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控制一个国家?用经济、用政治,用军事霸权?其实都不是。真正要想成功扼住一个国家的咽喉,最有效且致命的武器,就是控制它的粮食。
那么,如果有人将操纵粮食的“黑手”伸向中国,它又该从哪一类粮食入手呢?面对着对方昭然若揭的野心和计谋,我国又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呢?
美洲大豆的起源
一切还得从那颗“落”在美洲的大豆说起。
1765年,东印度公司的一名水手,将原产自中国的大豆带到了美洲进行试种,由于气候和土壤都极其适合大豆生长,大豆从此在异国他乡的美洲土地上落地生根。
只不过,彼时的中国大豆不仅年产量稳居世界第一,还成为了出口赚取外汇的重要农作物。这让美洲人民有些泄气,由于大豆本身收益低微,再加上又没有很好的市场销售渠道,所以美国的种植户并未对大豆投注过多精力,更别提通过大面积种植以打造市场竞争力了。
只是,事情在20世纪初发生了变化,美国境内遭遇了严重的油料供应危机,能够作为油料作物的冷门植物大豆,自此受到了关注。为了寻找优质的外国农作物种子,美国成立了专门负责农作物引种办公室,并不断派遣农业专家前往世界各地。
1929年,美国著名的植物学家莫尔斯带着一腔热血来到中国,并对我国大面积种植的大豆产生了浓厚兴趣。
随后的一段时间内,莫尔斯一边对种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大豆进行深入研究,一边开始搜集资料,一边向当地农民请教大豆种植技术。对大豆陷入“狂热”的莫尔斯,很快就获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1931年,莫尔斯选择重回美国,临走前他一并带走了4773份大豆品种和与之相关的大豆种植技术。
很快,美国境内的大豆种植业便在莫尔斯的带动以及美国相关政策的鼓舞下,掀起了大规模引种狂潮,短短十年间,美国大豆产量就近乎翻了一倍,很快就占到了全球大豆产量的60%,美国自此跃升为全球最大的大豆生产国。
与此同时,没落的晚清和之后动荡的国内局势,却早已将原本占据世界80%以上的中国大豆产业冲击得支零破碎。至此,随着美国大豆的兴起,早已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种植了四千多年的大豆却反倒成了“异类”:不仅大豆产量逐年变低,而且国际销路开始受阻。
原来,美国为了抢占国际市场,一边用各种福利政策刺激美洲的大豆种植,还一边积极改良大豆基因,实行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此举被称之为“转基因革命”。在这种“粮食革命”的推动下,美洲大豆不仅产量和质量获得了双重提高,市场竞争优势也日益凸显。
粮食武器?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早就说过:“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
基辛格这话并非危言耸听,美国的确在粮食方面不仅是看得清楚,也做得很绝。
1954年,美国正式颁布了《第480号公法》,这则法案表明,美国自此可以通过出售、赠予的方式,向全世界缺粮国家实行援助,这些粮食可以以援助国货币结算,并将其中的25%的款项用于运输和各种成本费用,而将剩余的75%的款项交给援助国政府,只不过,援助政府想要使用这笔钱,得受到监督。
就这样,美国通过在全球市场塑造“道义形象”,利用所谓的“粮食援助”、“转基因革命”、粮食金融化等方式逐步开始掌控世界人民的饭碗。在美国近乎垄断的操纵下,诸如像墨西哥、阿根廷等不少传统型农业国家逐渐失去了粮食自给能力,被迫将整个国家的粮食命脉转嫁到了美国手里。
可能,有人会说:美国再怎么不济,那在全世界范围内实行的“粮食援助”,本身难道不是人道主义吗?怎么最终却成了垄断操作了?
