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我恨不得像杀恐怖分子一样把阿桑奇干掉。”
这是2016年希拉里在参加一档真人秀节目时所说的话,正在进行总统竞选的希拉里,这是一个向美国民众展示自我的好机会,应该尽可能地把自己善良与柔情的一面献给观众。
希拉里
没想到,就在主持人提起一个男人的名字时,始终面带微笑的希拉里竟然爆出粗口,忘记了身份。
希拉里口中的阿桑奇,是美国FBI最为头疼的对象,美国政府动用全部国际警察,疯狂追捕,却次次都能让他逃脱,截至2017年,他已经逃了7年的时间。
而本来民调支持率高达75%的希拉里,也因为阿桑奇,在竞选上失利,将总统的位置拱手让给了特朗普。
但阿桑奇的身份,并非罪恶滔天的恐怖分子,也不是善于伪装的国际大盗,而是一名黑客。
那么,他到底是什么人,又做了什么事情,结局如何呢?
朱利安·阿桑奇
少年天才
朱利安·阿桑奇因为揭秘美国丑陋的伊拉克、阿富汗事件而闻名世界,但他却并非美国人,而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澳大利亚人。
1971年,朱利安·阿桑奇出生于澳大利亚一个平凡的家庭。
平凡中也有不幸,他的家乡是澳大利亚第二大的地区汤斯维尔市,本以旅游业出名,但因为家庭的贫穷,使他的童年始终被困在一个破败的城镇上。
后来,朱利安·阿桑奇自己讲述童年的时光时,曾表示:“那是一段一眼就能望得到头的日子。”
少年时期的阿桑奇
朱利安·阿桑奇从未见过自己的亲生父亲,他一岁时,单身的母亲嫁给了一名导演,但婚后二人感情不和,常常爆发争吵,童年的朱利安·阿桑奇每天都在提心吊胆的情绪下生活。
8岁时,母亲离婚,随后嫁给了一名音乐家,但音乐家嗜酒成性,暴怒凶狠,经常会对母亲进行打骂,对阿桑奇也没有任何温柔可言,不久后,母亲与音乐家分居。
母亲爱情的不幸是一场漫长的悲剧,阿桑奇年仅14岁时,母亲就带着他搬了37次家,让他对无数个陌生人喊了一次又一次的爸爸。
因为家庭的原因,阿桑奇自小就过着一种游荡、无处可依的生活,学校也是换了一所又一所,使他无法及时跟上课程,只能通过自学来掌握对世界的认知。
年轻时的阿桑奇
据阿桑奇本人统计,在步入大学之前,他每搬一次家,就要换一次学校,而上了大学之后,情况也没有任何好转,仅仅在大学生涯里,就换了6个学校。
但聪明的头脑和异于常人的天赋并没有就此埋没,相反,阿桑奇在一次偶然中了解到计算机知识后,便开始对此内容有了很深的向往。
他一开始浏览别人的网站学习,接着不断丰富计算机知识,最后利用自己的头脑建设计算机网站和游戏内容。
阿桑奇16岁时,就成为了一名网络黑客,因为当时手里没有电脑,便去街上的一家计算机店进行编程。
阿桑奇所用的Commodore 64型电脑
在这期间,他认识了一名同样是黑客的朋友克莱尔,克莱尔见阿桑奇天赋极佳,便买下了一台电脑,作为礼物送给阿桑奇。
此后,两人组成了一个名为“跨国颠覆”的网络黑客小组,在此期间,阿桑奇曾凭靠他的技术闯入欧洲各国的保密计算机系统。
这对当时的电脑玩家来说,阿桑奇的“跨国颠覆”无疑是个横空出世的黑客天才,受到很多网友的追捧。
但是,也是因为阿桑奇的活动太过高调,1991年,他被澳大利亚联邦警察逮捕。
意气风发的阿桑奇
他被指控了31项犯罪行为,若要按照刑法规定,面临他的是十年徒刑,但澳大利亚政府认为阿桑奇有能力,是个可塑之人,若能为国家服务,一定会带来不小的成就。
所以,阿桑奇只交了一笔罚款便被无罪释放了。
但澳大利亚政府没有想到的是,阿桑奇不仅没有为国家工作,甚至成为了全世界通缉的网络逃犯。
真相揭秘
释放后,阿桑奇继续到学校完成学业,之后顺利地成为了一名国际记者,报道全球各国所发生的事件。
但时间一长,阿桑奇忽然感到了厌倦,厌倦并非对职业,而是对各国的伪装和公关手段。
他发现,口口声声说着民主,说着自由的美国,却在很多事情上选择了隐瞒,或者销毁。
等这股厌恶情绪越来越强时,阿桑奇决定做出改变,把欧美国家的谎话,全部揭穿。
1995年,阿桑奇在大学附近租了一间房子,秘密地搭建了服务器与网站,很快搭建成功,网站的目的和口号让人感到震惊——给所有人一个泄密的平台。
