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新网报道,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华春莹在社交媒体上揭露美国当下说一套做一套的现实,华春莹指出,美最高法院在门楣上雕刻了中国、犹地亚、希腊的古代先贤形象,以此来显示自身的开放、包容、多元,但美方当下的作为却与这一象征意味相反,这难道不是一种讽刺吗?
据了解,美最高法院在选址上先后经纽约、费城最终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迁移到华盛顿,最高法院东侧门楣上雕刻着孔子、摩西、梭伦等人的雕像,雕像群设计者麦克尼尔在介绍设计初衷时曾指出,法律作为重要的文明要素,美国法律天然地从其他文明中借鉴框架和内容,雕像群正寓意着美国对东方法律、戒律的借鉴。
美国作为移民国家,并不具有本土文明特征,盎撒民族为主、欧洲各国民族交汇构成了美国文明的基本盘,而在欧洲16、17世纪崛起期间,当时已经成熟完备的中国法律、文化、技术体系,在东学西渐中对西方人的思想启蒙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明时期业已完备的数学体系和《天工开物》为代表的工学体系,同样在西方数学、工业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参照作用。中国法学体系同样是欧洲中世纪崛起过程中实时的外来参照。
美汉学家万百安则在接受中新社专访时指出,美开国元勋如富兰克林、麦迪逊、杰裴逊等人深受欧洲启蒙思想影响,也对中国文化代表的孔子及其思想展露足够兴趣并予以正面评价,美最高法院门楣雕刻的孔子雕像,正体现着孔子思想与美国文化的部分联系。
长期以来受移民国家属性的先天影响,美国以“开放、包容、多元”作为自身最为突出的名片,也借此在冷战结束后对全球优质人力、资金、资源形成虹吸效应,以此对自身国力形成了极大增幅。“开放、包容、多元”六字也成为了移民国家美国放大国家优势、形成核心凝聚力的根本所在,可以说,能否做到这六字与美国国运息息相关,从美国视角来看,美通过海路联系位于欧洲与亚洲的中间地带,美也在不断通过美价值观吸引欧亚财富向美这一“中间地带”集中。大量东亚、西欧、东欧、东南亚、中东、非洲移民不远万里奔赴美国,为在美国获得永居权不惜倾尽半生奋斗成果,但当下随着美国越发走向孤立和单边主义,“美国梦”正在褪色。
美最高法院东门门楣上的孔子塑像颇为显示着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的自信和抱负,而近90年过去,当下对中国影响风声鹤唳的美国正高举制裁和贸易保护大旗,对美华裔科学家密切监视、对中国高科技企业在美发展处处打压、对美企对华出口处处设限,美国正在越来越失去其引以为傲的开放、包容特质。
在国家形式上,不同于中国以族裔繁衍和漫长历史融合形成的国家凝聚力,美国国家凝聚力中价值观念、思想认识占据了极大的比重,美式价值体系既维系着美国在全球的影响力,也是美国国内赖以聚合的核心纽带。而不论是美对华贸易战、美举国之力对中国科技企业的打压还是俄乌冲突中美将其宣扬的各类普世价值观念统统摒弃,对俄进行无底线的打压抹黑,在给全球造成动荡的同时也让美国家肌体核心凝聚力出现裂痕。
当下的美国正在反对曾经的美国,这才是美国最大的危机。