其实,此等援助可不仅仅是普通意义上的“援助”。
早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美国就开始利用粮食武器,成功要挟了位于美洲南部,正在面临粮食短缺的智利,并最终使得智利将外汇储备的37%用来购买了美国粮食。与此同时,由于美国方面超级低廉的粮食一并挤压了智利粮商,最终使得智利本土化粮商接连破产。自此,智利的粮食安全不得不高度依赖美国。
1972年,智利新任总统阿连德意识到智利已经成为了美国粮食援助的玩偶,因此,为了不让智利未来的粮食安全持续受制于美国,阿连德频频反抗美国方面对于智利的干涉,并公开表示要彻底整顿粮食产业,尤其是针对被美国控制的企业。
然而,独木难支的阿连德依靠一己之力对抗帝国资本,他又岂是美国的对手?很快,美资企业的三大粮商迅速将智利粮食价位拨到了历史最高点,一边开始大量消耗智利外汇储备,一边引发智利通货膨胀。一时间,智利经济崩盘,民不聊生。面对这场由美国亲手炮制的社会动荡,智利总统阿连德被迫下台,并“自杀谢罪”。
“马克思主义者”阿连德倒台后,新任的总统变成了由美国支持的军事独裁者皮诺切特,皮诺切特上台后,美国打着“拯救”智利民生的旗号,开始重启对智利的粮食援助,只是这些进口粮食并没有从根本上惠及智利百姓,而是由智利军方高价出售,并将获取到的收入用来购买了美国的军火武器。
就这样,美国用所谓的“人道主义援助”,不仅彻底稳定了智利这个南美“后院”,还利用粮食和军备武器大赚两笔,真可谓一箭多雕。
然而,解决了智利这个“美洲后院”,并没有让美国体验到真正的胜利,美国自认为真正的挑战是来自大洋彼岸,那个有着庞大人口的国家——中国。
美国高级战略家乔治·肯南曾说过这样一番话:
我们拥有世界50%的财富,但人口只占世界的6.3%。亚洲各国与我们之间的差距尤其显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成为嫉妒和仇恨的目标。下一目标我们的真正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我们国家安全的情况下,允许我们保持这种差距的关系模式。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不得不摆脱所有的多愁善感和白日做梦,把注意力集中在我们国家最直接的每一个目标上面。我们不能自欺欺人,在世界各地干那些毫不利己、乐善好施的事情,这对我们来说太奢侈了。
放开限制,加入WTO?
1994年之前,中国为了保证国内的粮食安全,坚决实行进口配额制度,也就是说每年会基于国内大豆需求,进行一定额定的进口限制,再利用一点微小的空缺,刺激大豆的本土化种植继续扩张。这个模式很高明地规避掉了很多风险性问题,比如保护国内大豆产业,防止进口货物大量涌入,冲击国内市场等等。中国农业也是在这种制度的保护下,一直稳步增长着。
然而,这个对我国有利,却对美洲大豆产业不利的配额制度,却让美国恨得牙痒痒,美国频频要挟中国放弃对大豆等农作物的配额限制,但基于粮食安全考虑,均被我国坚决拒绝。
但是,有着庞大的人口,却欠缺经济增速的中国明显还是被抓住了“命脉”——WTO。
彼时的中国急需要发展经济,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不仅意味着中国可以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成果,还预示着中国在未来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中掌握主动权。因此,加入世贸组织就成了我们朝思夜想的事,但其实中国请求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早在80年代就开始了。然而,由于美国特殊的谈判条件,致使双方谈判进行得并不顺利,一直从里根时代谈到布什时代,再谈到克林顿时代,双方也没有谈拢。直到克林顿在2001年下台后,中国才正式加入了世贸组织。
可是,美国之所以同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条件之一就是要求中国必须签署《中美农业合作协议》。这个所谓的“中美合作协议”内容主要有两个:一是要求取消对大豆等农作物的进口配额;二是取消对美国带有矮腥黑穗病小麦的禁运。
面对这份明显是要挟的霸王协议,中国努力了十余年,曾与美国展开过多次辩论和交锋,但均以失败告终。最终,为了加入战略意义重大的WTO,我们最终不得不采取妥协的方式,于1994年正式同意了中美合作协议内容(2001年正式签字)。
此后,中国经济开始腾飞,而美国农作物也开始毫无忌惮地进入中国市场。不过,由于中国方面早有预备,再加上主食农作物,诸如稻米和小麦都有着“耕种红线”保护,所以受影响并不大,但是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双高,更适合用于中国畜牧业作为养殖饲料,以及食品加工和油料提取的大豆,却因为其同样重要的战略地位,注定难逃一劫。
1995年,美国就开发出了极具商业化的转基因大豆品种,由于这种品种产量高、出油量高,而且抗病害能力还很强,很快就让美国的转基因大豆产业迅速扩大;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对本土化种植的高补贴政策,也将美国的大豆成本拉到了谷底,以至于跨越千山万水而来的美国大豆,加上运输成本还是比同时期的中国大豆价格低一半。
美国如此掠夺式的补贴政策,已经严重扰乱了农作物市场秩序。面对美方昭然若揭的野心,中国曾向WTO提出过强烈抗议,但是由于美国是背后的主导者,所以WTO并没能受理。