在后来,阿桑奇的一次自述中就表示:“搭建这个网站的目的,是为了那些知道某些秘密、却因为一些不可抗力的问题而无法说出来的告密者。”
这话乍一听,各位读者老师是不是觉得有些恶趣味,认为是小打小闹,只是纯粹要满足一些人的猎奇心理。
事实上,网站的起步之初,确实是被一些无关紧要的“出轨”、“未成年怀孕”、“夫妻之间的三角恋”等一些不足为奇的恶趣味所充斥,比较劲爆的事件,也不过是关于明星之间的绯闻。
但随着访问的人数越来越多,这个网站就逐渐有了不同的声音。
“美国与伊拉克战争秘事”、“法国政府贪污”、“澳大利亚政府克扣工人的福利”等等,各类国家秘闻的劲爆消息纷纷涌出,短时间内便将这个网站提升到了国际性的高度。
美军在伊拉克战场
但随着爆出的信息越来越多,关注量也越来越大,国际警察盯上了这个网站。
为了能使网站运行得更健康,阿桑奇对网站进行反复修改,尽全力想把网站变成一个无法追踪无法定位的平台。
最终,花费了将近10年的时间,一个无法被追踪,用户拥有最完整隐私性的平台——“维基解密”诞生。
在平台的名称上,“维基”是一个双关语,因为阿桑奇在修改网站时也用上了维基的技术,所以被称为“维基解密”。
但在用户的观点中,如果“维基百科”是全球最大最全的信息平台,“维基解密”就是全球最大最全的解密平台。
可见,当时的“维基解密”,所拥有无穷之多的秘密。
在网站上线的短短两年时间内,“维基解密”就有了十几万的发帖量,其中有关美洲、欧洲等国家的政治秘事与军事绝密档案多到眼花缭乱。
阿桑奇作为一个绝对的透明政府的坚定拥护者,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和平台所触犯了什么法律,他只是一个履行者的身份,让那些被尘封被掩盖的消息,重新出现在大众的视线里,使其看清他们所拥护的国家与政府。
虽然“维基解密”发展速度迅速,且大料不断,前线作战信息层出不穷,但因为多数是文本形式,或是无法分辨真假的照片形式,所以在社会上没有引起什么反响,更像是一个小众的用户平台,各国政府虽有注意,但不是特别重视。
但是,在2010年的一天,一则美军违反人道主义执行任务的视频,将这个网站以及阿桑奇,推上了风口浪尖。
许多年后,在国外媒体平台上,仍有不少用户怀念这一天,怀念放弃自己的安全愿意为世人揭开真相的阿桑奇。
“他让我们见到了美国政府与军队的所作所为,他的勇敢将会被我们永远铭记。”
身临险境
在视频中,美直升机的加特林机载机枪像一条不可阻挡的火龙一样,奔向一脸绝望的平民,许多人甚至还在惊诧之中就倒在了枪火之下,再也无法醒过来。
纽约时报广场的行人在阅读电子新闻栏有关“维基解密”公布伊战档案的消息
在视频中,美军的坦克和装甲车如同一头钢铁猛兽,向着恬静的非军事区域,发射出了冷酷无情的炮弹,使无数人的生命在转瞬间付之一炬。
而且,阿桑奇还向世人公布了伊拉克战争所造成的真实死亡数字,比美军所公布的数字整整多了三万,并且绝大多数的死亡者,都是伊拉克的平民。
这两段视频一经发出,立刻被各大媒体转载,而阿桑奇的名字和照片,也登上了美国最权威的报刊上面。
广为人知的是,美国正是那种自己做了恶心事,还要伪装掩饰、把对其他国家的侵略粉饰成自身正义的虚伪恶徒。
但阿桑奇的爆料把他们美好的面具撕得粉碎,把背后的野心和贪婪暴露得一览无遗。
美国政府彻底被激怒了。
美国在第一时间不是想着如何去安抚国民的情绪,而是全力调查泄露视频的士兵,最终士兵被找到,被判处三十多年监禁。
解决了泄密的源头,就要解决该事件的始作俑者阿桑奇了,美国政府可笑地解释,阿桑奇最严重的罪名并非揭露了自己的丑事,而是给所有不安好心的告密者提供了一个专属的平台,阿桑奇不仅是在挑战美国政府的底线,也在制造虚假舆论、挑拨国民情绪,严重影响了国际的稳定与发展。
为了抓捕阿桑奇,美国政府不惜派遣全部的国际警察,调动了处在各个国家的特工,势必要将阿桑奇擒获。
但不调查不知道,等到情报小组调查出阿桑奇的信息,美国政府才发现,阿桑奇从多年前开始,就已经是一名国际逃犯了。
在多年前,阿桑奇就过上了居无定所的生活,他去过英国、法国、意大利,甚至还在冰岛租了一套房子。
