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抢石油,美伊公开交锋
当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宴会厅欣赏小丑献唱的歌曲时,美国大兵们正忙着在世界各地抢劫,强大的美国,正是建立在无数次类似的强盗行径之上,然而这一次,美国似乎碰到了硬茬,和伊朗“互抢石油”。
据台媒报道,4月27日,伊朗海军在阿曼湾国际水域扣押一艘苏伊士型油轮,这艘装满石油的大船,悬挂着马绍尔群岛共和国的旗帜,目的地正是美国。另外据《路透社》报道,在伊朗扣押美国油轮的五天前,美国先扣押了一艘伊朗苏伊士型油轮,因此,英国海事公司安布瑞在一份给客户的建议中表示,伊朗扣押开往美国的油轮,正是出于对美国的同等报复。
在伊朗对等反制以后,美国要求伊朗释放油轮,美军表示,已派出海上巡逻飞机确认情况,海军第五舰队正在密切关注事态发展。
在任何两个国家之间,扣押实物资产都是相当危险的行为,一不小心,战争就有可能爆发,毕竟没人能预料到博弈过程中,会遭遇怎样的对抗,任何误判都有可能演变成一场更具政治意义的热点事件。但这不是美国第一次玩火,2020年,华盛顿就扣押了四批前往委内瑞拉的伊朗燃料,并且转运到美国,完全是赤裸裸的抢劫,国际海洋贸易已经被美国搞成了黑吃黑的原始森林游戏。
用美国的口吻来说,之所以没收伊朗的资产,是因为美国政府对伊朗的制裁,伊朗一直在搞核能,而美国认为伊朗拥核会威胁美国的安全,所以限制该国的国际贸易,这只是美国政府把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之上的一个案例,一点小小的美国震撼罢了。
美国失去伊朗,等于失去半个中东
实际上,美国害怕伊朗拥核,纯属做贼心虚,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伊朗巴列维王朝时期,美伊两国还是亲密的盟友,但自从亲美政权被伊朗人民推翻以后,伊朗就成为美国的眼中钉肉中刺。毕竟,中东的石油被美国视为最重要的战略资产,而要控制中东,就必须使伊朗这个地区强国成为美国的附庸,但伊朗伊斯兰革命成功,巴列维王朝覆灭,美国失去伊朗,等于失去了半个中东。
在伊朗发动伊斯兰革命以后的数十年间,美伊两国互相不对付,美国对伊朗是不择手段地制裁打压,而伊朗则在中东培植各种反对美国的武装力量,直到2020年,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策划了巴格达机场袭击事件,暗杀了伊朗的著名将领苏莱曼尼,导致伊朗国内的反美情绪风起云涌,不可遏制。因此,美国是做贼心虚,毕竟当年911的案例还没过去多久,美国的死敌伊朗又在研发核力量,如果悲剧重演,就不是两栋大楼被撞那么简单了,美国作恶多端,夜路走多了,难免碰见鬼。
况且,伊朗和以色列也有很深的恩怨,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以色列作为中东小霸王,根本就是美国的亲爹,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美国国会参众两院总共500多个议席,犹太裔议员的数量常常超过8%,人们称他们是国会的“犹太帮”,包括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财政部长耶伦等等,其实都是犹太裔,而以色列就是以犹太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正因如此,在美国长达数十年的帮助和纵容之下,以色列一步步蚕食巴勒斯坦地区,挤压伊斯兰教信徒的生存空间,夺走了半个圣城,也就是耶路撒冷。