就这样,美国的转基因大豆不仅迅速抢占了国际市场,还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国内的大豆种植业,致使中国的大豆市场开始高度依赖美国生产的低价大豆,甚至90%都需要依赖进口,而中国也从当初那个最大的大豆出口国,变成了如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大豆之“死”
然而,外在靠山总有一天要崩坏,而这“崩坏”的代价终究还得自己来承受。
2003年8月,已经连续18年依赖进口转基因大豆的中国市场,突然听到了一个堪称“石破天惊”的消息:美国农业部声称,由于天气原因,美国的大豆库存已经严重不满足市场需求。
美国宣布“库存不足”的时间点,恰好卡在距离大豆上市前,而这个时间内想要重新寻找替代品也是不现实了。因此,美国国内的金融大鳄们闻风而动,大量建仓炒作,瞬间将大豆价格拉到了历史最高点。
为了维持生意正常运转,国内的油商们慌忙出海抢购大豆。2004年3月,中国油商在高于国内市场价近乎2倍的点位,以4300元/吨的价位,集资抢购了800多万吨大豆。
然而,就在国内厂商抢购大豆之后,美国农业部立即宣布大豆库存充足,未来还会增产大豆。这个消息几乎让中国厂商的脑袋挨了一闷棍,可就在他们还没有缓过神来的时候,那些炒作大豆价格的金融大亨们,却又迅速做空,开始大量抛售大豆。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中国市场急需的大豆,价格经历了滑铁卢式的暴涨暴跌,中国油商们从最开始的期待盈利,变成了肉眼可见的巨额亏损。面对可能持续扩大的亏损额度,中国厂商们不得不选择放弃已经预约过的高价大豆。
然而,当时一艘货轮的装载量差不多是5万吨以上的大豆,有些差不多可以装到8万吨。当时预约800多万吨的大豆的时候,双方购买协议早已经签过了,如果现在开始毁约,就意味着中国厂商们需要面临的赔偿金额就高达一百亿人民币。
正如马克思所说:“当资本来到人间,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中国油商没想到,赔偿金额只是暴风雨到来的前奏,他们接下来要面对的是真正的“死亡”。
很快,以美国合资的世界四大粮商们集体起诉中国油商毁约,不仅提出了400多亿人民币的额外赔偿金额,还联合国际厂商封锁中国粮油企业,并禁止国际社会向中国油商出口大豆。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中国大豆加工行业全方位亏损,一千多家榨油企业中,除了为数不多的几个国有企业勉强保住,其他几乎全面破产,致使90%的粮油企业被世界四大粮商联合其他外资企业低价收购,整个中国油粮产业链的控制权几乎悉数丧失。
故伎重施?却完败“中储粮”
在中国大豆危机中尝尽了甜头,美国帝国资本难以停止贪婪的双手。2006年的时候,美国想要再次复制一次当年的“成功”,不过将农作物对象换成了小麦和玉米。
只不过,中国会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吗?
当美国资本控制的世界四大粮商开始故伎重施,哄抬小麦和玉米价格的时候,他们突然发现,中国的市场竟然稳如磐石。
四大粮商纳闷了:按理来说,国际农作物价格上涨会推动国内出口量,也会带动国内农作物的价格飞涨。但是这一次,不管国际市场如何炒作,中国国内的小麦和玉米的市场价格只是象征性地涨了0.7倍。然后,就没有什么波动迹象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中国当年吃了大豆危机的亏,从2004年开始便预备着留有后手,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再被美国的资本企业再度操纵。
于是,当2006年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粮商们再次蠢蠢欲动的时候,中国就开始动用国家储备粮进行抛售。国际粮商高价从中国市场高价回收多少,中国国家粮库就高价抛售多少。从最开始的半个月抛售一次,到后来的每周抛售一次,再到最后的两天抛售一次,中国这个名为“中储粮”的仓库就好像是个“无底洞”,不管国际市场如何疯狂“吸收”,它依然能够接得住,抛得出。这种抛售举动一直持续了两年多,四大粮商也没能探到中国储备粮的底儿。无奈之下,四大粮商和国家抄手们,只好顶着巨额亏损全部跑路。
四大粮商败走那天,中储粮集团公开放话:“中国的储备粮是一亿吨,足够全中国人吃一年,谁再敢来炒作粮食,就先考虑自己能不能吃下一亿吨”。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时,中国趁着全球粮食下跌,为了防止四大粮商再次操纵中国大豆行业,果断储备了大量的大豆和粮油,并同时规定了粮食保护价,确保国内市场的收购价格永远高于国际市场,此举相当于给中国种植业农户吃了一颗定心丸。
众所周知,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十分有限。所以,中国在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同时,一直倡导节约用地。2016年,在袁隆平院士的带领下,中国华南双季稻创下世界纪录,年产量达到了惊人的1537公斤。稻米产量得到了有效保证,中国农业部立即宣布了一项种植业调整规划,要将中国的大豆种植面积提高到1.4亿亩,而且往后每年逐步提高。不难看出,中国此举旨在减少对进口大豆的依赖,也在为保护中国自产大豆做着努力。
结语
时代变迁,潮起潮涌,曾经的遭遇虽已成为历史,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吾辈更应当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