他的随身物品只有一袋衣物和一个笔记本电脑,频繁地往返世界各地,虽然他身处泥潭,但他就像一条泥鳅一样,每次总能逃脱追捕。
阿桑奇登上时代杂志封面
美国后续的行动也证实,不管前期有再周密的部署,再多的追捕人员,敏锐的阿桑奇总能快人一步,让自己始终处在一个安全的境地。
但美国的小伎俩总是特别地多,在知道跟踪抓捕无法成功后,美国决定诱敌深入,联合抓捕。
所谓联合抓捕,是美国通过调查得知,阿桑奇已经得罪了很多国家,澳大利亚和西欧根本无法避难,能选的,只有亚洲、非洲、北欧等地区。
基于阿桑奇最后的行动轨迹,很有可能到北欧的中立国家瑞典避难,美国提前跟瑞典打好招呼,只要阿桑奇到达,定要让他有来无回。
确实,毫无政治经验的阿桑奇果真来到了瑞典。
瑞典起初毕恭毕敬地接待,接着让阿桑奇去做按摩,缓解疲劳,但就在做按摩期间,美国的阴招来了——一名按摩技师控告阿桑奇强奸。
但好在命不该绝的阿桑奇被一名律师帮助,摆脱了危险,从瑞典逃出。
说起来,其实在这时,阿桑奇有着很多的路线可以选择,像斯诺登一样去到俄罗斯,或者来到中国,都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但千不该万不该,阿桑奇居然选择了英国。
于是,阿桑奇一经到达英国,就被英国政府以“瑞典强奸逃犯”的名义追捕,危机时刻,阿桑奇找到了唯一的自救方法,去到了厄瓜尔多驻英国大使馆,请求政治庇护。
在当时,厄瓜尔多的领导人科雷亚是一名反美人士,同意了阿桑奇的请求。
而他这一待,就是7年的时间。
无奈叹息
起初,在阿桑奇刚刚进入厄瓜尔多大使馆时,所有人都料定,他不会一直待在里面,只要等着阿桑奇出来,英国警察就能逮捕他。
但谁也没有想到,在这七年里,阿桑奇一次都没有踏出大使馆大门,甚至他还没有忘记自己的工作,在大使馆里继续爆料诸多机密。
不仅如此,阿桑奇还成为两个孩子的父亲,孩子的妈妈就是在瑞典替阿桑奇辩护的律师莫里斯。
阿桑奇与妻子莫里斯
可见,在大使馆的这几年里,阿桑奇不仅没有想象中的憋屈和提心吊胆,甚至还和自己的律师有了感情,生下了两个孩子。
而阿桑奇所爆出的料,更是有着轰动世界的影响。
2016年,美国大选,阿桑奇爆出了许许多多希拉里的猛料,真实曝光了希拉里背后的民主党操纵总统大选投票的内幕,以及希拉里通过私人电话安排“导演游行”、“色情间谍”的行径。
此内容一经揭露,希拉里立即被舆论顶上风口浪尖,甚至和希拉里同台竞争的共和党特朗普,都在节目中调侃:“希拉里只是一个会耍小手段的自大女人。”
以至于,希拉里在一次采访中,直言不讳地表示:“恨不得像杀恐怖分子一样把阿桑奇干掉。”
结果大家已经看到,希拉里遗憾落选,民主党折戟而归。
但,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2017年,厄瓜尔多换任领导人,莫雷诺当选掌门人。
而这个莫雷诺,是一个亲美派。
上任一年后,莫雷诺为了讨好美国,在2019年决定撤销阿桑奇的政治庇护。
阿桑奇被捕时已白发苍苍
在大使馆坚守了7年的阿桑奇,被一脚踢出大门,随后,被英国警方逮捕,并把他关在了在全英国数一数二的高级监狱——贝尔马什最高安全监狱。
而阿桑奇的律师妻子,并没有就此和阿桑奇一分两散,而是始终坚定不渝地陪在阿桑奇身边。
2022年3月23日,在监狱中,莫里斯带着两个儿子与51岁的阿桑奇举办了一场婚礼。
但美好只是一瞬,更大的折磨,还在之后等待着阿桑奇,今年6月,阿桑奇被送去美国。
美国社会学家帕特·莫尼汉有一句名言:“如果你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家,看到它的报纸上全是好消息,我敢打赌,这个国家的好人都在监狱里。”
美国民众抗议现场
美国帝国主义的强盗思想与逻辑,使面临困境的人不能发声,使勇敢的人无法挺身而出,使整个国家都囚禁于美国政府的强硬管控之下。
这就正如我国发言人对美国一针见血的评价,在美国人的眼里,发言自由、人身自由总是被放在第一位,但如果侵犯了美国利益,这些自由与平等的行动就会消失,而是以“犯罪”的口吻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