伊朗变得强大,就势必会阻止以色列的扩张,减弱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所以美国对伊朗的制裁毫无底线,要多黑有多黑。更何况,今年三月发生了一件让华盛顿感到震惊的事,伊朗和沙特两国在北京握手言和,随后,和平的涟漪在整个中东荡开,伊斯兰教的逊尼派和什叶派两大阵营,有望走向团结,对于华盛顿而言,这一事件意味着美国可能即将失去整个中东。
总之,美国要制裁伊朗,并且不惜以黑吃黑的方式去掠夺,纯粹就是因为两国的新仇旧怨太多,美国破罐子破摔,与防止核扩散关系不大。美国并不是一个害怕核战争的国家,除非核武器已经被送到白宫门外。最近,仅仅在听了一首小丑献唱的歌以后,拜登就作出承诺,要在亚太地区部署更强大的核力量。
朝鲜痛批:拜登没有未来,尹锡悦愚蠢
这首歌叫《美国派》,而这名小丑,正是前阵子刚刚向日本国旗鞠过躬的尹锡悦,巧合的是,在这首歌中,有一句歌词正好就是“小丑在向国王献唱”。4月26日,在美访问的韩国总统尹锡悦与拜登共同发布了“华盛顿宣言”,加强了美韩同盟的“核保护伞”措施,拜登承诺,美国将会以航空母舰、核潜艇等军事资产定期访韩、长期驻韩的方式,向韩国提供保护。
为了充当韩国的大哥,拜登直接向朝鲜喊话,言辞十分无礼,威胁意味十足,当晚,尹锡悦就在白宫宴会厅表忠心,向拜登献唱了这首美国歌曲,好一幅父慈子孝的场面。
韩国抱着美国的大腿挑衅,朝鲜这边坐不住了,指着美韩两国的鼻子痛骂。据《朝中社》报道,4月29日,朝鲜劳动党委员金与正抨击美韩所谓的“华盛顿宣言”,她表示该协议反应了美韩两国最具侵略性和敌意的一面,只会让半岛乃至世界的和平渐行渐远,美韩两国越是在东北亚进行核战争军事演习,在越是在半岛部署核设施,朝鲜行使自卫的权力就越强。
此外,金与正也批评美韩两国领导人,她表示拜登过于莽撞,对形势作出了错误的判断,是一个没有未来的老人,没有能力为美国的安全和未来承担责任。而尹锡悦则是一个愚蠢的人,因其无能使东北亚的安全陷入危机。
不得不说,金与正指着美韩两国元首的鼻子痛骂,是正好戳到了他们的痛处,就像她所说的一样,拜登是一个没有未来的老人,正因如此,他也并不在乎美国以及世界的未来。自从拜登上任以后,全球各地的地缘危机都被激活,先是俄乌冲突爆发,而后又是巴尔干半岛问题、中国的台湾问题,以及如今的朝鲜半岛问题,作为一名行将就木的老人,在每一处博弈当中,拜登总是倾向于有可能爆发战争的选择,没有人会怀疑,半截身子埋在土里的拜登,对世界抱有何等冷酷的恶意。
而尹锡悦的愚蠢就更不用说了,韩国作为一个资源匮乏的半岛国家,经济非常依赖商品出口,本来因为中国产业升级,韩国产品在海外的销量就面临冲击,而尹锡悦非但没有带领韩国变得更加开放包容,反而跟随美国大搞贸易保护,为了华盛顿的战略利益而牺牲韩国经济。在以前,韩国对中国的贸易一直都有大额顺差,每年从中国赚取大量外汇,但到了去年,韩国的对华贸易开始出现逆差,做赔钱生意,而且韩国唯一有优势的芯片产业,因为拜登的《芯片与科学法案》,韩国也不能对华销售,导致三星电子今年一季度的利润率暴跌96%,让韩国经济雪上加霜。
韩国要的未来,拜登给不了
美国利用种种限制,把韩国经济逼入绝境,使青瓦台不得不对中国死心,而尹锡悦此次访问美国,根本目的不是要求核保护,而是想求美国放开电动车补贴以及芯片法案,给韩国经济一条生路。从他的随行商贸团就可见一斑,和尹锡悦一道的有多达122名韩国商界巨头,其中包括三星电子、sk、现代汽车、lg、乐天等韩国主要财团的核心人物,经济才是尹锡悦此行的目标,而不是政治或者安全。
但从目前美韩两国的声明中足以看出,对于尹锡悦的请求,拜登是一个也没答应,双方共同发布的“华盛顿宣言”,大多是些炒冷饭的内容,美韩军事同盟得到强化,是美国在单方面利用韩国,双边关系并不是互惠互利。这就是尹锡悦的愚蠢之处,带着超大规模的商贸团访美,只得到一个与政治、军事有关的“华盛顿宣言”,并且,美韩军事同盟不会让韩国变得更加安全,反而是更加危险,尹锡悦在白宫晚宴上献唱,完全活成了小丑的样子。
