罪责。

“水门事件”引发的政治风波,最终以尼克松下台收场。

可是美国政府的窃听行为变了一个公共事件,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公民隐私被政府侵犯成了更严重的话题。

为了重建信任,国会专门出台了《总统纪录法》,规定总统录音归民众所有,应依法公开,私自销毁属于犯罪。

同时,为了平衡国家安全和公民权利,防止行政部门滥用权力、任意窃听,国会还通过了《涉外情报监视法》要求政府必须取得法院的许可令才能进行电子窃听。

换句话说,美国的情报部门只要以所谓的“国家安全”作为幌子,提交申请,获得许可之后,就可以“依法窃听”。

美国凭什么“依法窃听”?人权“教师爷”最后的遮羞布。 - 天天要闻

美国窃听

这就是美国立法的神奇之处,永远是美国利益优先。

美国凭什么“依法窃听”?人权“教师爷”最后的遮羞布。

国际分类资讯推荐

春天的“精灵”唤醒哲古草原 - 天天要闻

春天的“精灵”唤醒哲古草原

天刚蒙蒙亮,哲古社区牧民曲扎迫不及待来到羊圈,拿着奶瓶给新出生的小羊羔喂奶,顺便为刚刚生产的母羊开起了“小灶”。“家里养了230多只羊,这几天已经产了30多只小羊羔,大概4月中旬产羔将全部完成。”曲扎说,接羔保育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事情,尽管很辛苦,想到牧业增产,
上海地铁瓜太猛!男主社死三连暴击:身份扒光 + 丢饭碗 + 家宅塌房 - 天天要闻

上海地铁瓜太猛!男主社死三连暴击:身份扒光 + 丢饭碗 + 家宅塌房

最近,上海地铁上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猥亵事件。光天化日之下,一名男子在地铁车厢内对女性进行骚扰,整个过程被目击者拍下并迅速传播。事发后,这名男子在24小时内被公司解雇,成为2025年上海第一例地铁猥亵案的“主角”。他的行为不仅触犯了法律,更引发了公众的强烈愤慨
深化校会媒协同创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吉林省生态文化协会落户长春人文学院 青创市集赋能大学生创业项目招募启动 - 天天要闻

深化校会媒协同创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吉林省生态文化协会落户长春人文学院 青创市集赋能大学生创业项目招募启动

4月11日,由吉林省生态文化协会、长春人文学院、吉林城市融媒主办,长春人文学院文学院、中国网东北振兴频道、搜狐吉林融媒体中心承办,吉林省生态环保志愿者协会、吉林省时尚产业联合会协办的“校会媒协同,产学研融合”吉林省生态文化协会揭牌暨校企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长春人
坐不下挤一挤,真的没事吗?这辆超员载客面包车被蜀黍查处…… - 天天要闻

坐不下挤一挤,真的没事吗?这辆超员载客面包车被蜀黍查处……

为有效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为市民群众出行创造良好条件,汕头公安交警部门持续聚焦“两客一危一货”、6座以上小客车等重点车辆,严查严处超员超载、违法载人、疲劳驾驶等突出交通违法行为,坚决做到“发现一宗、查处一宗,教育一群”,切实筑牢道路交通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