尹锡悦是活该被骂,对美国抱有幻想,却从未想过亚洲的自由与独立,因此,韩国也永远不会摆脱傀儡政权的实质。而发生在韩国经济身上的故事,也暴露出中美两国最大的不同,美国是在统治它的盟友,而中国对待伙伴国家则完全不同,最近苏丹内战导致的撤侨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
从苏丹撤侨,看中美格局差距
据《观察者网》4月29日报道,巴基斯坦外交部发言人穆塔兹·扎拉·布洛奇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写道,又一批216名巴基斯坦公民搭乘中国军舰撤离苏丹,对中国帮助巴基斯坦公民从苏丹撤离表示感谢。据媒体报道,在苏丹武装冲突持续升级之际,中国海军舰艇在4月26日开赴苏丹执行撤侨行动,成为中国乃至很多外国侨民撤离险地的“诺亚方舟”。中国外交部表示,截至目前,中国已帮助5个国家的公民乘坐中国舰船撤离苏丹,还有其他国家向中方提出协助请求,中方将继续尽可能予以协助。
巴基斯坦与中国的关系多年保持友好传统,因此该国也被中国人民亲切地称呼为“巴铁”,此次巴铁“蹭”中国军舰撤侨,恰恰就是对美韩关系最好的讽刺。
当美国面对危机时,最危险的往往不是美国的敌人,而是美国的盟友,就比如在俄乌冲突之初,国际上掀起能源短缺的浪潮,因此,恶性通胀的阴云笼罩着整个西方。而拜登的解决方案,就是在拿盟友开刀,他推出《通胀削减法案》,以损害欧洲工业为代表,帮助美国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另外,所谓的《芯片与科学法案》也是一样,美国要求日本、荷兰、韩国等国不得向中国出口芯片,是要让这些盟友去承担打压中国的代价,所以,韩国芯片产业才会遭遇暴击。
而中国面对困难时,则表现出与美国完全不同的特质,特别是在国际社会当中,中国树立了稳定、团结、包容的形象。当俄罗斯因为与西方政治理念不和,而遭受到史无前例的制裁时,中国并没有落井下石,而是顶着整个西方口诛笔伐的压力,去尽可能地讲道理、摆事实,让国际舆论不至于出现一边倒的情况。在这次协助巴铁的撤侨行动中也是如此,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帮助他国公民撤离,这种友好互助的国家关系,在充满分裂与对抗的世界中,宛如一股清流。
中美两国对待伙伴国家的态度是如此不同,背后反映出两国拥有不同的格局,美国的盟友虽然多,但存在极大的变数,一旦某个国家发生政治变故,就很有可能从亲美走向反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伊朗就是如此,伊斯兰革命后,从美国的盟友变成美国的死敌。而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伙伴关系则更加平稳,任何国家只要尊重一些普遍的历史共识,就不会把对华关系搞得太差,中国不要求伙伴国家与中国在任何事情上保持一致,共识比分歧更加重要,除非是那些脖子上被美国套着绳子,像疯狗一样的国家,中国自然会敬而远之,而韩国就越来越有类似的症状。
总之,国际社会也无非就是人情世故,中国帮助巴铁以及其他国家撤侨,是在广结善缘,这种友好团结的举动,世界各国看在眼里,因此也成就了中国积极正面的国际形象。而拜登的作为,是在美韩同盟之间埋了一颗雷,越来越多的国家不愿意相信,美国那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